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8464749/9787508464749 ·条形码:9787508464749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 |
 |
|
 |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8464749/9787508464749
·条形码:97875084647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借鉴各类SPSS教材,以直观显示、实例导读的形式介绍了SPSS的各种基本功能。全书共分12章,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多元统计、实验设计等,内容主要涉及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非参数检验、效度和信度检验。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简单易学。实例全部显示了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SPSS的所有操作步骤的界面,读者可以模仿进行操作,以达到尽快学会的目的。《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主要适合于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或辅导书使用,也适用于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等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1章 安装SPSS与SPSS简介
1.1 有关SPSS统计基础知识简介
1.1.1 数据类型
1.1.2 数据抽样
1.1.3 学习SPSS注意事项
1.2 统计.SPSS与心理学
1.2.1 统计意识
1.2.2 教学设计中统计意识与心理学理念的结合
1.2.3 心理学实例与SPSS作用导读
1.3 SPSS的个人安装
1.3.1 SPSS安装步骤简介(以11.5 版本为例)
1.3.2 SPSS安装说明
1.4 SPSS简介
1.4.1 SPSS发展史
1.4.2 SPSS概要
1.5 SPSS数据的简单输入
1.5.1 数据录入简化步骤
1.5.2 数据录入基本注意事项
1.5.3 动手与动脑
1.6 实验
第2章 认识SPSST作界面
2.1 SPSS数据文件的编辑
2.1.1 简单编辑
2.1.2 新变量的产生
2.1.3 产生分组变量
2.1.4 变量的重新赋值
2.1.5 变量定义应注意的事项
2.2 SPSS菜单统计功能简单介绍
2.2.1 t检验
2.2.2 方差分析
2.2.3 回归分析
2.2.4 因素分析
2.2.5 信度分析
2.3 实验
第3章 数据的描述统计
3.1 基本描述统计分析
3.1.1 集中量数
3.1.2 差异量数
3.1.3 偏态度和峰态度
3.1.4 标准分数及其线性转换
3.2 探索分析
3.2.1 直方图(Histogram)
3.2.2 箱图(盒图)(Boxplots)
3.2.3 t态分布检验(图形分析)
3.2.4 方差齐性检验
3.2.5 正态分布检验(数据检验)
3.3 实验
第4章 t检验
4.1 基本概念的理解
4.1.1 假设与假设检验
4.1.2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4.1.3 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4.1.4 显著性水平
4.1.5 t分布
4.1.6 t值计算的前提条件
4.2 t值的计算
4.2.1 单样本t检验
4.2.2 独立样本t检验
4.2.3 配对或相关样本t检验
4.3 实验
第5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5.1 单因素方差分析基本过程
5.1.1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5.1.2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
5.2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SPSS分析
5.2.1 正态检验
5.2.2 方差分析计算过程
5.3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SPSS分析
5.4 实验
第6章 多因素方差分析
6.1 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与SPSS
6.1.1 态检验
6.1.2 方差分析步骤
6.1.3 结果输出与解释..
6.2 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与SPSS
6.2.1 SPSS操作方法
6.2.2 实例改错
6.3 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与SPSS
6.3.1 SPSS操作方法
6.3.2 改错题
6.4 含协变量的实验设计与协方差分析
6.4.1 态检验
6.4.2 斜率同质性检验菜单操作
6.4.3 斜率同质性检验输出结果
6.4.4 协方差分析菜单操作
6.4.5 协方差分析结果输出
6.5 追踪数据中方差分析的SPSS过程
6.5.1 追踪数据的含义
6.5.2 一组被试.一个变量.多个时间点的测量
6.6 实验
第7章 相关分析
7.1 简介
7.1.1 相关的类别
7.1.2 相关系数
7.1.3 散点图
7.1.4 积差相关的前提条件
7.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前提条件
7.1.6 偏相关
7.2 二元变量相关分析
7.2.1 Pearson相关分析过程
7.2.2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过程
7.3 偏相关分析
7.4 距离相关分析
7.4.1 解释
7.4.2 心理与教育应用领域
7.4.3 实例分析
7.5 其他相关分析
7.5.1 质与量相关
7.5.2 品质相关
7.5.3 SPSS操作指南
7.6 实验
第8章 回归分析
8.1 基础知识
8.1.1 回归模型建立方法
8.1.2 一元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8.1.3 多元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8.1.4 一元线性回归的前提条件
8.1.5 多元线性回归的前提条件
8.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8.2.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SPSS操作
8.2.2 实例分析
8.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SPSS操作
8.3.2 实例分析
8.4 实验
第9章 路径分析
9.1 路径分析的基本步骤
9.1.1 建立初始模型,绘制路径图
9.1.2 选用回归模型,估计路径系数和“残差系数”
9.1.3 评估理论模型
9.1.4 建立因果模式图
9.2 路径分析的SPSS分析
9.2.1 路径分析的SPSS分析步骤
9.2.2 SPSS实例导读
9.2.3 SPSS实例分析
9.3 实验
第10章 非参数检验
10.1 论分析
10.1.1 非参数检验的特点
10.1.2 非参数检验方法1——X2检验
10.1.3 非参数检验方法2——曼-惠特尼U检验
10.1.4 非参数检验方法3——符号等级检验法
10.2 样本配合度检验
10.3 两个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10.4 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10.5 实验
第11章 效度检验——因素分析
11.1 因素分析统计知识简介
11.1.1 R型因子分析与Q型因子分析
11.1.2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11.1.3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模型与条件
11.2 效度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11.2.1 效度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11.2.2 计算过程
11.2.3 量值的关系
11.3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SPSS过程
11.3.1 探索性因素分析SPSS学习的步骤
11.3.2 SPSS菜单分析
11.3.3 SPSS各选项的含义
11.4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实例分析
11.5 实验
第12章 信度检验——α系数和重测信度
12.1 信度知识简介
12.2 α系数
12.3 重测信度
12.4 实验
附录SPSS结果呈现的规范表格示例
参考资料
……
序言 SPSS操作教程最近几年很多,但是适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却不多见。纯粹的统计思维训练是数理统计学的基本要求,心理统计学注重统计意识与心理学理念的结合。心理统计学的学习,首先应将自己定位在心理工作者的角色来进行统计工作。如果只将心理统计视为处理心理量的一种手段,而不把其视为心理问题解决的手段,那么你仍然不会有独特的视角,容易产生有意使实验框架符合统计框架的倾向,缺少对控制变量的深入研究。同样,教育学工作者也是如此。本书由作者多年的SPSS授课讲义和编者个人网站的交流问题修改而成。
本书的分析突出了以下五大特点:①突出SPSS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应用;②加强SPSS与心理、教育实验的融合分析;③实例来源于心理与教育学相关实践研究;④参考了比较权威的统计学和SPSS教材;⑤突出心理与教育研究的针对性。
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本书简单易学。实例全部显示了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SPSS所有操作步骤的界面,读者可以模仿进行操作,以达到尽快学会的目的。
本书阅读前建议: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请您首先复习以下内容: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实验)和心理测量(教育测量)。
本书适合读者群:可作为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辅导书,也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等行业专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文摘 插图:

4.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低求助组、中求助组、高求助组初中生在理科自我(F=6.883,p<0.001)、艺术自我(F=5.834,p<0.005)和外貌自我(F=4.82l,p<0.01)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只能认为西北初中生高求助组有最强的理科自我概念,低求助组有最弱的理科自我概念;甘肃省初中生低求助组有较强的艺术自我概念,中求助组有较弱的艺术自我概念。甘肃省初中生高求助组有最弱的外貌自我概念,而低求助组有最强的外貌自我概念。对于到底是不是理科自我、艺术自我、外貌自我概念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求助?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还不能下结论。初中男生工具性求助一老师行为比女生少。这与男女生的社会角色、特性有关。女生更多地去问别人问题,显得更乖,而男生更多地去问老师、学生问题,别人就会认为他没有独立自主性。诚实性自我概念通过求助益处影响到数学工具性学业求助-老师行为。相应地,诚实性自我概念通过求助益处影响到数学工具性学业求助一同学行为。诚实性自我概念较高的初中生会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现状加以反思,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求助益处的想法,增加去问老师、学生的信心。同时,这也印证了当地中学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拿着馍馍在门背后吃,就是说不要自欺欺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家庭自我概念通过求助代价态度影响到非工具性学业求助行为。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特殊家庭子女。研究者通过对特殊家庭子女近4年的研究显示:家庭的残缺、家庭关系的紧张、隔代抚养等都会严重影响子女对事物的认知,认知的偏差会导致态度的变化(学业求助代价态度的增强),产生更多的非工具性学业求助行为。理科自我概念通过学业求助代价态度影响到学生的数学非工具性学业求助行为。理科自我概念越低,学业求助代价越强,非工具性学业求助行为越多。理科自我概念的降低,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最后,导致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越差,理科自我概念越低,理科自我概念越低,更不愿意去问老师、同学数学问题。国内李晓东等老师的研究认为,学生越是对学习感兴趣,越是认为学习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就越不会采用不利于学习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