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坦呈自我

2010-04-14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1148461/9787301148464 ·条形码:9787301148464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坦呈自我 去商家看看
坦呈自我 去商家看看

 坦呈自我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1148461/9787301148464
·条形码:978730114846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未名·心路治疗理论丛书
·外文书名:The Undefended Self

内容简介 《坦呈自我》是“心路治疗理论丛书”中的第一本。作者直接引用了伊娃·皮埃若克斯提出的心理治疗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东方佛教中的禅宗以及自己多年来从事·心路治疗的经历综合起来。书中的章节按照作者所理解并感受过的精神治疗阶段排序,体现了从意识形态的最外层开始,穿越层层阻碍进入心理核心的整个过程。每一章都有一个故事开头并影响贯穿整个章节。在每章的结尾,作者还提供了自我心理练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该章内容。
《坦呈自我》作者认为消极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而且导致了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各种邪恶行为。只有勇敢地面对内心中的邪恶并将恐惧、痛苦和愤怒完全释放出来,心理疾病患者的意识形态才能够朝着更加活跃、更为清澈、更富有爱心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苏珊·赛森格于196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在大学任教。1970年,苏珊与丈夫多诺万来到弗吉尼亚州蓝色山山脚下生活。自1972年起夫妇俩在著名心理学家伊娃·皮埃若克斯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心路治疗理论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治疗工作。1976年苏珊夫妇建立了七橡树心路治疗中心,传授心路治疗理论。多年来,苏珊在全美各地宣讲心路治疗理论,并与丈夫在巴西创建了心路治疗中心。1988年,苏珊创作了心路治疗理论丛书的第一本书《坦呈自我》,该书已被翻译成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荷兰文、意大利文和中文在全世界各国发行。
译者简介:
李茁,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政治系及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获得国际关系学及跨文化第二语言教学双硕士。曾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现就职于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中国代表处。
主编简介:
杨广学,我国著名心理治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前山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鲁东大学副校长。
编辑推荐 《坦呈自我》为心理治疗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并总结了如何面对、解决人性中的消极方面以实现和谐的婚姻关系、社会关系以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坦呈自我》最重要的贡献。《坦呈自我》为面对并转换低级自我的心路治疗,吹响了解放内心自我、消除世间邪恶的号角。
心路治疗理论简介:
心路治疗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伊娃·皮埃若克斯所创建的。她将心路治疗理论与众多不同层次的心理治疗结合在一起,向世人描绘出完整的、不同阶段的精神发展路线,并主张所有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沿着这一精神道路前进。在治疗过程中,心路治疗理论鼓励患者朝着完整、友爱和真实的内心现实方向发展。通过接受多方面、彼此矛盾的内心现实,逐步实现释放自我的境界。心路治疗理论就如何面对人类内心中的邪恶和如何唤醒心中大爱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医学家、患者和精神导师的支持下,整个心路治疗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心路治疗理论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南美洲及澳大利亚被广泛传授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人们组织小范围的集会,学习这些精神准则并在生活中应用它们。
目录
第一章 接受自我
我就是我:接受生命之流
接受自我
接受我们有缺陷的人性
唤醒我们的精神潜能
高级自我、低级自我和面具自我
碎片式的自我理解
扩展自我理解
尊重我们的精神渴望
成就坦呈自我的途径
第一章 练习

第二章 选择统一自我
莫琳:儿童与驯兽师的统
选择统一自我
二元对立的发展
身体层面
情感层面
精神层面
走向统一
精神治疗的目的
人类种族危机与精神进化
进化的动力
第二章 练习

第三章 培养观察者自我
詹姆斯的扩展:显微镜和急救包
发展观察者自我
观察者自我
自我观察中的失真
自我观察失真的根源
基本的自我接受
观察者自我的两个方面:真和爱
真:建设性的态度
爱:建设性的态度
自我认同
培养观察者自我的工具:冥想和每日回顾
每日回顾
第三章 练习

第四章 拥抱童性、成年自我
芭比、芭芭拉和祖母:发掘内心的童性与睿智的母性
拥抱童性、成年自我和灵魂
意识地图
第二幅地图
两幅地图的结合
免责声明
童性自我
尚未分化的童性心智
成年自我
成年自我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成年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成年自我与终极精神的关系
对健康的成年自我的需求
各阶段并存
精神进化中的悖论
第四章 练习

第五章 观察我们如何再造过去
比尔和乔安妮:解开他们之间性的心结
观察我们如何再造过去
意象的界定
意象的起源
心灵层面上的意象起源
意象的种类
更多意象治疗的例子
强迫重现儿时的痛苦
如何发现意象
羞愧感揭示一种意象
核心意象
如何化解意象及衍生的恶性循环
良性循环
第五章 练习

第六章 了解面具自我
康妮的面具:放弃理想化的自我意象
理解面具自我
面具与转变历程
什么是面具?
理想化自我意象的起源
意象与面具之间的联系
防御
二次防卫反应
面具与童年创伤的再造
四种面具
采用不同的面具作为防御屏障
面具自我的转变
面具是对高级自我的扭曲
第六章 练习

第七章 面对低级自我
阿尔伯特的鬼魂:面对低级自我
面对低级自我
什么是低级自我?
什么是恶?
否认低级自我
低级自我的三个方面:骄傲、任性和恐惧
骄傲
任性
恐惧
什么不是低级自我?
低级自我的愤怒
揭示低级自我
低级自我的创造力
低级自我的起因
孩子天生的低级自我
恶的起源
基督教的神话
非基督教的观点
心路治疗的观点
第七章 练习

第八章 与高级自我相遇
第九章 消除低级自我的依附
第十章 转变低级自我
第十一章 依据高级自我,创建我们的生活
……
序言 所有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真正的生命要比我们目前所经历的有限现实丰富得多。我们渴望深入了解自我和生命的真谛。无论我们暂时的愿望是什么(减少痛苦、增加快乐、恋爱成功或心仪的工作),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某种东西在呼唤我们。我们要了解生命的真谛,要感受内心的爱。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全身心地投人民权运动。从那时起,我就渴望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体验生命。在参与这场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的同时,我也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我渴望更多地了解自我和生命。四五十年代我在郊区的白人中产阶级家庭所受的教育使我拒绝和压抑所有剧烈的人
文摘 一个小男孩儿在雪地里开心地玩着,他玩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得了肺炎。
孩子的理智可能正确地得出结论:“如果我在寒冷的天气里待的时间太长,我就会有生病的危险。”从这种经历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合理的。
然而,他的结论可能过头:“如果我暴露在寒冷中,我就会生病。寒冷的天气真可怕,还是在屋子里玩安全得多。”另一种可能:如果这次经历与先前已有的恐惧某物的心灵缺陷相联系,在他的心灵中将产生更深的影响:“我的身体靠不住,它让我生病了。”或者“室外环境靠不住,它使我生病了。”这样的结论会导致对身体或外界环境的回避。这次经历的影响有多深,取决于父母的影响以及精神上的倾向。
比阿特丽丝是一位有魅力的年轻妇女,她拥有让人羡慕的职业、好朋友和许多爱好。经历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她却无法找到“合适”的男人作她的伴侣。起初,她把这归结于年龄适合的男子偏少,可最后她开始正视失败的内在因素。在每日回顾中,她观察自己与男人们交往时的反应,发现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她害怕被她心仪的男人拒绝,而又鄙视那些仰慕她的男人。
比阿特丽丝和我开始寻找这种模式背后的意象,她的潜意识假定呈现出:“任何有价值的男人都会拒绝我;只有那些不值得爱的男人才会爱上我。”甚至“如果我想避免被拒绝,我一定不能流露出我需要男人;我必须装酷,装冷淡。这样我才可以吸引人。”
比阿特丽丝发现这些源于童年无意识思维的意象是如何制造恶性循环的。当她靠近她所喜欢的男人时,她预期会遭到拒绝,并且变得焦虑、多疑和恐惧。而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安和渴望,她假扮傲慢、冷漠和自大。这些行为自然地导致男人真的拒绝她,这就明显地确证了她以前的观点:所有有价值的男人都会拒绝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