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

2010-04-05 
卓越价:¥20.00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 去商家看看
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 去商家看看

 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

  • 卓越价:¥20.0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6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
    ·ISBN:7214039540
    ·条形码:97872140395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内容为:财富和发展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部分,总是在一定时期为适应一定社会人群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我国的财富和发展理论,应该研究中国现代的实际问题,解释现代中国的经济现象,有益于中国财富的保护和增长,服务于中国最广大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任何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资本论》能不能为我们提出和发展上述这样的有关财富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提供一种其他学说无法替代的基础呢?
    应当承认,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经济学家之间是存在意见分歧的。《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不可能消除这种意见分歧,但将尽力唤起更多的人对这个分歧的关注,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上述问题一个肯定的回答。它将指出《资本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及其体系的包容性,并在《资本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人类文明成果和当代的实际,对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些急需从理论上作出解释的有关财富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问题,作出自己的探索。
    作者简介 裴小革,北京市人,生于1956年10月,1981年12月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4年12月毕业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至1991年10月曾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进修。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资本论》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资本论》创作史、外国经济思想史、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比较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院、所和国际合作重大研究课题数十项,已发表独著专著5部,合著专著2部,参著专著13部,参编教材3部,参译专著2部,独著译论文近百篇,本人执笔发表数百万字,其中有些成果获得过党和政府的重视、资深专家的好评和省部级奖励。还曾在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青年”评选中荣获提名奖。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中,有《论(资本论>经济理论体系的现代性和包容性》(2004)、《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产权理论——兼评放弃劳动价值论的产权理论观点》(2004)、《经济转型理论比较:中国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2004)、《十六大报告对<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新发展》(2003)、《论私人产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2004)和《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2002)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光明日报》和其他媒体转载并引起争议,在理论界受到广泛关注。
    编辑推荐 《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资本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其包容性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探讨

    第二章 《资本论》与人力财富研究
    第一节 人力财富及其特殊性质和基本特征
    第二节 人力财富与创新劳动
    第三节 人力财富与自然资源
    第四节 人力财富与资本积累
    第五节 人力财富与科技知识

    第三章 《资本论》与经济转型研究
    第一节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经济转型理论比较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中的财富概念
    第三节 经济转型中的财富创造

    第四章 《资本论》与财富增长研究
    第一节 劳动积累是财富增长的能动主体力量
    第二节 自主劳动和被迫劳动
    第三节 高科技含量劳动和低科技含量劳动
    第四节 成果异化劳动和成果回归劳动
    第五节 创新劳动和守成劳动

    第五章 《资本论》与资本积累研究
    第一节 资本和资本积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第二节 实体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虚拟资本积累是实体资本转移的工具
    第四节 实体资本积累优先论
    第五节 虚拟资本积累服务论

    第六章 《资本论》与产权关系研究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和产权关系研究
    第二节 个人产权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节 自卫性个人产权和侵略性个人产权
    第四节 虚构集体产权和真实集体产权
    第五节 政府国家产权和企业国家产权

    第七章 《资本论》与收入分配研究
    第一节 《资本论》收入分配理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第二节 收入的分配是人与人之间的分配
    第三节 财产所有者的劳动贡献收入
    第四节 人的劳动贡献收入与人的素质
    第五节 论按劳动贡献分配为主和其他要素参与分配

    第八章 《资本论》与财富观研究
    第一节 财富观是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第二节 发展至上的财富价值观
    第三节 共同富裕的财富伦理观
    第四节 民富国强的财富目标观
    第五节 民富国强的指标体系

    第九章 《资本论》与经济发展研究
    第一节 《资本论》的经济发展理论及多元创新劳动的含义
    第二节 多元创新劳动需要有市场经济体制作舞台
    第三节 多元创新劳动需要有社会主义制度作保障
    第四节 多元创新劳动必须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壮大
    第五节 以多元创新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财富和发展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部分,总是在一定时期为适应一定社会人群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我国的财富和发展理论,应该研究中国现代的实际问题,解释现代中国的经济现象,有益于中国财富的保护和增长,服务于中国最广大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任何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资本论》能不能为我们提出和发展上述这样的有关财富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提供一种其他学说无法替代的基础呢?
    应当承认,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经济学家之间是存在意见分歧的。本书不可能消除这种意见分歧,但将尽力唤起更多的人对这个分歧的关注,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上述问题一个肯定的回答。它将指出《资本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及其体系的包容性,并在《资本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人类文明成果和当代的实际,对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些急需从理论上作出解释的有关财富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问题,作出自己的探索。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文摘 (三)制度创新劳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显然与领导我国进行体制转轨的政治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制度创新劳动都有关,也不是只靠企业家一个阶层取得的。制度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二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但不管何种层次上的制度,都既是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产物,又是稳定、规范一定社会秩序的保障。任何人类社会都存在制度,只不过有些社会的制度比较好,有些社会的制度比较坏。有效的制度作为行为规则,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坏的制度,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有了知识产权等良好的制度,能够鼓励人们创新知识,增加现有的知识存量;而不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就会抑制知识创新的积极性。所以需要人们运用制度创新劳动,不断改革旧制度,建设新制度。
    制度创新劳动,可以被理解为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的劳动,也就是指改进现有制度安排或引入一种全新制度以提高制度效率及其合理性的劳动,大的如对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小的如对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的改革。
    制度创新劳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如企业制度创新劳动、人事制度创新劳动、科技制度创新劳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劳动、激励制度创新劳动、分配制度创新劳动、司法制度创新劳动等。
    制度创新劳动已经在我国社会经济创新活动的浪潮中,显示出了其更具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制度创新是我国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制度创新劳动有多种形式,但每种创新都会导致某个领域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实现表现为从起点模式向终点模式的替代、转换的过程。
    后记 这本书是我负责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它虽然是在不到两年内完成的,但实际上体现着我自从1981年选择《资本论》创作史专业后20多年的研究和感悟。当然,要写出这样一本书首先必须对《资本论》及其手稿有所研究。在这方面,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田光研究员,在他的指导下,我才对《资本论》及其手稿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谨将本书献给他。
    不必讳言,自从1984年底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以后,我曾一度中断过对《资本论》的专门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1985—1986、2002一现在)、比较经济学研究室(1987—1990)、经济思想研究室(1991—2001),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不同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比较研究和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并于1990—199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过一年多的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劳动经济学研究。但是,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放弃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这种学习和运用加强了我的那些研究,另一方面,我的那些研究又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对《资本论》的理解。可以说,没有那些研究,我也许还写不出本书这样一本涉及现代经济学财富与发展理论诸多领域的书。
    至于这本书产生的直接原因,则是在于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兴起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热潮。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