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谣言心理学

2010-04-21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 ·ISBN:7538264884 ·条形码:97875382648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谣言心理学 去商家看看
谣言心理学 去商家看看

 谣言心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
·ISBN:7538264884
·条形码:97875382648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谣言心理学》讲述了大部分日常社交谈话总包含着谣传。日常生活中我们与朋友聊天时,也充斥着各种有根据或无根据的小道消息。这种社交谈话只是向我们的对话者表达一种含糊的友好感觉,避免沉默的尴尬,它们只是谣言传播的一种形式。谣言的散布一直是重大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在危机时刻更是如此,每当社会局势紧张,不实的报道便恶毒地增长。在大多数事情上,我们都是非专业的,谣言就因此而产生。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检验我们所听到的是否背离证据的外在标准,即使有时这些标准存在,也能得到。所以我们抵御谣言惟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对所有道听途说的描述持普遍怀疑的态度。
媒体推荐 原著序
大部分日常社交谈话总包含着谣传。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朋友聊天时,也充斥着各种有根据或无根据的小道消息。毫无根据的谣言是一种未经证实的、偶然性的谈话,其目的不过是与朋友打发时光。我们传播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时,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跟无意识地问候“早上好,天气不错!”一样。
这种社交谈话只是向我们的对话者表达一种含糊的友好感觉,避免沉默的尴尬,它们只是谣言传播的一种形式。但是,大多数谣传和小道消息并非毫无根据。它们有深切的目的,有重要的感情上的目的。只是说者和听者通常无法表达出来,他们只知道这种流言对他们很重要。它似乎能不可思议地缓解他们不稳定的情绪和焦虑。
虽然谣言的散布,一直是重大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在危机时刻更是如此,每当社会局势紧张,不实的报道便恶毒地增长。在战时,谣言或散布不必要的担忧,或夸大希望,从而使道德遭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它们威胁着军队情报的安全,尤为有害的是,它们传播敌视和仇恨国内本地驻军的有害偏见。战后谣言的破坏性影响仅稍轻于战时。
正是战时谣言问题,促使我们着手本书中叙述的研究性调查。但是,当我们开始分析与战争及和平年代流言散布有关的试验时,却苦于缺乏系统描述该课题的社会心理学文献。至今,似乎无人尝试对谣言的基本现象作统一协调的描述。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以基础教科书的形式,将所有与此重要课题有关的信息汇集在一起。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谣言都不应仅仅被看成是纯粹的怪物,是人们在有意识的社会行为中,奇特但无价值的一种偏离。恰恰相反,事实证明谣言原则被广泛应用,它在回忆、忘却、想像及文饰作用方面典型的歪曲过程,与我们在人们的交流形式中发现的歪曲过程非常一致。例如:传奇故事,它们是某个家庭、部落或民族的人文精华和英勇行为或事件的永恒传说。保存传奇故事的目的,以及它们流传变化的过程,与那些转瞬即逝的谣言传播时所产生的现象基本相同,在法庭证词中,在向朋友描述过去的经历时,在俏皮话和自传中,在谚语、格言和传记中,甚至在历史著作和艺术创作中,我们也发现与存在于一般谣言歪曲中相同的非常重要的原则在起作用。对个人和人文内容进行省略、突出、同化的趋势,存在于所有不受客观事实标准严格限制的人类交流形式中。
虽然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试图指出谣言原则的更广泛应用,但绝大部分篇幅将集中在那些未经证实的通常被称为谣言的主题,通过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范围更窄的例子上,希望他能精通其中所包含的规则,从而自如地运用到人类交流的所有相关形式中。
我们将使用的“谣言”一词,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
任何谣言总暗含着传播一些真相的意思,即使传谣者在趣闻的开场白中提醒说“这仅仅是谣传,但我听说……”,里面也含有这种意思。
传播的媒介通常是口头语言。确实,谣言偶尔也印在报纸或杂志上,或者传播于电波中,但是,负责任的出版者和广播电台正学着控制那些道听途说的报道,尽量避免传播谣言。而另一方面,诽谤的小册子和不负责任的出版物是有害谣言的常见载体。
……
编辑推荐 希望读者通过对《谣言心理学》的阅读能形成谨慎的怀疑态度。
目录
第一章 战争时期的谣言
珍珠港谣言——谣言与国家士气——谣言防御——谣言攻势——武装力量中的谣言
第二章 谣言为什么会流传
谣言的基本法则——散布谣言的动机——投射(指个人意念、欲望等的外化)——谣言公式的归纳—— 谣言流传的间接原因——最后阶段的谣言
第三章 评述与回忆
评述——感知、记忆、描述——个体与群体记忆
第四章 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室方法——标准程序
第五章 实验结果:省略与突出
省略的限度——突出
第六章 实验结果:同化作用
不涉及情感的同化作用——更强烈刺激下的同化作用
第七章 实验结果:推断
主题变换——虚构和添加——自发行为的结果——语言的误解——时间和地点的错误——孩子们的报告
第八章 歪曲的基本模式
歪曲的三分模式的普遍性——创造性的添加——谣言是否都是假的?——夸张——虚构——凝缩——习俗化
第九章 社会中的谣言
谣言和历史——谣言和传说——谣言的分类——热爱和憎恶的融合——谣言受众——耳语运动——报刊和谣言——贴着标签的谣言——谣言和幽默——谣言和骚乱——小结
第十章 谣言的分析
谣言分析指导
附录
有关部门制止和控制战时谣言的标准
……
文摘 ~书摘
第二章 谣言为什么会流传
在上一章中,我们指出了谣言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故事的主题必须对传谣者和听谣者有某种重要性;第二,真实的事实必须用某种模糊性掩盖起来。我们已经说过,这种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有:缺少新闻或新闻太粗略;新闻的矛盾性;人们不相信新闻;或者某些紧张情绪使个人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新闻中所述的事实。
当然,谣言里经常有一些残留的新闻成分,一个“真实的核心”,但在传播过程中,它蒙受如此多想像的阐述,以致变得不可区分,也无据可查了。在一个谣言化了的故事中,几乎不可能确切地说出根本的事实是什么,或者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事实根据。
粗略地说,重要性和含糊性这两个重要条件似乎与谣言的传播有关。谣言的强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达:
R~~iXa
用语言表达就是:流行谣言传播广度随其对相关人员的重要性乘以该主题证据的含糊性的变化而变化,重要性与含糊性之间的关系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因为,如果两者之中有一个为0,也就没有谣言了。例如,一个美国公民一般是不会传播关于阿富汗骆驼的市场价格这种谣言的,因为这个话题对他没有任何重要性,虽然它具有相当的含糊性。他也不会传播有关斯威
士兰(非洲)居民行为的流言蜚语,因为他不关心他们。光有含
糊性不会产生或强化谣言。
光有重要性也不行。假如我在一次汽车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虽然此事对我具有悲惨的意义,但我不会相信有关我受伤程度的谣言,因为我知道真相。假如我接受了一份遗产并知道它
所包含的数目,我就不会相信夸大它数目的谣言。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与一般的美国兵相比,就不易于相信谣言,不是因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没那么重要,而是因为,按照惯例,他们对计划与战略知道得更多,没有含糊性,也就没有谣言。
在战时,正如我们说过的,谣言的条件是最理想的。军队事件是最重要的,然而军事机密,国家时局发展中自然的混乱以及对敌人行动的不可预知,有助于在那些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上产生高度的含糊性。
我们指出的法则是高度可靠的,但是,还有一些条件,在其影响下它的作用会减弱。假若一部分人口在盖世太保的严密监视下,又假如对传播谣言者严惩不贷,人们也许会或多或少地约束自己。
此外,因为谣言只在想法相同的人中间传播,因此,在很少,交流而各不相同的一部分人口中,谣言也许避免跨越社会障碍,因而流行受到限制。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