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2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 ·ISBN:7040125404 ·条形码:978704012540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机械制图 |
 |
|
 |
机械制图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2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
·ISBN:7040125404
·条形码:978704012540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高职高专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是根据教育部1999年批准修订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适用)》的精神,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机械制图(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为主要目的,以应用为宗旨,力求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机械制图(高职高专教育)》内容包括:绪论,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变换投影面法,立体的投影,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轴测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立体的表面展开,压塑嵌接件和焊接件等14章及附录。
《机械制图(高职高专教育)》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与《机械制图(高职高专教育)》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也作了相应修订,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供各校使用。
编辑推荐 《机械制图(高职高专教育)》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绪论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1-3 几何作图
1-4 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
1-5 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第2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
2-2 点的投影
2-3 直线的投影
2-4 直线与点以及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2-5 直角投影定理
2-6 平面的投影
2-7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2-8 圆的投影
2-9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相交
第3章 变换投影面法
3-1 变换投影面法的基本概念
3-2 点的投影变换
3-3 直线的投影变换
3-4 平面的投影变换
第4章 立体的投影
4-1 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4-2 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
第5章 立体的表面交线
5-1 截交线
5-2 相贯线
第6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
6-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6-2 组合体组合形式及其形体分析
6-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6-4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6-5 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第7章 轴测投影【辅测图)
7-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7-2 正等轴测投影(正等轴测图)
7-3 斜二等轴测投影(斜二等轴测图)
7-4 轴测剖视图
第8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8-1 视图
8-2 剖视图
8-3 断面图
8-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8-5 表达方法的综合举例
8-6 第三角投影简介
第9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9-1 螺纹
9-2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
9-3 键及其连接
9-4 销及其连接
9-5 滚动轴承
9-6 齿轮
9-7 弹簧
第10章 零件图
10-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0-2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10-3 零件的视图选择
10-4 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
10-5 表面粗糙度及其注法
10-6 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10-7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注法
10-8 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10-9 零件测绘
第11章 装配图
11-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1-2 部件的表达方法
11-3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11-4 装配图中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11-5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11-6 机器上常见的装配结构
11-7 部件测绘
11-8 看装配图的方法步骤
11-9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12章 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软件简介
12-1 计算机绘图概述
12-2 基于二维绘图的CAD软件
12-3 基于三维实体建模的CAD软件
第13章 立体的表面展开
13-1 概述
13-2 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13-3 可展曲面的表面展开
第14章 压塑嵌接件和焊接件
14-1 压塑嵌接件
14-2 焊接件
附录
一、螺纹
二、螺纹紧固件
三、键与销
四、常用标准结构和标准数据
五、常用金属材料
六、轴和孔的极限偏差
参考书目
……
序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本次修订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并按照教育部于1999年批准修订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适用)》的精神,在吸取了近年来教学经验和部分兄弟院校对教材第一版的使用意见,以及全面贯彻最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
按照《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的要求,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本次修订除保持第一版的一些特点之外,作了较大的变动和调整,主要改动之处有:
1.力求与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与机械制图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同步。凡涉及国标变动的部分,本书都作了相应的改动。
2.重组内容,慎重取舍或增删,重布格局,着重能力培养,力求教材内容更新,结构优化,以反映本教材对应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突出适应性、适用性、针对性。
3.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深广度,删去了在机械制图中很少应用的部分内容,增加了直角定理;第三章变换投影面法删去了一些例题,突出了换面法的基本作图;第四章立体的投影、第五章立体的表面交线加强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阐述;第六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理顺了画图、读图和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线面分析)和步骤。
4.对投影、视图、剖视图、断面图、轴测图等相关的术语、定义都按新标准统一表述。对于第九章标准件和常用件、第十章零件图、第十一章装配图等诸章中涉及图样画法、简化表示法,一律按新国标作了相应的修改,其文字叙述、图例、表图等均作了相应的改造、更新和删选。
5.保留了第十三章立体表面的展开及第十四章压塑嵌接件和焊接件,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计算机绘图大都单独设课,故本书第十二章计算机绘图内容大为缩减,以免重复。
本次修订版由李澄、吴天生、闻百桥主编。参加本次修订工作的仍为第一版的全体编写人员:上海理工大学裘文言(第一章),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高清华(绪论,第二、三章),哈尔滨理工大学吴天生(第四、五、十三章),扬州大学李澄(第六、七、八章),上海理工大学曹力同(第九、十四章,附录),长春大学闻百桥(第十、十一章),上海理工大学上官文菁(第十二章),全书由李澄统稿。
本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聘请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何铭新主审,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提高本版编写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作者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文摘 插图:

1-5 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为了保证绘图质量,提高绘图速度,除了必须熟悉和遵守制图标准、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几何作图的方法外,还要有比较合理的绘图工作顺序。现就绘制仪器图和徒手图的方法和步骤简述如下:
一、用仪器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画图前的准备工作
画图前要准备好绘图工具和仪器,按各种线型的要求削好铅笔和圆规中的铅芯,并备好图纸。
(二)画底稿
(1)选比例,定图幅
根据所画图形的大小,选取合适的画图比例和图纸幅面。
(2)固定图纸
将选好的图纸用胶带纸固定在图板上。固定时,应使图纸的水平边与丁字尺的工作边平行,图纸的下边与图板底边的距离要大于一个丁字尺的宽度(参看图1—28)。
(3)画图框及标题栏
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幅面、周边尺寸和标题栏位置,先用细实线画出纸边界线、图框及标题栏。标题栏可采用图1—7所示的格式
(4)布置图形的位置
图形在图纸上布置的位置要力求匀称,不宜偏置或过于集中在某一角。根据每个图形的长、宽尺寸,画出各图形的基准线,并考虑到有足够的图面注写尺寸和文字说明等。
(5)画底稿图
先由定位尺寸画出图形的所有基准线,再按定形尺寸画出主要轮廓线,然后再画细节部分。画底稿图时,宜用较硬的铅笔(2H或H)。底稿线应画得轻、细、准,以便于擦拭和修改。
(三)铅笔加深图线
加深图线前要仔细校对底稿,修正错误,擦去多余的图线或污迹,保证线型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