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

2010-04-2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500477457 ·条形码:978750047745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 去商家看看
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 去商家看看

 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500477457
·条形码:97875004774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讲述了:全能主义机械式的社会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后没有成功地转向国家、社会、市场有机团结的管理制度。单位制的解体在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减轻政府管理责任的同时却把部分改革成本与很多附带性社会问题抛向了不成熟的市场和社会。当现实问题大大超出既有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承载能力时,社会就必然呈现出无序的躁动状态。
作者简介 王巍,1980年6月出生,山东济南人,师从王乐夫教授,毕业于中山厌这政务学院行政管理学系,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样聘)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治理研究,公民参与研究。
编辑推荐 《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案例历史过程概观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社区
二社区治理
三社区治理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为什么选择定性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环境选择
四研究数据的来源、抽样和分析
五研究效度和信度
六进入契机和研究伦理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的解释框架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整理
二文献评述
第二节 “国家一社会”策略互动论的分析框架
一国家一社会分析框架的适用性
二关于行动者的理论
三选择构造与治理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研究假设

第三章 国家的回归: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社区建设运动的政治信号
第二节 政府对基层社会的再统合努力
一制度调整的内在需求
二基层政权的秩序整合手段
三权力下渗与街道办的辖区管理
第三节 庇护关系结构中的社区治理
一法律规则及其现实功用
二居委会:基层政权庇护下成长的“自治组织”
三居委会的权力和公务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国家的扩张:社区治理结构的改造
第一节 国家的表达:治理规则的设计
一改革规划及其评估指标
二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三愿景:三重权力协作的社区治理格局
第二节 基层政权的实践:双重制度空间中的改革作为
一体制变革的现实约束
二改革策略和制度安排
三新制度的异化构建过程
第三节 委托一代理结构中的社区治理
一双重代理人的成立逻辑
二居委会的治事逻辑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国家的集中与嵌入:社区治理结构的分化
第一节 体制变革的需求和反应结构
一 制度变革的诉求集合
二 政策联盟和政治反应
第二节 治理结构的分化和权力关系的再生产
一 官僚规则的供应及其后果
二 社区代议制的构建
三 国家与社会的重组
第三节 国家、社会合作结构中的社区治理
一 合作治理的发生逻辑
二 差异策略约束下的管理行为组合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 国家介入与制度选择
二 政治交易框定的社区治理
三 官僚制度与社区民主
第二节 对话与讨论
一 社区居民自治何以可能
二 官僚制发展的三个维度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成为地方政府的实务性改革项目之后,也上升为社会科学界广泛关注的学术研究课题。中央政府提出的改革战略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中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单位一街居制”的制度组合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管理、协调和控制功能。改革开放后,伴随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国家逐步放弃了这种全方位的社会管理制度。但是,全能主义机械式的社会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后没有成功地转向国家、社会、市场有机团结的管理制度。单位制的解体在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减轻政府管理责任的同时却把部分改革成本与很多附带性社会问题抛向了不成熟的市场和社会。当现实问题大大超出既有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承载能力时,社会就必然呈现出无序的躁动状态。
后记 磨心。青灯黄卷之时,挚友攀谈之刻,15个月的写作回忆总会跃然心头。选题的挣扎,调研的苦闷,提笔的恐惧,灵感乍现的惊喜……自信和绝望的交织让心思在冰火之间回旋。掩卷而感,文中的字句磨掉了我的傲气,但又赋予我一颗更加灵透的心,多谢博士论文的恩赐,谦虚、包容、理性在我身上终于不再是空洞的词汇,为人、为学的价值多少具有了一些真实的内涵。
感恩。感激恩师王乐夫教授,与您交谈时如沐春风的幸福是我写作的勇气。感谢夏书章、马骏、倪星、陈天祥、应国良、牛美丽、陈瑞莲、蔡立辉、郭小聪、何艳玲、唐娟、RichardBox等老师对我的指导。感谢贵仁和雪峰师兄向我传授写作经验,感谢好朋友姚志伟君、慕华君、生福君、任敏君、海燕君对我的启发和鼓励。感谢盐田区的领导和同志们为我提供的全方位调研支持。最后,还要谢谢我的父母和妻子,在论文写作最痛苦的时候,是亲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爱。
励志。研究有章法,学问无形状;生命有限度,智慧无边界。正如王乐夫教授所说,做人与做学问同宗。未来充满光彩或是晦涩很难预知,但我却知道自己将做的事情——认真地生活,认真地思考。
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感谢博士论文答辩时,南京大学的严强教授和北京大学的陈庆云教授对拙文的指导。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