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社会福利(第2版)

2010-04-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300109055/9787300109053 ·条形码:9787300109053 ·版本:第2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社会福利(第2版) 去商家看看
社会福利(第2版) 去商家看看

 社会福利(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300109055/9787300109053
·条形码:978730010905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社会福利(第2版)》阐述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将社会保障看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分上、中、下三编队社会福利进行了全面、系统、概括的梳理。上编“社会福利概论”(1-4章)介绍了社会福利的基本理论、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探讨了社会福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社会福利水平及其测定、社会福利基金及其管理。中编“社会福利分论”(5-8章)分别阐述了老人社会福利、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残疾人社会福利、职业福利等。下编“改革与发展”(9-12章)研究了社会福利与贫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等问题。
作者简介 陈银娥,女,经济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福利经济理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西方福利经济制度演变研究”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主要代表作有:《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副主编简介:
潘胜文,男,湖北黄梅人,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近年来,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谍题各一项,在《武汉大学学报》、《中州学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3》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编辑推荐 《社会福利(第2版)》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导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上编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章 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福利国家”论
第三节 社会福利理论的多样化发展

第二章 社会福利制度及其经济基础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作用
第二节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社会福利管理体系
第四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三章 社会福利水平
第一节 社会福利水平及其制约条件
第二节 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定
第三节 社会福利水平的“度”

第四章 社会福利基金管理
第一节 社会福利基金管理概述
第二节 社会福利基金的筹集、支出管理
第三节 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管理
第四节 社会福利基金的监督
中编社会福利分论

第五章 老人社会福利
第一节 老人社会福利的含义与内容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老人社会福利
第三节 我国的老人社会福利
第四节 老人社会福利展望

第六章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
第一节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节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福利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残疾人社会福利

第八章 职业福利
第一节 职业福利的含义与内容
第二节 职业福利的实施与管理
第三节 职业福利与社会福利
下编改革与发展

第九章 贫困与社会福利
第一节 贫困及贫困的测量
第二节 我国的贫困问题
第三节 社会福利制度对贫困的缓解

第十章 社会福利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社会福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社区是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最佳载体
第三节 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第十一章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第一节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概况
第二节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趋势

第十二章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第一节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二节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参考书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思想的起源
社会福利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否定社会救济制度到主张国家福利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否定社会救济制度的福利经济思想
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最早较大规模地由政府出面干预福利事业的国家之一。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Poor Law)以法律的一形式将救济贫困由私人义务(宗教机构、同业行会)转变为社会公共责任,并规定了救济贫民的福利措施。该法案要求各级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用这种收入给无力谋生的人发放救济,并负责组织失业的成年人从事劳动,安排孤儿当学徒等。此后,英国政府又通过一些相应的法规,对《济贫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1601年颁布实施的《济贫法》是一个典型的工农业社会过渡时期的法案。这一法案具有很多建设性的成分,如规定了社会救济的责任领域,即每个教区都只负责本区的成员,这种以居民身份为合法条件的政府济贫原则为现代的福利国家所沿用;对福利资金的来源作了规定,即自筹资金,包括自愿的捐助、教区内部的公共土地税等;承认公共福利的全国性覆盖和全国性行政的必要;建立了学徒制度,开始了在就业保障方面的最初尝试,即以工代赈式的济贫等等。但是,该法案没有确定能够有效地规范工业社会的社会责任,并且有效地实施工业社会的社会保护功能。
后记 《社会福利》第一版出版后不久适逢教育部制定并实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推荐,《社会福利》一书有幸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按照“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要求,即要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发展,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新颖性;要及时反映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成果,并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修订;而且正如本书第一版后记中所指出的,“《社会福利》的编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同时受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及所掌握资料的限制,本书一定有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尤其是,本书已出版近5年,在这5年之中,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及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本书第二版在保持原书风貌和体例的基础上,为了突出特色,方便读者学习,力图在体例结构上有所创新。主要是:第一,在每章的正文前,增加了“学习目标”,旨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读者宏观地把握各章的内容和重点;第二,为了方便教师教学,第二版增加了与之配套的PPT课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