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2010-04-12 
基本信息·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页码:24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7542919814/9787542919816 ·条形码:978754291981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去商家看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去商家看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页码:24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7542919814/9787542919816
·条形码:97875429198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系统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本着理论和实务兼具的思路,努力做到能反映本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应用方法,尤其是近些年来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阐述精简,内容系统,便于学生熟悉和把握。总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力求理论和部分案例浑然一体,完整而有新意。
目录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1.1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1.2商业银行的功能与作用
1.2.1商业银行的定义
1.2.2商业银行的性质
1.2.3商业银行的功能
1.2.4商业银行的作用
1.3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1.3.1流动性原则
1.3.2安全性原则
1.3.3盈利性原则
1.3.4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矛盾及相互协调
1.4商业银行制度
1.4.1商业银行制度的一般原则
1.4.2商业银行制度的类型
1.4.3主要国家的商业银行制度
1.5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1.5.1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
1.5.2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
2.1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和功能
2.1.1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
2.1.2银行资本的构成
2.1.3银行资本的功能
2.2商业银行资本的衡量
2.2.1最佳资本需要量的确定
2.2.2影响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
2.3《巴塞尔协议》
2.4《巴塞尔协议》的补充与修正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资本金管理
3.1内源资本管理
3.1.1内源资本的概念和来源
3.1.2内源资本的特点和增加途径
3.2源资本管理
3.2.1外源资本的概念和来源
3.2.2外源资本的增加途径和特点
3.2.3各种筹资途径的比较
3.3银行资产增长模型
3.3.1基本模型
3.3.2新增资本全部来自留存收益的资产增长模型
3.3.3新增资本包括内源资本和外源资本的资产增长模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资产负债管理
4.1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4.1.1资产管理理论
4.1.2负债管理理论
4.1.3多元化管理理论
4.2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4.2.1资产管理方法
4.2.2负债管理方法
4.2.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4.3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负债业务
第六章负债管理
第七章贷款业务
第八章贷款管理
第九章证券投资业务
第十章证券投资管理
第十一章资产证券化
第十二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第十三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第十四章流动性管理
第十五章商业银行财务报表
第十六章银行业绩的衡量与评估
参考文献
……
序言 在本书的序言部分,作者想对下面几个问题做出回答:①为什么要写作这本书?写作这本书基于什么愿望以及写作过程中是基于什么假设?②本书有哪些重要内容和特色?③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谁?等等。
1.写作本书的原因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尤其今天中国对世界开放了服务产业,商业银行的竞争也必将越来越激烈,从而使商业银行的服务和自身规模、能力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作者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工具和基本理论框架,也为我国政府、银行和个人参与金融活动提供了理论和实务指导。
目前,在国内开设商业银行学课程的学校和专业越来越多,各种银行管理教材也应运而生。我们写作本书的最大愿望是在融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和案例方面做一尝试,以期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
2.本书的特点和内容
本书的特点是,系统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本着理论和实务兼具的思路,努力做到能反映本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应用方法,尤其是近些年来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阐述精简,内容系统,便于学生熟悉和把握。总之,本书力求理论和部分案例浑然一体,完整而有新意。
笔者在本书每一章的结构及编排上做了如下尝试:’①每章都配有本章的学习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读者在学完本章之后应该掌握哪些要点,帮助读者学习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问题上,以提高学习效率。②各章之后都配有本章小结。本章小结的作用是,提醒读者学完本章之后应该学会和掌握哪些内容,同时供读者进行总结和回顾时参照。

文摘 银行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银行的起源,可谓源远流长。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6世纪,在古巴比伦已有一家“里吉比,=银行。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寺院、公共团体、私人商号也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但只限于货币兑换业务,还没有办理放款业务。罗马在公元前200年也出现了类似古希腊的银行业,但较希腊银行业有所进步,它不仅经营货币兑换业务,还经营贷款、信托业务,同时对银行的管理与监督也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罗马银行业所经营的业务虽不属于信用贷放,但已显示近代银行业务的雏形。
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尤其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商家云集,市场繁荣。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封建割据,货币制度混乱,各国商人所携带的铸币形状、成色、重量各不相同,为了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货币兑换。于是,单纯从事货币兑换业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专业货币商就开始出现并发展了。随着异地交易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来自各地的商人们为了避免长途携带而产生的麻烦和可能的风险,开始把自己的货币交存在专业货币商处,委托其办理汇兑与支付。这时候的专业货币商已反映出银行的最初职能:货币的支付与款项的划拨。
随着接受存款的不断增加,商人们发现多个存款人不会同时支取存款。于是他们开始把汇兑业务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贷放给社会上的资金需求者。最初,商人们贷款的款项仅限于自有资金,随着代理支付制度的出现,借款者把所借款项存入贷出者之处,并通知贷放人代理支付。从实质上看,贷款已不仅限于现实的货币,而有一部分变成了账面信用,这标志着现代银行的本质特征已经出现。
当时,意大利的主要银行有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设立的圣乔治银行等等。16世纪末开始,银行由意大利普及到其他国家,如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等。这种早期的银行业虽已具备了银行的本质特征,但它仅仅是现代银行的原始发展阶段。因为银行业的生存基础还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银行业的放款对象还主要是政府和封建贵族;银行业的放款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其提供的信用不利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但早期银行业的出现,完善了货币经营业务,孕育了信贷业务的萌芽。而它们演变成现代银行则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期间的事情,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