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802303265 ·条形码:97878023032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3辑) |
 |
|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3辑)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802303265
·条形码:97878023032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与此相对应,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由于起步比较晚,起点也比较低,国内的研究水平距离国际标准有着相当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这一领域中,大量介绍的是西方的概念术语、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由于我国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同,这种直接移植西方学者以西方人为被试得到的研究成果显然存在很大问题。《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系统地选刊这些学者的论文,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这一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多重视角以及丰富的学术成果。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于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的。《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系统地选刊这些学者的论文,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这一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多重视角以及丰富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李原,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员工的心理契约,印象管理,激励理论与方法,领导,工作与家庭冲突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课题和社科院课题,发表“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心理契约违背的形成过程”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编写和参与翻译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中的印象管理》,《啥佛商业评论:变革》,《组织中的沟通》,《动机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和教材。兼任多昕大学研究生课程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讲师,先后为十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
编辑推荐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于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的。《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系统地选刊这些学者的论文,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这一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多重视角以及丰富的学术成果。
目录 差序格局与华人组织行为………………………………………………………………郑伯埙/1
华人组织中的关系与社会网络…………………………………………………………周丽芳/53
“华人工作相关人格量表”的编制、意义与效度………………许志超 甘怡群 郑庆章/87
中国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樊景立 钟晨波 D.W.Organ/102
关系人口统计因素和“关系”的影响:来自中国的案例……樊景立 徐淑英 忻 榕 郑伯埙/125
中国人的分配正义观……………………………………………………………………张志学/157
……
文摘 书摘
二企业家的角色
(一)结构与个人:孰重孰轻?
讨论华人社会经济奇迹的论文,通常从文化传统、市场力量及政经体系
着力,并得出相当不同的论点(Hamilton & Biggart,1989)。前一节所提及
的研究正反应了大的社会文化传统的论点——儒家伦理的作用。显然地,不
管是文化学派、市场学派或是政经学派,都各有其解释得通的地方,亦有力
有未逮之处。就文化学派而言,文化差异是可以说明部分事实,然而,许多
国家欠缺儒家伦理,仍可完成工业转型;而没有儒家文化遗产的国家,如马
来西亚、泰国,到21世纪前也可能完成工业化(Vogel,1991)。更有意思的
是,华人社会的经济突破,不是发生在儒家伦理的发源地,而是边陲地区。
显示文化可能有其影响力,但绝对不是全部。
就市场学派而言,此类学者强调华人社会的经济成就主要是得力于自由
经济市场的长处,政府尊重市场机制,不干预私人企业,使得资金、劳力、
资源能做最妥善与合理的运用,并因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在竞争之下,保留
下来的企业组织,即是最有效能的组织;而且透过前后向的整合,组织规模
会逐渐扩大(Chandler,1977)。这种说法在解释台、港经验与改革开放前的
中国内地经济的差异时,是相当有道理的。然而,在解释台港中小企业林立
、严密的组织间网络以及企业是采横向而非垂直扩张的现象时,就说不通了
。
就政经学派而言,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或政府扮演着
十分重要的角色。透过政府制订各种政策及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得经济得
以在政府既定的方向上持续发展。以台湾为例,政府制订了鼓励外销的产业
政策,并透过贷款、补贴、减税、进口管制、技术移转等方法来扶助工业。
政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完全支配着经济的发展。然而,吊诡的是,在台湾
的学界却对政府的主导,拥有两套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批人认为台湾经济长
期被公营与党营事业控制,而有极为负面的印象(如刘进庆,1975;陈师孟
等,1991);而另一批人则将经济成长完全归功于国民党,而对政府管制有
极高的评价(如Kuo,1983;高希均、李诚,1991)。
持平而论,上面三种说法都像瞎子摸象一样,多多少少都掌握了部分的
真实。虽然我们无意否定文化、市场、政经等结构因素的重要性,然而,必
须指出的,经济成长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透过一群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