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10077428/9787010077420 ·条形码:978701007742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 |
 |
|
 |
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10077428/9787010077420
·条形码:97870100774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这本《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讨论弥赛亚意识,不是把它当作宗教现象或某种知识,也不是当作一个科学术语或理性概念。作者开宗明义说,她视弥赛亚意识(俄文词是MecchaHH3M,音译“弥赛亚主义”,意译为“救世主义”)为俄罗斯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观念。她研究的主题,就是弥赛亚意识所扮演的文化观念这一角色。
作者简介 郭小丽,女,河北保定市人,1968年生。200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俄罗斯社会与文化。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博士后在研。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发表论文22篇、翻译文章30余篇。
编辑推荐 《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救世主义思想和大国理念有效的经济保障和强大的政治依托深厚的宗教基础,贯穿俄罗斯社会千年发展史。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总论
第一节 弥赛亚意识——俄罗斯思想的主旋律之
1.1.1 强国之道有赖于民族思想的健全
1.1.2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结构及其流变
1.1.3 其他民族的上帝神选思想
第二节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相关研究
1.2.1 19世纪俄罗斯宗教、哲学领域的弥赛亚意识的发展与研究
1.2.2 俄罗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弥赛亚意识专题研究
1.2.3 西方政治史与思想文化史领域的弥赛亚意识研究——帝国研究与革命研究
第三节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研究方法论探究
1.3.1 俄罗斯人文学科研究的转向——文化学
1.3.2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1.3.3 文化学的建构及其研究单位——文化观念
第二章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探源
第一节 弥赛亚意识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起源及演变
2.1.1 犹太教中的“弥赛亚意识”——神选民族与应许、之地
2.1.2 基督教中的弥赛亚意识——耶稣基督和千禧年
2.1.3 东正教弥赛亚意识的特点——正统性和政治性
2.1.4 俄罗斯东正教弥赛亚意识的特征——神秘主义与神人类思想
第二节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地理人文因素
2.2.1 自然环境与弥赛亚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2.2.2 边际文化与东西方问题
2.2.3 多民族性对弥赛亚意识的发展和促进
第三节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历史积淀
2.3.1 圣罗斯——神圣君主与神圣民族
2.3.2 古罗斯的末世情绪
2.3.3 古罗斯的历史观——圣经故事在罗斯的重演
第三章 “莫斯科-第三罗马”说——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文本符号
第一节 “第三罗马”说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3.1.1 第一罗马——西罗马帝国
3.1.2 第二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3.1.3 “第三罗马”说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第三罗马”说的内容及其政教合一性
3.2.1 “莫斯科一第三罗马”说的内容及动机
3.2.2 “第三罗马”说的“交响乐
3.2.3 “第三罗马”说的政教合一性
第三节 “第四罗马”与俄罗斯帝国思想
3.3.1 16-17世纪“莫斯科~第三罗马”思想的普及和深化
3.3.2 “第四罗马”的建立
3.3.3 “拯救世界”狂想曲中的爱国主义
第四章 时间纬度上的俄罗斯弥赛亚意识
第一节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中的历史时间问题
4.1.1 弥赛亚意识的线性时间维度历史观
4.1.2 “莫斯科一第三罗马”说中的末世论和千禧年理念
4.1.3 “上帝之国”的召唤
4.1.4 现实世界与超验世界——中俄文化的对比
第二节 面向终极的弥赛亚意识
4.2.1 俄罗斯真理的具象——沙皇
4.2.2 俄罗斯真理的抽象——众人朝圣的基杰日城
4.2.3 俄罗斯的乌托邦思想
第三节 世界终极问题的解决方法——创造
4.3.1 改造是物质复活的手段
4.3.2 革命——改造人间的活动
4.3.3 改造世界的动因——合而为一的两个世界
第五章 范围空间纬度上的俄罗斯弥赛亚意识
第一节 有关拯救的范围空间纬度问题
5.1.1 拯救是爱者与被爱者的对话
5.1.2 “我一他”对话的中介——“爱”与“普世同情心
5.1.3 “我”之于“他者”的特殊性
第二节 苦难意识与牺牲精神
5.2.1 十字架上的苦难
5.2.2 受难的沙皇与受难的人民
5.2.3 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苦难
第三节 上帝拣选的英雄民族及其悖论
5.3.1 担负救世使命的英雄民族
5.3.2 英雄民族的悖论
5.3.3 坚定的英雄主义时期
第六章 弥赛亚意识的时空体与全人类性
第一节 聚议性与全人类性
第二节 从聚议性到大一统
第三节 巨大的东西方与全人类性
第四节 全人类思想的实践及其矛盾性
第五节 弥赛亚意识与全球化理念
专著文献
跋
……
序言 这本书讨论弥赛亚意识,不是把它当作宗教现象或某种知识,也不是当作一个科学术语或理性概念。作者开宗明义说,她视弥赛亚意识(俄文词是MecchaHH3M,音译“弥赛亚主义”,意译为“救世主义”)为俄罗斯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观念。她研究的主题,就是弥赛亚意识所扮演的文化观念这一角色。
文化观念(KyjibTypHbIH KOHILeHT)一语,在俄国以至欧美等地现在广为流行,不过理解上颇多歧异,说起来一言难尽。但有一点至关重要,这种文化观念是人们把握、概括、传达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的语言形式,不言而喻也就是文化思维与文化交流的基本工具。如果说文化现实是物质性的存在,一切文化无不形之于外,或是典籍,或是实物,或是行为;那么,一切文化又无不寓意于内,借助典籍、实物、行为生发出并传递着意义、思想、价值、追求、精神。在这里,物质与观念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只是研究者出于特定目标,可以把目光锁定于文化的外在表征方面,或是文化的内在意蕴方面。
很自然地,当我们想深入俄国人的精神世界,探秘俄国文化的精髓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一连串自出机抒、微言大义的文化观念,例如pyccKaa Hlleyl(俄罗斯思想)、BceeHHcTBo(大一统)、CooopHOCTb(聚议性)、eBpa3HcTBo(欧亚主义)……当然还少不了此书的主角MeccHaHH3M(弥赛亚意识)。在当今的文化学者眼里,扭住这些核心的文化观念不放,就是牵住了牛鼻子。
文摘 神选思想对比,可以突出俄罗斯上帝神选思想的特点。尽管每一个民族因其文化、民族、种族、宗教的不同,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思想,但不容忽视的是,世界上大部分民族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强调自己与众不同,强调自己比其他民族优越,强调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思想大多与宗教密切相关。只要与宗教相关,就或多或少与神选理念有联系。如果一个民族具有某种宗教信仰,那么它常常会举起上帝正宗宗教和上帝神选的大旗,强调本民族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性,伊斯兰教、东正教、犹太教、天主教、新教均有此倾向。信仰这些宗教的民族,其民族思想和民族理念必会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每一种宗教信仰都会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的真理性,为自己的正宗性据理力争地辩护。比如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建国以前,它一直是一个亡国近两千年、没有自己领土的非地域性民族共同体。《旧约》的《出埃及记》记述了以色列先民的历史:雅各的子孙在埃及沦为奴隶,上帝召唤摩西带领同胞走出埃及,并在西奈山颁布十诫和律法给以色列人,通过摩西与以色列立约,以色列人敬拜上帝为唯一真神,上帝视以色列人为“拣选子民”。犹太人虽然颠沛流离辗转于世界各地,但却依靠着以色列民族的宗教——犹太教和坚定的上帝神选理念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且维系着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民族认同,也使语言文字和民族思想得以延续。
美国的神选思想也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密切相关。1776年美国独立后,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虽然成为多种文化交汇、多民族融合的大熔炉,但占主流地位的仍然是新教,美国是基督教新教国家。如同背井离乡的犹太人一样,美国的先民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被迫出走英伦i岛。在新教徒的信仰中暗含着《旧约》第二卷《出埃及记》中记述的以色列先民从埃及出走后的情形。美国新教徒认为,《出埃及记》是《旧约》历史发展的中心,犹如十字架在《新约》中的地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