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案例教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300095860/9787300095868 ·条形码:9787300095868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社会调查案例教程 |
 |
|
 |
社会调查案例教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300095860/9787300095868
·条形码:97873000958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社会调查教程》(第4版)配套用书
内容简介 《社会调查案例教程》共有五个案例,案例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案例二《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案例三《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案例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调查》;案例五《中国法治进程调查报告2005——以广东省法治环境调查为例》。
目录 案例一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案例导读
一 案例简介
(一)问题提出
(二)课题实施
(三)课题设计
(四)调研结论
二案例评析
(一)选题的意义
(二)对课题设计和实力
(三)对调研结论的评价
三现状和问题
(一)研究现状
(二)思考问题
(三)推荐参阅书目
四 附录
附录一 操作说明
附录二 社会调查问卷
案例二 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案例导读
一 案例简介
(一)问题提出
(二)课题设计
(三)调研过程及方法
(四)调查报告:《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
二 案例评析
(一)对研究选题及意义的评析
(二)对访谈提纲的评析
(三)对调研过程. 方法和技术的评析
(四)对调研结论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
三趋势与展望
(一)有关问题的发展趋势
(二)有关文献的综述和学术展望
(三)讨论与思考问题
(四)推荐参阅书目
(五)参考文献
四 主编点评
(一)关于选题
(二)关于调研方法
(三)关于访谈提纲
(四)关于调查报告
(五)关于趋势和展望
案例三 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
案例导读
一 案例简介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假设
(三)课题设计
(四)调研过程及方法
(五)调研结论及效果
二 案例评析
(一)选题的背景. 目的和意义
(二)对研究假设的评论
(三)对课题设计的剖析
(四)对调研方法和技术的评析
(五)对调研结论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
三 趋势与展望
(一)有关问题的发展趋势
(二)有关文献综述和学术展望
(三)讨论与思考的问题
(四)阅读书目
四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辅导纲要
五 主编点评
(一)关于选题
(二)关于研究假设
(三)关于课题设计
(四)关于指标体系
(五)关于评分方法
(六)关于抽样方法
案例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调查
案例导读
一 案例简介
(一)案例来源
(二)课题设计
(三)调查的主要结果
二 案例评析
(一)选题的背景. 目的和意义
(二)对课题设计的剖析
(三)对调研方法和技术的评析
三 趋势与展望
(一)发展趋势
(二)面临的挑战
(三)讨论与思考
(四)推荐书目
四 附录
附录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调查表
附录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调查表填报说明
附录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调查表
五 主编点评
(一)关于选题
(二)关于抽样的方法
(三)关于调查表的设计
(四)关于课题的趋势和展望
(五)关于附录 案例五 中国法治进程调查报告2005——以广东省法治环境调查为例
案例导读
一 案例简介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内容
(三)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四)调查问卷与答卷图表
(五)调查的基本结论与建议
二 案例评析
(一)选题背景
(二)课题设计
(三)调研结论
三 趋势与展望
(一)法治理论研究综述
(二)法治的实证调查
(三)法治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
(四)关于法治调查的思考
(五)推荐参阅书目
四 主编点评
(一)关于选题问题
(二)关于调查方法的类型
(三)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四)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
(五)关于调查的基本结论和建议
……
序言 2003年12月,《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曾出版过一本配套用书:《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它是根据读者意见在《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第十三章几种专题调查(即民意调查、市场调查和家庭调查)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它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20个实例进行简介和评析”,“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和应用社会调查的知识和技术”。
《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出版后,既得到了一部分读者肯定,又受到了一部分读者批评。批评意见主要有二:一是重专题、轻实例;二是实例数量过多,评析过于简略,不利于学习社会调查知识和技术。2005年10月,根据湖北省社会学会组织的“社会调查方法学科化、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的建议,经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潘宇同志商量,决定把《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的配套用书定名为《社会调查案例教程》。
如何撰写“案例教程”?我们没有经验。根据编写目的:“帮助读者学习和应用社会调查的知识和技术”,我们确定了“以案例为中心、以调研方法为重点”的撰写原则,并力求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方法性等特点。至于撰写内容,我们规定“案例简介”和“案例评析”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后根据潘宇同志建议,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又给每个案例撰写了一个“案例导读”,其他内容则由每位撰稿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条件自由撰写。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有同有异的撰稿方法,逐步探索、积累撰写“案例教程”的经验。
这本《社会调查案例教程》仍然是探索性的。它是否符合读者需要?是否有利于学习社会调查知识和技术?我们没有把握。我们等待着广大读者、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案例原作者的批评和指教!
本书共有五个案例,其编著者是:案例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水延凯、柳祥珍;案例二《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向德平、程玲;案例三《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周运清、陈飞强;案例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调查》,万明国;案例五《中国法治进程调查报告2005--以广东省法治环境调查为例》,陈麒安、王筠。各章“案例导读”和“主编点评”由水延凯执笔。向德平审读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文摘 (一)问题提出
艾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据联合国公布,2005年全球有近500万艾滋病新感染者,艾滋病感染者总数已达4 030万人。①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取得进步,但是,遏制艾滋病的行动仍然没有减缓全球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死于艾滋病的感染者超过310万人,超过了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以来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总和。②联合国呼吁世界各国要对全球艾滋病流行危机给予空前重视及应对。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⑧
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经受着病痛折磨,背负着死亡恐瞑,承担着工作压力增大、收入减少、社会地位降低等负面影响。同时,他们还承受着来自社会的歧视与排斥。这不仅影响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康复、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成为改善他们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为了遏制艾滋病蔓延,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运用各种方式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维护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运用不同方式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但是,目前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有哪些?社会支持有哪些类型?社会支持对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艾滋病患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现有的社会支持是否满足了艾滋病患者的需求?这都是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