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010073201/9787010073200 ·条形码:978701007320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07-2008年) |
 |
|
 |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07-2008年)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010073201/9787010073200
·条形码:97870100732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2007—2008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建立财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保障;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目录 第一篇 建立财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 “乡一城”人口迁移对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
1.1 引言
1.2 模型准备及假设
1.2.1 模型假设
1.2.2 符号约定
1.2.3 数据选取及参数设定
1.3 建立模型
1.3.1 人口预测模型
1.3.2 人口迁移模型
1.4 经验分析
1.4.1 模型预测结果
1.4.2 “乡一城”迁移对城镇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分析
1.4.3 “乡一城”迁移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
1.5 结论与政策含义
2 关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采用现收现付制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2.1 研究背景
2.1.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2.1.2 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养老金制度定义
2.2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精算模型构建
2.2.1 模型假定
2.2.2 符号约定
2.2.3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精算模型
2.3 参数假设与精算方案
2.3.1 参数假设
2.3.2 精算方案
2.4 实证结果与经验分析
2.4.1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自然缴费率
2.4.2 年度平衡模式与阶段式平衡模式下的缴费率比较
2.4.3 阶段式平衡模式下的缴费补贴(前补)方式与待遇补贴(后补)方式比较
2.4.4 三种精算方案下财政补贴规模和参保农民缴费负担比较
2.5 结论及政策建议
3 关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3.1 基金积累制(funded fully)个人账户(individual account)模式将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导模式
3.1.1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证明了完全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是一种可取的模式
3.1.2 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产权所有的特点易于被农民理解和接受
3.1.3 个人账户制也是当前各地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主导模式
3.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精算模型
3.2.1 模型建立的前提
3.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精算模型
3.3 参数设置与精算结论
3.3.1 基本参数设置
3.3.2 精算结论
3.4 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收入替代率敏感性分析与给付方案研究
3.4.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收入替代率敏感性分析
3.4.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方案研究
3.5 结论及进一步分析
4 建立财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4.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4.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低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4.3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挑战与对策
1.1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取得的成效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经验分析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挑战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对策分析
2 中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实证分析
3 东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实证分析
4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 对当前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
3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适应性分析
4 中国农村贫困线及其测定的实证研究
5 完善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保障
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沿革
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4 构建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相配套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第五篇 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1 导论
2 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概述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3 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
4 深化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
序言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进一步提出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之一。
文摘 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整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将传统农业部门的隐蔽失业状态的富余劳动力不停地吸出来,由此产生的利润不断再投资到现代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业化向世界的扩张,也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迁出农村进入城市工作。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一个国家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经济过程,无论是发达国家以往的历史经验,还是发展中罔家当前正经历的现实,都验证了或正在验证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近30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打破了制度的限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形成r巨大的人口迁移浪潮。特别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和制度障碍得以不断消除,人口迁移的自主性和流动性不断加强,特别是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地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迁移,规模逐渐增大,基本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估计,1987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超过3000万,1994年超过4000万,1999年超过5000万,到2000年已经接近6300万,迁移率接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