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010077711/9787010077710 ·条形码:978701007771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 |
 |
|
 |
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010077711/9787010077710
·条形码:97870100777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民族精神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内容简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一直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崇高力量。一个时代现实的民族精神特征,是这个时代中生活的人民的重要精神生态。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状态如何呢?《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以实证调查方法及大样本抽样获取的资料,从8个方面首次报告了中国公众在现实的生活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状态,并分别比较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人群、地区的公众所表现的民族精神的特点及差异性。
作为研究者,《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的作用是对公众的报告;作为读者,《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则可作为自我精神的镜子。《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希望中国公众更了解自己,并共同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雷洪,男,195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口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问题、社会学中层理论。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及国家移民总局、福特基金等研究项目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社会问题——社会学的一个中层理论》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编辑推荐 《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的实证研究》:民族精神研究丛书
目录 绪言
一、研究目的与调查内容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第一章 中国公众体现的民族精神概况
一、公众的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
二、公众的民族观
三、公众的集体(个人)观
四、公众的责任、义务观
五、公众的人生观与幸福观
六、公众的劳动观与奋斗观
七、公众的诚信观与人际观
八、公众的社会发展观
第二章 公众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国家观与和平(战争)观比较
第三章 公众民族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民族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民族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民族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民族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民族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民族观比较
第四章 公众集体(个人)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集体(个人)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集体(个人)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集体(个人)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集体(个人)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集体(个人)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集体(个人)观比较
第五章 公众责任、义务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责任、义务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责任、义务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责任、义务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责任、义务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责任、义务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责任、义务观比较
第六章 公众人生观与幸福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人生观与幸福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人生观与幸福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人生观与幸福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人生观与幸福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人生观与幸福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人生观与幸福观比较
第七章 公众劳动观与奋斗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劳动观与奋斗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劳动观与奋斗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劳动观与奋斗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劳动观与奋斗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劳动观与奋斗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劳动观与奋斗观比较
第八章 公众诚信观与人际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诚信观与人际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诚信观与人际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诚信观与人际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诚信观与人际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诚信观与人际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诚信观与人际观比较
第九章 公众社会发展观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者的社会发展观比较
二、不同年龄者的社会发展观比较
三、不同民族者的社会发展观比较
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社会发展观比较
五、不同人群的社会发展观比较
六、不同地区公众的社会发展观比较
后记
……
序言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在发生亘古未有之巨变的近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一方面经受了巨大的挑战,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得到了新的磨炼、丰富和扩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一个民族,没有强大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文化,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依赖于并体现于文化精神的先进。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应当把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作为重中之重。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文摘 插图:

不同地区公众对靠自己的知识、能力、特长获得财富的看法大体一致:赞成的比率最高的是湖北人,为83.8%,最低的是黑龙江人,为80.9%,其余的都在82.0%左右。
不同地区者对靠家庭获得财富的看法大体一致:赞成的比率最高的是陕西人,为14.6%,最低的是广东人,为11.1%,其余的都在13.0%左右。
不同地区公众对靠关系获得财富的看法略有差异:赞成的比率最高的是北京人,为11.9%,最低的是黑龙江人,为7.8%,其余的都在9.0%左右。
不同地区公众对靠权力获得财富的看法略有差异:赞成的比率最高的是黑龙江人,为11.8%,最低的是上海人,为7.3%,其余的都在9.0%左右。
不同地区公众对靠投机取巧获得财富的看法有差异:赞成的比率最高的是广东人,为9.9%,最低的是北京人和湖北人,为4.4%,其余的都在5.0%左右。
不同地区公众对靠运气、机会获得财富的看法有差异:赞成的比率最高的是湖北人,为49.2%,最低的是黑龙江人,为39.5%,其余的都在40.0%左右。
不同地区公众对靠菩萨、上帝、老天获得财富的看法略有差异:赞成的比率最高的是黑龙江人,为3.9%,最低的是湖北人,为0.8%,其余的都在2.0%左右。
对获得财富途径的选择,依比率不同地区公众排在前三位的都是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知识能力特长、靠运气、机会。排在后三位的,北京人、黑龙江人、陕西人、湖北人均是靠关系、靠投机取巧、靠菩萨、上帝、老天,上海人是靠权力、靠投机取巧、靠菩萨、上帝、老天,广东人是靠关系、靠权力、靠菩萨、上帝、老天。
分析说明:不同地区公众虽在获得财富某些途径的认识上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各地区公众对获得财富的途径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多数均认可靠个人的劳动和能力等途径获得财富。
后记 本书虽由我主编,但却是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及课题组的集体成果,在本书出版之际,不能不记载我们一百多位师生做此项研究的艰辛工作和贡献,并真诚向诸多的教授、学生们致以谢意!
首先要感谢的是刘献君教授、欧阳康教授、李汉育教授、何锡章教授、吴廷俊教授、张廷国教授、徐长生教授、张金龙教授、张永祥教授、马天俊教授等等,他们在项目研究的设计阶段,对理论界定、整体思维方式都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
社会学系的师生共同进行了前期的资料检索、问卷设计等工作,他们是张小山副教授、周清平讲师、鄢庆丰讲师、孙秋云教授、吴中宇教授以及二十余位硕士研究生。他们两个月的工作,形成了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案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的基础,整个项目研究得益于他们的工作和专业学识。
社会学系的张小山副教授、郑丹丹副教授、魏科科讲师、朱玲怡副教授、周清平讲师、孙秋云教授、李少文副教授、吴中宇教授、陈恢忠副教授、鄢庆丰讲师、高顺文讲师以及大学生调查研究中心的魏平教授等和我一起,合理抽取和选择了具体的调查地点,克服了经费紧张的窘态,精心组织了多个调查队的工作,顺利实施了调查。本书未有他们的署名,但有他们辛勤、艰苦、细致的工作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