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

2010-04-05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8032295/9787108032294 ·条形码:9787108032294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 去商家看看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 去商家看看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8032295/9787108032294
·条形码:97871080322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知文库
·外文书名:Biological Weapons

内容简介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讲述了:历史上国家作为战争手段曾多次使用生物武器:德军曾以炭疽菌和鼻疽菌毒杀敌对国的驮畜;日本的细菌部队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散播鼠疫和霍乱;现代的恐怖主义分子也利用生物武器制造混乱,炭疽菌信件重新点燃人们对人造瘟疫的恐慌。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威力堪与核武器相比,然而其研制和使用却比核武器更加简便和随意。《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揭秘各个大国鲜为人知的生物武器研究的历史,论述如何最有效地阻止这类武器的使用以及限制生物武器扩散的途径。
作者简介 珍妮·吉耶曼(Jeanne Guilemin),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计划的高级研究员,著有《炭疽:对灾难性暴发的调查》等书。
编辑推荐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的目的是对之提供一个历史背景。国家赞助的生物武器研制计划的历史比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要深广得多。20世纪期间主要大国(法国、日本、英国、美国和苏联)研制生物武器的计划极为隐秘,以至许多文件至今仍未公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生物媒介和疾病传播
第二章 英国与细菌战 军事科学的无情进展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工业规模和秘密
第四章 秘密分享与日本的生物武器计划 (1934~1945)
第五章 以核武器规模为目标冷战与美国的生物战计划
第六章 尼克松的决定
第七章 苏联的生物武器计划
第八章 生物恐怖活动与扩散的威胁
第九章 国家安全与生物武器威胁
第十章 生物武器制止扩散
参考书目
……
序言 当前人们对生物武器及其用于生物恐怖活动的可能性十分关注,本书的目的是对之提供一个历史背景。国家赞助的生物武器研制计划的历史比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要深广得多。20世纪期间主要大国(法国、日本、英国、美国和苏联)研制生物武器的计划极为隐秘,以至许多文件至今仍未公开。1972年,随着《生物武器公约》(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BWC)的签订,国家性的研究计划中止了,或者说在那之后变得更为隐蔽了。除了一个例外,国家的研制计划从未导致生物武器在战争中应用。1939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军队曾在自然暴发的幌子下偷偷地在中国传播鼠疫和霍乱。即使如此,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在战场上相互使用生物武器或空投细菌炸弹。1945年以后直到冷战结束,核武器的威胁超过了生物武器。这之后,未经检验过的生物武器又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威胁,在技术上它看来比核武器或化学武器都更容易获得。
生物武器没有怎么在战争中使用并不是因为缺少国家研制计划中所要投入的大量人力和资金。提倡使用生物技术制造新型武器的人开始时是设想研制模仿化学武器散播霉雾的运载系统,这主要是一种能产生雾气的炸弹,旨在杀伤某一局部地区的军队。这种构想很快就被制造巨大的细菌云团的想法所取代了,这种云团可随风飘散。
文摘 第一章 生物媒介和疾病传播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里,人们认为疾病的传播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它不是由人类而是由神、巫师和命运控制的。集体性地患病,包括摧毁城市和军队的流行瘟疫,是一种时常出现却被错误理解的事件。从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相当晚期的西方学者和医生常常借助古希腊的学说,坚定不移地认为“瘴气”,即腐败的气味,是瘟疫的根源,而天气或星球的变化增加了暴发的机会。瘴气信念的一个积极作用是掀起了清理城市垃圾、露天污水道、滞水、贫民窟及不卫生的屠宰场的运动,这些措施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传染病流行的危险。不论在欧洲还是亚洲,公共卫生措施导致了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对瘟疫的宿命论的或缺乏实证科学的解释时期,整个社会对凶猛的瘟疫仍然束手无策。
在19世纪末,当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生物武器研制计划,医学科学家发现了微生物,从而造成了医学认识上的长足进展,例如:哪种细菌可引起哪种疾病;食物、水和人体接触可以传染疾病;病原体可通过不同的物种循环;昆虫和原生动物在瘟疫的引发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旦找到了这些因果联系,从方法论上讲人类就能够控制瘟疫的暴发了,特别是可能在人口中防止此前几个世纪曾造成巨大危害的那些瘟疫(它们对城市中心和穷困地区造成的危害尤其大),如鼠疫、霍乱、白喉、天花、流感和疟疾。科学知识本身不是魔棒,战争、被迫迁移、饥荒、营养不良、以前存在的疾病以及极度的贫困(特别是在殖民帝国)仍然是瘟疫流行的政治先决条件,现在和那时一样,这些仅仅依靠科学是解决不了的。稳定的生活、公共卫生运动和有关疾病传播的科学知识一起,使得人类得以繁衍。
到了20世纪20年代,西方社会就很少再出现那种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突然的瘟疫暴发了。城市的公共卫生有了改进,水和食物供给由国家监督,作为进一步的防护发明了预防接种和药物治疗。由于大多数儿童期的疾病被征服了,人口的寿命延长了,这种趋势现在仍在继续,现在导致死亡的是工业社会侵袭老人的那些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和中风。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由于公共卫生差,未能免除战争和贫困,仅靠科学知识未能防止大规模的瘟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者南方和北方,这种两极对立仍很明显,一方面是普遍的良好的健康,另一方面是广泛流行的本可治愈的疾病。
随着西方国家逐渐摆脱了瘟疫所造成的群体性灾难,一些国家的政府发明了生物武器作为夺取战争优势的一种手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