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论文集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4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11086069 ·条形码:97878110860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论文集 去商家看看
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论文集 去商家看看

 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论文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4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11086069
·条形码:97878110860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论文集》主要讲述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同仁秉持在多元文化基础上构建社会和谐的一贯共识,以继承前辈学人事业为职志。时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在费孝通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由本院同仁操持费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暨研讨会。会议于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举行。中国各界领导和来自印度、美国、伊朗、俄罗斯、韩国以及海峡两岸10余个省、市、特别行政区的12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上,大家深情回顾费先生民族研究的丰富经历、丰厚成果和深邃博大的人文情怀,深切缅怀他早年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中年关注民生,“志在富民”的辉煌业绩和晚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使命意识。
编辑推荐 《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论文集》主要讲述了:2006年10月,在费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央民族大学,连续两天举办了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和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印度、美国、伊朗、韩国和中国大陆10余个省及台湾、香港的120余位学者和部分领导聚于一堂,共同回顾和研讨了费孝通先生70余年的学术生涯和他的学术思想。本论文集就是这两天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演讲。
目录

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传承费孝通思想为中国社会贡献智慧
弘扬费孝通精神推进民族工作新发展
缅怀学术大师办世界一流民族大学
追随导师开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新时代
缅怀费孝通学术贡献开拓民族研究道路
继承费孝通学术传统认识中国改造中国
学科与国际视野
地方性知识智慧:地方社会中的科学
梳理古代文化,整合少数民族:伊朗的视角
评议
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成就
试说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
评议
从应用人类学角度分析费孝通教授的贡献
费孝通的民族研究思想
费孝通边区开发研究缘由析
记费孝通与日本学者中根千枝的
学术交往和友情
1988年费孝通南岭行
“工业下乡”的富民之路——费孝通乡村工业化思想简要回顾
评议
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与边疆民族政治
“五族共和”与藏族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
“文化自觉”与“全球化”发展
民族研究中凝练出的文化自觉
社会工作与新时期民族事务管理的创新
《重新把握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札记
从新村主义到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建设思想史发展轨迹述略
探寻一体多元的民族发展之路
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文化自觉”
评议
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与居民权益保护
少数民族的永续发展: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之竞合
迈向文化自觉与“美美与共”——延边朝鲜族学生流向汉族学校的实地研究和新资料
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评议
学科建设与应用研究
马林诺夫斯基的整体论人类学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浪潮
——读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思考
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的再思考
——以满族为例
师者的风范与学术的样式
——从费孝通先生的学术风格看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应然路向
传统与现代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差序格局”概念的阐释及应用
评议
缅怀民族学人类学世界级大师
——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
暨研讨会综述
后记
……
序言 2006年10月,在费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央民族大学,连续两天举办了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和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印度、美国、伊朗、韩国和中国大陆10余个省及台湾、香港的120余位学者和部分领导聚于一堂,共同回顾和研讨了费孝通先生70余年的学术生涯和他的学术思想。本论文集就是这两天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演讲。
早在1938年,费孝通先生27岁时,他的著作《中国农民的生活》就被马林诺夫斯基称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40年代,30多岁的费孝通已成为名满天下的学界领袖,与闻一多、李公仆、吴晗等人齐名,被称为西南联大的“四大左派教授”。20世纪50年代,他曾担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国家民委副主任,是50年代全国范围的民族识别大调查的主持者之一。这个时期,作为学界领袖和政府官员的费孝通先生正值壮年,他忙碌异常,踌躇满志地施展着多年来的抱负。然而,1958年席卷全国的反右派运动,使他顷刻间跌到谷底,失去了从事学术研究和发表作品的权利。在沉寂了20年之后,到80年代初,他以70余岁之高龄,再次出山,开始了自己第二次学术生命。此后的20余年间,他坚持去基层调查,几乎走遍了全国,并写下了百万字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得到国内外很多人赞许的同时,他也招来了国内学界部分人的非议。
文摘 刚刚建立的中央民族学院,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输送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干部。1952年,随着国家民族工作的不断推进,民族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出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民族研究中心来提供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成了必然要求。是年9月,费孝通先生负责组建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他以独具的战略眼光,抓住全国院校调整机会,广泛招募学科人才。多年后,费先生回忆说:“我在民族学院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找一批教授,他们不知道要找谁呀,那么我开单子要。”随后,燕京大学民族学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社会学研究所相继并人中央民族学院,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中央民委参事室等单位的一批一流学者先后来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使这里一时大师云集、人才济济。他们当中,不仅有潘光旦、吴文藻、翦伯赞、翁独健、冯家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马学良、王锺翰、贾敬颜等著名学者,而且还有一批已经在民族研究工作中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专家。研究部成为当时国内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民族语言和民族史学等领域学术权威的荟萃之地,中央民族学院也因此迅速成为国内知名、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府。在费孝通先生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学校紧紧围绕当时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政权建设和三大改造任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和创新、少数民族调查与识别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逐渐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些成就至今仍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后记 人文研究真谛何在?答日创业垂统。创业垂统何为?答日追求古今和谐、天人和谐、人与人和谐暨生态与心态和谐。和谐果有何用?答曰唯和谐能持盈保泰,使公共道德可大可久。此理昭然于中国历史文化,可不言自明。
但五四运动西学东渐,导致中国世道人心翻然剧变。从此,时代精神唯重创新而不重继承,甚至有人唯以批判前人和反对本国传统文化为务。长此以往,后人于前贤将无可祖述,中国人心亦将无所可安,是不仅为中国学术最大内伤,且为中国亿万人生最可哀恸者。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同仁秉持在多元文化基础上构建社会和谐的一贯共识,以继承前辈学人事业为职志。时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在费孝通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由本院同仁操持费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暨研讨会。会议于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举行。中国各界领导和来自印度、美国、伊朗、俄罗斯、韩国以及海峡两岸10余个省、市、特别行政区的12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上,大家深情回顾费先生民族研究的丰富经历、丰厚成果和深邃博大的人文情怀,深切缅怀他早年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中年关注民生,“志在富民”的辉煌业绩和晚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使命意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