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7300050425 ·条形码:97873000504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丛书名:财务总监丛书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企业内部控制 |
 |
|
 |
企业内部控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7300050425
·条形码:97873000504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丛书名:财务总监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概念、内容和案例,是作者几年来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年从事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为政府、学术界以及实务工作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理沦及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阐述了内部控制的理论;中篇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创新;下篇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系统。
本书不仅概括了内部控制的起源、发展以及COSO报告和“巴塞尔体系”的内部控制思想,而且对我国最近一段时期政府关于内部控制的规范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分析。
本书将内部控制环境引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多级性控制、链条式控制以及集成化控制等创新内部控制的思想。
本书选取诸多大公司经典案例,并对案例逐一进行剖析,以增强案例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宋建波,女,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新加坡)捷讯宇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担任城建集团、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铁工程集团等多家企业的财务顾问、培训教师。著有《企业会计控制的理论与实务》等学术著作,在《会训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媒体推荐 前言
内部控制是我国当前理论与实务界的热门话题,财政部日前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涉及具体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正在拟定和征求意见中。与此同时,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本书通过对内部控制理论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研究,以内部控制实务指导规范为依据,以创新的思路探讨了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
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内部控制应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理论成果和企业的实践案例,立足于我国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企业环境,摸索出在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国际化的竞争环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我国企业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对巨大的挑战。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面对竞争和挑战,“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企业应该转变落后的经营观念,以管理创新和开放式经营营造企业良好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还必须苦练内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笔者总结多年对内部控制研究的成果,结合本人多年在企业工作的体会和经验,完成这部著作,希望能够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全书分为三篇,上篇通过借鉴内部控制理论(主要是COSO报告和巴塞尔协议),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近几年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提出了建立适应我国现代企业要求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框架。中篇通过对现代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的分析,针对现代企业存在的“代理人问题”等,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多级内部控制系统”;适应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创新的需要,建立企业“价值链控制系统”;以及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企业“集成化的内部控制系统”。下篇主要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实务,包括管理控制系统、会计控制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以及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等。
在此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的同仁们在本人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提供的诸多支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阎达五教授,其对于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高深研究使我受益匪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王化成教授对本书结构和内容所做的悉心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叶平(第一、二、十一章)、郭新杰(第十章)、郭洋(第十二章)提供了部分章节的文字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感谢为本书出版提供过支持和付出过辛劳的出版单位的朋友们。
由于作者才疏学浅,其中必有许多不当和错误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实务界朋友批评指正。
宋建波
2003年11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目录 上篇理论篇
第一章 溯本求源——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演变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起源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发展
第三节 内部控制概念在世界范围的
变化和呈现的新特点
……
文摘 书摘
(一)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导原则
1.合规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等。
2.健全性原则。即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规范了各项经济活动,覆盖了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换言之,各项控制要素、各业务循环或部门的子控制系统,必须有机构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架构,这就要求各子系统的具体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一般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普遍适用于公
司每一位职员,不得留有制度上的空白或漏洞。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且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相应的修改或完善。
3.适用性原则。每一个企业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针、措施等。
4.可行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
5.有效性原则。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及时修正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全体员工必须竭力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约束的权力。
6.成本效益原则。即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也就是说,因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控制措施。公司应当充分发挥各机构、各部门及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经营运作成本,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
(二)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即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