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44227928/9787544227926 ·条形码:9787544227926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高血脂食疗事典 |
 |
|
 |
高血脂食疗事典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44227928/9787544227926
·条形码:97875442279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养生堂,健康文库
内容简介 《高血脂食疗事典》是一本指导高血脂患者如何进行食疗的书。全书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高血脂的类型、成因、症状、控制方法、易发病的人群、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治疗的方式、检测及并发症等,让人们充分地认识高血脂、了解自身的病情,从而进行对应的食疗;第二部分介绍了控制血脂的三大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和糖分,并且还介绍了可降脂的17种微量元素以及这些微量元素的来源,让人们能根据机体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食物;第三部分具体而详细地指导患者遵循各种饮食原则,了解各种常见食物的热量,掌握食物代换的方法,从而学会设计出真正有利于自身的健康饮食;第四部分针对经常困扰患者的一些常见食疗问题予以解答,对一些错误的饮食观念予以澄清,让患者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健康饮食;第五部分介绍的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材,患者可在烹饪时有意识地去挑选这些有益血脂控制的食材;第六部分介绍的是为高血脂患者特制的65道美味佳肴;第七部分介绍了5大类高血脂患者的对症食谱;第八部分介绍的是3大高血脂的居家保养方法。
作者简介 蒙碧辉,男,医学博士,广西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内科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肥胖症、糖尿病、甲亢和生长发育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
编辑推荐 《高血脂食疗事典》:要战胜高血脂,就从控制饮食开始!
通过《高血脂食疗事典》,你将了解——
◆什么是高血脂,认识高血脂的途径有哪些?
◆缓解高血脂有哪些饮食原则和技巧?
◆有效降脂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有哪些?
◆能保证高血脂患者摄入的营养均衡又不至于使血脂值升高的食材有哪些?5个关键词让你充分认识高血脂
2大营养攻略教你有效降低血脂
8大饮食技巧指导你吃出健康
20个饮食问答帮你揭开高血脂饮食迷思
59种低脂食材任你挑选
65款低脂菜、汤、粥让你吃出营养和美味
高血脂正侵袭现代人的健康,在十大死因中四种疾病都与高血脂相关!
更可怕的是,血脂值过高还会引起中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并发症!
而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血脂的罪魁祸首!
高血脂可引发中风、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目录 Part 1 认识高血脂的5个关键词
关键1:血脂
什么是血脂?
血脂的控制标准
血脂值判断高血脂
血脂的控制标准
血脂的检测方法
如何控制血脂
关键2:高血脂
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如何形成的?
高血脂的几种类型
哪些人易得高血脂?
高血脂的主要症状
“无症状”时期的自我识别
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高血脂的有效防治
关键3:胆固醇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的控制标准
胆固醇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胆固醇的来源
理想的总胆固醇水平
关键4:肥胖
肥胖的症状
肥胖的类型
肥胖导致血脂升高
常用的居家减肥法
关键5:并发症
高血脂引发的并发症
延缓并发症的招数
Part 2 防治高血脂的2大营养攻略
攻略1 合理摄取三大营养成分,保持营养均衡
蛋白质
攻略2了解能够有效降低血脂的
17种微量元素
膳食纤维
维生素E
维生素C
维生素B2
β-胡萝卜素
烟碱酸
纤维醇
钾
钙
镁
锌
铜
锰
硒
钒
铬
Part 3 战胜高血脂的8大饮食技巧
技巧1:了解饮食疗法对高血脂
患者的重要性
饮食疗法的重要性
食疗的目标
技巧2:了解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
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表
技巧3:了解常见食物的热量
技巧4:高血脂病人的饮食原则要尽量控制糖的摄入量
控制脂肪的摄入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减少膳食中胆固醇的摄入
应该多食豆类及豆制品
多食含有降脂成分的食物
技巧5:避免饮食过量
要坚定战胜高血脂信心
坚持写饮食日记
善于婉拒宴会和劝吃行为
一日三餐,细嚼慢咽
请他人协助自己控制饮食
技巧6:高血脂饮食禁忌
高血脂患者饮食忌过成
高血脂患者饮食忌过甜
高血脂患者饮食忌过酸
高血脂患者饮食忌过辣
高血脂患者饮食忌过鲜
技巧7:设计合理的饮食结构
技巧8:掌握外食技巧
Part 4 高血脂食疗20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说预防高血脂症宜平衡饮食?
问题2:哪些烹调方法适用于高血脂病人?
问题3:为什么高血脂病人要多吃绿色蔬菜?
问题4:胆固醇过高,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可以吃?
问题5:老年人为什么不能够吃甜食?
问题6:为什么吃鸡蛋会升高胆固醇?
问题7:吃海鲜会引起血脂升高吗?
问题8:高血脂患者吃瘦肉好不好?
问题9:为什么高血脂者不宜进食动物肝脏?
问题10:高血脂患者吃油该如何选择?
问题11:是不是植物性奶油比动物性奶油更健康?
问题12:过多进食脂肪有什么影响?
问题13:醋真的能够减肥降血脂吗?
问题14:吸烟对血脂有什么影响?
问题15:高血脂患者可以饮酒吗?
问题16:饮茶对血脂有什么影响?
问题17:饮咖啡对血脂有影响吗?
问题18:为什么高血脂病人要常喝牛奶?
问题19:高血脂病人可以喝豆浆吗?
问题20:多吃维生素可以降血脂?
Part 5 可降脂的59种食材
可降脂的谷物类
燕麦
荞麦
薏米
可降脂的豆类
黄豆
可降脂的蔬菜类
黄瓜
冬瓜
红薯
南瓜
胡萝卜
莴笋
洋葱
韭菜
莲藕
竹笋
芦笋
魔芋
空心菜
菠菜
西兰花
芹菜
可降脂的菌菇类
香菇
黑木耳
银耳
可降脂的中药类
山药
枸杞子
白果
可降脂的蛋类
鸡蛋
可降脂的肉类
兔肉
可降脂的水产类
草鱼
鲤鱼
海带
紫菜
可降脂的水果类
苹果
葡萄
柚子
柠檬
草莓
猕猴桃
橙子
西瓜
香蕉
可降脂的干果类
榛子
……
Part 6 65道为高血脂患者特制的美味佳肴
Part 7 5大类高血脂患者的对症食谱
Part 8 高血脂的3大居家保养
……
序言 近年来高血脂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已成为对人们伤害极大的一种现代文明病。过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们习惯了高热量的快餐和高糖分的饮料。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饮食的不规律,让很多人苦于高血脂。
虽然目前医学界已经能帮助患者较好地控制高血脂,关于高血脂的各种预防知识也在普及,但是每年患高血脂的人数依然在增加,症状不断加重的患者也为数不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高血脂的控制,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更需要患者和家人配合医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检测。其中,饮食控制就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详细了解防治高血脂的食疗原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而本书正是这样一本指导高血脂患者如何进行食疗的书:
在“Part1认识高血脂的5个关键词”中,系统地介绍了高血脂的类型、成因、症状、控制方法、易发病的人群、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治疗的方式、检测及并发症等,让人们充分地认识高血脂、了解自身的病情,从而进行对应的食疗。
在“Part2防治高血脂的2大营养攻略”中,介绍了控制血脂的三大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和糖分,并且还介绍了可降脂的17种微量元素以及这些微量元素的来源,让人们能根据机体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食物。
在“Part3战胜高血脂的8大饮食技巧”中,具体而详细地指导患者遵循各种饮食原则,了解各种常见食物的热量,掌握食物代换的方法,从而学会设计出真正有利于自身的健康饮食。
在“Part4高血脂食疗20个问题”中,又针对经常困扰患者的一些常见食疗问题予以解答,对一些错误的饮食观念予以澄清,让患者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健康饮食。
在“Part5可降脂的59种食材”中,介绍的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材,患者可在烹饪时有意识地去挑选这些有益血脂控制的食材。
在“Part665道为高血脂患者特制的美昧佳肴”中,更是指导广大患者利用有益降脂的食材制作出既营养又美昧的菜肴,从而吃出健康。
战胜高血脂,从吃对食物开始,而本书正是高血脂护理专家根据自身多年的高血脂研究和护理经验,根据患者的需要,从食疗的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指导,因此,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广大高血脂患者及其家属的福音。当然,也希望广大患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也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文摘 插图:


医学界认为,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大于机体的消耗量,多余的这一部分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时间久了,这个人的体重就可能超过正常的体重标准。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时,称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轻度肥胖;超出标准体重的30%,称为中度肥胖;超出标准体重的50%以上,称为重度肥胖。
肥胖的临床症状以脂肪增多、体重增加为主要现象。男性脂肪分布以颈及躯干部为主,四肢较少;女性脂肪分布以腹部、四肢和臀部为主。轻度肥胖者无明显症状,中、重度肥胖者表现为乏力、怕热、出汗,动则气短心悸,以及便秘等。
对于肥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根据导致肥胖的原因,可以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药物性肥胖三种类型。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是由非疾病引起的肥胖,这类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症史。
继发性肥胖是由疾病引起的肥胖,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肥胖,约占肥胖人群的2%~5%左右,具有体内脂肪沉积过多的特征。
药物性肥胖主要占肥胖人群的2%左右,是由于某些治疗疾病的药物所导致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