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63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1377109 ·条形码:97878013771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哲学军事 |
 |
|
 |
哲学军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63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1377109
·条形码:97878013771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军事哲学》这本书定稿送出版社,转眼间就八九个年头了,真给人以“弹指一瞬间”的感觉。不过,伴随着光阴的流逝,更重要的在于各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近10年来,不仅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景象,而且军事领域早已萌发的新军事革命亦开始了全面展开的历程。而这些,已经变成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现实。
作者简介 梁必骚,1939年12月牛,江西吉安人。1962年夏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入军队工作,任部队与院校历任营长、主任、政委、部长等职,在军事科学院先后评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专业技术3级,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著名军事哲学专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军事方法学》、《军事哲学》、《高技术战争哲理》、《军事哲学思想史》、《军事革命论》、《军事哲学与军事实践》、《军事哲学教程》、《军事哲学思想史教程》等。同时,发表了大量有关国防建设、当代战争、军事革命、战略问题、作战指导、军事历史等方面的论文,并培养了一批批高级的军事专门人才。因在军事科研事业中贡献突出,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军委四总部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军事哲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节 军事哲学的涵义
第二节 军事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军事哲学与哲学、军事科学
第二章 军事哲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军事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二节 军事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军事哲学的重要范畴
第四节 军事哲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第三章 军事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军事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二节 军事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 研究军事哲学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研究军事哲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研究军事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编 军事本质论
第五章 军事是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
第一节 战争、军队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军事领域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军事的涵义及其基本特性
第六章 经济、政治对军事的决定作用
第一节 经济是军事的本源
第二节 政治对军事的决定作用
第三节 军事中的经济政治因素
第七章 文化因素对军事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文化对军事的一般影响
第二节 科学技术对军事的特殊意义
第三节 社会意识对军事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 战争、和平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一节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第二节 军事与安全的关系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永久和平时代
第三编 军事运动论
第九章 军事运动及其表现
第一节 军事运动的特性
第二节 军事运动的主要状态
第三节 军事运动的变化方式
第十章 军事运动的系统构成
第一节 军事运动系统的要素
第二节 军事运动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 军事运动系统的优化
第十一章 军事运动的时空条件
第一节 军事运动的空间特性
第二节 军事运动的时间特性
第三节 军事时空的变换
第十二章 军事运动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军事运动基本形式的依据与发展
第二节 军事运动基本形式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军事运动基本形式和其他形式的关系
第十三章 军事运动的内在规律
第一节 军事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军事运动的指导规律
第三节 军事运动客观规律与指导规律的关系
第四编 军事认识论
第十四章 军事认识主体与军事认识客体
第一节 军事认识主体及其特性
第二节 军事认识客体及其特性
第三节 军事认识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第十五章 军事实践与军事认识
第一节 军事实践及其特性
第二节 军事认识及其特性
第三节 军事实践与军事认识的统
第十六章 军事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第一节 军事认识的过程
第二节 军事认识过程的矛盾
第三节 军事认识的一般规律
第十七章 军事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
第一节 军事认识活动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统
第二节 军事认识中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节 军事认识中的非逻辑形式及其作用
第十八章 军事认识中的科学预见
第一节 军事科学预见的性质和意义
第二节 军事科学预见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节 军事科学预见的过程和成果
第四节 军事科学预见的基本方法
第十九章 军事认识的真理观
第一节 军事认识中的真理
第二节 军事认识真理性的检验
第二十章 军事价值及其特性
第一节 军事价值的涵义
第二节 军事价值的特性
第三节 研究军事价值问题的意义
第二十一章 军事价值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军事的政治价值
第二节 军事的经济价值
第三节 军事的文化价值
第四节 军事的综合价值
第二十二章 军事价值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军事价值分析与评价的依据
第二节 军事价值分析与评价的原则
第三节 军事活动的利害分析
第四节 军事活动的道义评价
第五节 军事活动的审美观
第二十三章 军事价值与军事真理的统
第一节 军事价值与军事真理的差别
第二节 军事价值与军事真理的联系
第三节 对军事自由的追求
第二十四章 军事指导的基础与决策
第一节 军事指导的主客观基础
第二节 军事指导中的决策活动
第二十五章 军事目的与军事手段
第一节 军事目的及其类型.
第二节 军事手段及其类型
第七编 军事哲学方法论
结束语军事气哲学的发展趋势
……
序言 人们常说:光阴似箭。可不是么,《军事哲学》这本书定稿送出版社,转眼间就八九个年头了,真给人以“弹指一瞬间”的感觉。不过,伴随着光阴的流逝,更重要的在于各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近10年来,不仅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景象,而且军事领域早已萌发的新军事革命亦开始了全面展开的历程。而这些,已经变成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现实。
为了推动军事哲学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军事活动的理论指导作用,军事科学院与南京政治学院于2001年9月下旬,在南京联合召开了题为“军事哲学与当代军事实践”的小型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包括了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等的有关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大家聚集一堂,就当代军事哲学的创新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们回顾了军事哲学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展望了军事哲学发展的未来前景,在一致强调跨世纪的军事哲学研究必须扎根于当代军事实践,反映当代军事实践的新面貌,回答当代军事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全面发挥军事哲学理论的解释、论证、认知、探索和导向作用之后,还纷纷提议和希望《军事哲学》这部专著能够修订再版,以满足当代军事实践与认识活动日益增长的需要。无疑,这也反映了部队、机关、院校和地方许多爱好军事的读者的愿望,因为这本书在市面上早已脱销五六年之久了。就在这次研讨会过后,我们组织力量投入了《军事哲学》的修订工作。
文摘 一、军事哲学与哲学的关系
军事哲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哲学对于军事哲学来说是一般,军事哲学对于哲学来说则属特殊。
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从以往许多著名的哲学著作常常把军事方面的知识与方法作为概括的对象之一,或援引这方面的材料来说明和论证哲学原理和规律,以及许多军事科学著述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影响和烙印,当达到一定理论高度时往往归纳出哲理性很强的结论等事实,己可初见端倪。军事哲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独立出来之后,此种关系更进一步凸显在人们的面前。我们知道,哲学作为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是整个世界共同本质与普遍规律的问题。而军事哲学,乃是人们对军事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反映的仅仅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军事领域的共同本质、普遍规律和一般价值。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哲学的一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对包括军事哲学在内的各个特殊的概括,包含了军事哲学中那些具有共性的东西,这就是联系。然而,哲学又不可能包括军事哲学的全部内容,军事哲学有许多丰富的、特殊的东西,是哲学中没有反映的,这就是区别。如果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确实有失偏颇。
我们既不能以一般去取代或否定特殊,也不能以特殊去取代或否定一般,而应把哲学的一般与军事哲学的特殊辩证地统一起来。一方面,军事哲学这门学科,始终离不开哲学的理论指导。哲学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军事哲学提供了指导思想,而且还提供了认识与探索的工具,可以说,在军事哲学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哲学的影响和导向。
后记 来自全军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在主编的主持和组织下,经过近两年的刻苦研究和共同努力,终于按计划完成了《军事哲学》的修订工作。这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因为既无经费支持,又无专门的时间保证,靠的是大家的自觉性与对科学的奉献精神。而且在修订过程中,有时为确保质量,许多编、章、节往往不得不几易其稿。修订工作的完成,的确来之不易。
在完成《军事哲学》修订工作之际,显然不能忘了《军事哲学》(1995年4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原创作者们。现将该书原“后记”的有关部分摘录如下:
参加撰写初稿的有(按姓氏笔画):马守训、王东生、沈魁观、武天富、张玉堂、张成亮、张家驹、周华彬、周志、单秀法、尚金锁、罗敏、季岩、赵鲁杰、梁必骎骚、唐复全等。其中各编的主笔是:梁必骎研究员(导论与结束语)、马守训副教授(军事本质论)、单秀法副研究员(军事运动论)、张家驹教授(军事认识论)、唐复全副教授(军事指导论)、王东生副教授(军事哲学方法论)。全书的整体框架设计、拟订编定大纲、计划组织协调、最后统稿定稿,均由主编梁必骎负责。赵鲁杰作为主编的助手,还有单秀法、王世华、杨成林等研究人员,协助主编做了许多具体工作。
没有原《军事哲学》一书作基础,修订工作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这次修订,先后参与的人既包括原有的老专家、老学者,又增添不少军事哲学博士和学术新秀。具体说来有:军事科学院梁必骎驳研究员、单秀法副研究员、张晓明博士、马德宝博士、曹煜阳博士,国防大学赵小芒教授、卜延军教授(博士)、颜晓峰副教授(博士),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曹兵副教授(博士),南京政治学院张家驹教授、陶军副教授(博士)、尚伟副教授(博士)朱之江博士、杜永吉博士,后勤指挥学院岳勇副教授(博士)、张亦兵研究员,军事经济学院罗敏教授,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唐复全教授,空军指挥学院季岩副教授(博士),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马守训教授、张成亮副教授,洛阳外国语学院张元伟副教授(博士),总参谋部某部喻舒曼博士,广州军区某部张学明博士,兰州军区某部孙建祥博士,沈阳军区某部韩秦硕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