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

2010-04-1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8720105 ·条形码:97875087201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 去商家看看
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 去商家看看

 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8720105
·条形码:97875087201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自有它的鲜明特色。书稿的编著者坚持从苏州的实际出发,力图用翔实的数据、丰满的实例、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对4年来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一个全景式的展示。读完全部书稿,一件件发生在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平常却感人的故事,印入了我的脑海;一幅幅邻里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小巷总理”和“村官”辛劳奔波、服务居民的鲜活形象,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文字清新,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至于具体的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较少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读者通过各章节叙述的事实和提供的数据,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方能领悟。我猜测,编著者的意图似乎有意引导读者勤于思考,在深思熟虑中迸发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书稿的主旨是全面展示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然而编著者并没有忽视进一步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准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从篇章安排看,尽管着墨不多,却相当准确地揭示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对策建议,一些见解不失决策参考价值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当然,书稿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是各地各部门合作编著的,因而在体例结构及各章节的行文风格上不尽一致,有的章节文字略显粗糙,有些观点还有推敲、斟酌的余地。好在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方兴未艾,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正在不断深化。只要我们始终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善于总结、提炼、升华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满载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新书新作将不时摆上我们的书桌案头。
编辑推荐 《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讲述把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其他社区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上下一心,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目录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
中共苏州市委书记

第一章 盖有“苏州”印记的社区建设
改革开放重塑新的苏州特质
从发展社区服务到建设和谐社区的轨迹
折射苏州特质的城乡社区建设

第二章 建设和谐苏州的时代呼唤
提升社区建设水平面临的诸多挑战
事关苏州率先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
精心描绘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蓝图

第三章 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心骨”
与时俱进构筑社区党建“新平台”
共驻共建营造社区党建“大家庭”
多管齐下打造社区党建“强团队”
开拓创新实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
循序渐进拓展党领导下的社区“群言堂”

第四章 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
“一人一票”选举社区(村)里的当家人
“四个民主”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新型群众自治组织正在不断涌现
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新探索

第五章 践行以人为本的“龙头”工程
把居民需求作为社区服务的“第一信号”
架构起“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
在创新中打造社区服务品牌
将社区服务的触角伸向千家万户

第六章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利民举措
拓展充分就业社区新路径
充分就业援助行动在社区
“充分就业社区”向农村延伸

第七章 撑起健康“保护伞”的社区卫生服务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这里起步
保障健康新模式在创新中日臻成熟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抗击非典中凸显功效
有这样一支活跃的同盟队伍
为夕阳人服务的朝阳事业蓬勃兴起
社区计生服务扎实有效
创建健康社区为百姓做好事

第八章 社区养老服务的“苏州模式”
苏州社会福利院的示范效应
两条腿走出机构养老服务的新路子
老人情有独钟的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新突破

第九章 造就幸福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社保全覆盖”从蓝图变为现实
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
为贫困群体编织生活“防护网”
慈善事业为爱心铺路

第十章 建设平安苏州的前沿阵地
把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扎紧社区治安防控的篱笆
让“新苏州人”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生活
给他们在大墙外改造自新的机会
“普通的日子”最美好

第十一章 改善社区环境的“民心”工程
打造古韵今风新街巷
重塑整洁有序“老新村”
再造精细秀美“园林群”
街巷保洁引入市场机制
创建“绿色社区”惠百姓

第十二章 植根社区沃土的和谐文化
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常抓不懈
社区文化品牌层出不穷
着力营造有利于社区文化发展大环境
让贴近生活的社区教育绽放异彩

第十三章 社区管理的创新之举
为久治不愈的“顽症”把脉
“党要管党”有了制度保障
居委会自治功能在“回归”中创新发展
“管理资源大融合”在基层的有益尝试
“草根组织”在社区管理中崭露头角

第十四章 加油?大踏步走向和谐
和谐路上依然多坎坷
着力优化和谐社区建设的宏观环境
以更大、更坚实的步伐走向和谐

案例
1.为“小巷总理”编织更美好未来——平江区省内首创“社工节”
2.给温暖一个理由——平江区“一家人”慈善超市记实
3.虚拟养老院之葑门试验——沧浪区养老服务创新路
4.找准和谐的支点——沧浪区双塔街道多福利体系的民间观察
5.他们为落实民生之本而奔忙——金阊区彩香街道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纪事
6.发挥“老娘舅”调解作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金阊区留园街道新庄社区调解委员会记实
7.社区信息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吴中区龙西街道社区服务有新招
8.热线联结千万家真诚服务你我他——相城区便民服务热线记事
9.狮山街道新升社区先锋志愿者记事
10.社区管理的“园区模式”
11.创学习型社区树文明新风尚——昆山市亭林街道里厍社区创建侧记
12.让和谐春风吹进农村社区——记张家港市农村社区建设
13.一个社区党员干部的表率——常熟市枫泾社区党委书记陆仁华事迹自述
14.“平安吴江”从“平安社区”抓起
15.当好“田头总理”全心为民服务——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16村民小组组长徐学海谈工作体会

后记
……
序言 2009年元旦刚过,我的办公桌上多了一本题为《走向和谐》的书稿。这本书有个副标题——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引起了我的兴趣。工作之余,粗粗浏览了一遍。
《走向和谐》一书自有它的鲜明特色。书稿的编著者坚持从苏州的实际出发,力图用翔实的数据、丰满的实例、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对4年来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一个全景式的展示。读完全部书稿,一件件发生在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平常却感人的故事,印入了我的脑海;一幅幅邻里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小巷总理”和“村官”辛劳奔波、服务居民的鲜活形象,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本书文字清新,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至于具体的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本书较少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读者通过各章节叙述的事实和提供的数据,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方能领悟。我猜测,编著者的意图似乎有意引导读者勤于思考,在深思熟虑中进发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书稿的主旨是全面展示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然而编著者并没有忽视进一步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准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从篇章安排看,尽管着墨不多,却相当准确地揭示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对策建议,一些见解不失决策参考价值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当然,书稿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本书是各地各部门合作编著的,因而在体例结构及各章节的行文风格上不尽一致,有的章节文字略显粗糙,有些观点还有推敲、斟酌的余地。好在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方兴未艾,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正在不断深化。只要我们始终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善于总结、提炼、升华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满载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新书新作将不时摆上我们的书桌案头。
文摘 插图:




第四章 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
走进吴中区苏苑街道南区社区居委会大门,扑面而来的景致顿时让人眼前一亮:亭子、水榭,园林风景;曲桥、荷塘,江南情趣;林木、花草,绿意盎然。周边的房舍就是居委会办公和居民活动的场所,居民学校、党员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养老服务站、残疾人康复室、爱心超市、警务室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每天都有二三百名居民前来参加各种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人气之旺,超乎想象。进门西侧的社区服务厅,4台电脑整齐摆放,透露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前来办事、求助的居民络绎不绝。人们从这里可以获得21世纪初苏州城市社区的第一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城乡社区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可谓“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仅就群众自治组织办公和居民活动用房的平均建筑面积而言,目前城市社区已超过400平方米,农村社区更是超过了1500平方米。
人们对城乡社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直观的、表层的。事实上,这些年来,更为显著、更为深刻的变化是基层群众自治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踏步前进。今日苏州,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已基本建立,城乡社区作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已初现雏形。
后记 历时一年,《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终于完稿付梓。本书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既是近几年来苏州市和谐社区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探寻社会管理规律,也是给广大社会工作者学习和实践社区管理的生动读物。本书编委会特邀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作序。中共苏卅I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徐国强为全书构思策划并审阅编写大纲,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城区工作暨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王少东为本书总审稿,市政协原副主席沈荣法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苏州市政府副市长谭颖、朱建胜、周玉龙,市政协副主席申建华,市委副秘书长潘卫祖,市政府副秘书长韩天伦、王国祥、张曙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审阅。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谢鸣、副主任陈华,市民政局局长林超、副局长陈燕颜负责统稿。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赵建军、夏成华,市民政局李忠军、徐大赞等同志也为书稿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
全书共分十四章、附录十五个典型案例。其中:
第一章《盖有“苏州”印记的社区建设》、第二章《建设和谐苏州的时代呼唤》、第五章《践行以人为本的“龙头”工程》、第十三章《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第十四章《加油?大踏步走向和谐》由何光耀执笔,第四章《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的生动实践》、第八章《社区养老服务的“苏州模式》由沈积芝执笔,第十章《建设平安苏州的前沿阵地》由汪益、朱永春、朱荣政执笔。何光耀负责编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