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

2010-04-21 
市场价:¥20.00卓越价:¥15.00为您节省:5.00元 (75折)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 去商家看看
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 去商家看看

 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

  • 市场价:¥20.00
  • 卓越价:¥15.00为您节省:5.00元 (75折)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自然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
    共计价钱:¥40.00
    同时购买共计:¥30.0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
    ·ISBN:7544400654
    ·条形码:97875444006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学科教学论新体系

    内容简介 今年五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及心理专业1964届老同学聚会。期间,皮连生教授向我介绍了他和国内一些长期合作的心理学教授及博士有关教育心理学《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课题的研究情况,还送给我由他主编的两本新书:《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心理学基础》。另外,还给我一本由王小明博士主笔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样稿,这是将要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方面的一套丛书中的一卷。
    两个月来,我几次浏览了这三本书并仔细阅读了由皮连生教授代表课题组为这套丛书所写的代序,读后很有感慨。
    首先,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这个课题组前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开始,到“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提出,并且运用这一理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推广、验证、总结;再到探索创建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新体系。二十多年中,不事张扬,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脚踏实地做学问。这种科学的态度和工作精神,我相信读者们可以在他们著作的字里行间体会得到。
    其次,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既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又分别是不同学科方面的专家。课题组成员做到了心理学专家、学科教学法专家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三结合。这种组织构成及工作方式,令人赞赏,值得推广。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师范院校心理学教学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影响逐渐扩大。这套丛书是当代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一定会继续受到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的欢迎,为培养未来的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心理学科的教材,也为中小学在职教师的进修和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书。
    教育改革、中小学课程改革,呼唤创建新的学科教学论。用现代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改革我国学科教学论并创建学科教学论新体系,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任重道远。我衷心地希望课题组把这项研究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编辑推荐 这本著作的完成表明“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它主要全面、系统地进行阐述,内容由总论、分论和测量与评论三部分组成。
    目录
    1 第一部分 总论
    3 第一章 社会学科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3 第一节 社会学科的性质
    20 第二节 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
    34 第二章 社会学科教学的任务分析
    34 第一节 任务分析概述
    ……
    文摘 书摘
    学生通过感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就能将新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当需要时,他们能回忆并陈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获得的过程。只要具有相关知识并进行必要的重复学习,人们很容易掌握陈述性知识,这种学习能力在儿童早期就具备了。但在学习符号、事实、整体性知识和图式知识时,学生的具体加工过程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不同类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一、符号的学习与教学

    符号学习就是在配对联想的心理机制上建立名称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双向联系。符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可以用联想学习理论或条件反应理论解释。持联想主义观的心理学家如艾宾浩斯、巴甫P84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都主张,学习是刺激和反应建立联系的过程。在社会学科中,人名、地名、年表等的符号都是这样获得的。
    符号学习过程是:外界提供刺激,如给予地名“长江”(统称刺激),学生感知后跟读或默写(统称反应),教师或其他外部环境对反应正确与否给予反馈,告知学习者反应是否正确。告知正确,其学习行为受到强化;告知反应不正确并予以纠正,其学习行为也会受到强化。因此其学习过程和条件可以用机械联想理论或刺激——反应和强化理论来解释。中小学生只要能辨别刺激,并得到必要的强化,学会事物名称是轻而易举的事。刺激呈现方式,反应后的强化,以及重复练习的数量等是影响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系的主要因素。
    学习符号是使学生将符号存储在长时记忆中,能在需要时轻易回忆出来。因此,学习名称符号的关键是记忆,没有记忆,也就无所谓学习。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有两个信息存储系统,短时记忆系统所存储的信息能保持1分钟以内,而长时记忆系统所存储的信息能保持几分钟到很长时间,甚至终身。个体通过重复和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系统中。艾宾浩斯的研究也发现,符号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重复学习能减少遗忘。同时,有意义的学习比机械学习不容易遗忘。因此,要保证所学的名称不被遗忘,就要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要促进知识的保持。
    社会学科中的名称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不是一次一个,而是必须同时学习大量的名称。而要学习的名称的数目越大,学习难度也越大。如果我们累计单位时间内所需要学习的单个名称的学习时间数,以它作为预期的学习难度,我们会发现社会学科课程中名称学习难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如“文艺复兴”一段内容中,学生至少要记住3、4个地名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