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2010-04-09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11149265/9787811149265 ·条形码:9787811149265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去商家看看
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去商家看看

 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11149265/9787811149265
·条形码:97878111492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为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08年电子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共收录了42篇论文。论文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平台,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反映出近几年我国电子高等教育的改革状况。可供广大高等学校电子高等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目录
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杨智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张涛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柯璟
 结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覃庆国,杨亚培,蒋宁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薛巧巧
 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胡 科
 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一个培养平台、两个创新体系”的构建/王建新,蒋立平,花汉兵
 营造第一、二课堂,培养机电创新人才/杨平,张军,巫柳,熊茜桃
 专业课教学改革与电子类竞赛相结合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柏正尧,何乐生,余江,王威廉
 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李晓宁
 进行教学环节建设,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人才/陈李容,张安英,周红
 本科人才培养中激励机制的探讨/敖珺 ,马春波,敖发良
 开展电子创作性实验教学——推进创新教育/黄炳华,陈斌,韦善革
 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范伯秋,周山宏,陈李容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曾荣敏,苏中,刘丽华,昊细宝,艾红
 浅谈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杨茂,房春兰
 通信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郑建生,李晓蓉,胡家华,江爱萍
 适应教育转型探索与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孔毅,胡友彬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李承跃,马利
 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探讨/何兴高
 信息类大平台培养与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廖晓钟,仲顺安
 关于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刘剑飞,杨瑞霞,徐晓辉
 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杨俊东,余江,赵东风,丁洪伟
 基于网络技术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田伟霞,段培俊
 电子技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陈学英,习友宝
 高校数据库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殷旭,田英爱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优化整合的探索与实践/陈戈珩,王宏志
 “光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蒋行国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层次化设计与探讨/易发胜,龚海刚,刘杰彦
 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程忠
 数学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朱嘉林,刘伟,赵文丽,周维敬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思维实验环节/陈文宇,吴祖峰,罗宗粉,陈昆
 CT成像实验仪在医学成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廖小丽,刘华,陈李容
 基于TMS320F2812的三相交流采样/李全利,王振春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方曼
 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创新能力的探索/曹学艳
 强化科研训练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宗容,施继红,蔡光卉,常俊
 借鉴IS09000质量管理理念,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胡燕萍,房春兰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施继红,宗容,黄铭,蔡光卉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钟洪声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宗容,施继红,余江,蔡光卉
 举起理论之匙开启实践之门——浅谈生产实习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赵文丽

……
序言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和对策,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学术氛围,形成教师和学生双方创新意识的良性循环,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如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各高等学校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要在充分认识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等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且各具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特色与优势,实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有机融合。要在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第二课堂等各个方面有机、系统地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制定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大力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不断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不断探索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精心组织,使科学研究、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切实发挥作用。
本书是2008年电子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的总结,共收录了大会论文42篇。这些论文围绕会议主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反映出电子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坚持改革、努力创新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值此公开出版之际,特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2008年7月

文摘 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杨智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对比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和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对我国研究型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实践环节培养模式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研究,指出科研项目与指导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扩大对外交流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指出交流能力是培养成功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了外文原版教材及双语教学对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利与弊。该培养方案已在中山大学得到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创新人才 实践性环节 电子信息技术
一、前言
当前举国上下已经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是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的教学体系,它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由教师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学生则系统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听懂和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太注意培养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基础,缺点是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差。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和著名著名理工院校师资水平和本科学生生源质量相当高,但他们大多对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本科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学生实践性环节建设的内涵和认识不足。研究型高等院校他们的工作重点在研究生教育,忽视高校立校之本的本科生基础教育;他们重视的是如何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和省级重点或重大科研项目,忽视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他们重视的是在影响因子高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忽视了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相对薄弱的国情,科学研究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认识不够,脱离市场经济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教育界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当前我们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一流研究型院校应责无旁贷为我国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科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发展能力和基础。课堂教学不是基础教学的唯一形式,应提倡因材施教、鼓励个性,课堂内外相辅相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