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口闲笔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 ·ISBN:7800836967 ·条形码:97878008369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西口闲笔 |
 |
|
 |
西口闲笔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
·ISBN:7800836967
·条形码:97878008369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法窗夜话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系“法窗夜话”系列中的一种。作者为著名中青年民法学者徐国栋博士。内容共分西口闲笔、序跋集、笔谈集、针砭集。生动体现了徐教授的学术风格和情感,有血有肉,思想深刻,文笔犀利,是极为难得的佳作。
本书所收的文章,一半是在“西口”写的“西口”事;另外一半是在“口内”写的,但多数的内容都与“西口”有关,只有少数的例外;所谓“闲笔”,是感情笔墨而非逻辑笔墨,从形式的角度看,就是不带注释的文章。读者可以发现:本书的大部分文章,不仅具有“西口”的要素,而且具有“闲笔”的要求素。
作者简介 徐国栋,曾号武汉蛮人,又号三十亩地园主,现改号东海浪里人。1961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从1978年至1991年,历任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在此期间,曾在江西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任教。1994年熬成教授;1995年熬到放洋两年;1997年熬成县团干部,任中南政法学院民商法典研究所所长。志在有大海的大学教书,遂于千年之交,前往厦门大学法学院研究罗马法。
媒体推荐 序言
序言
本书是文学梦短暂复苏与出版社催促的产物。在意大利留学期间,从写作《中秋散记》开始,我的文学梦复苏。当时.罗马学联打算办一份网上电子刊物,取名《意外》,非“出入意料”之“意外”,而是在意大利的中国“老外”之“意外’’也。刊物需要文章,留学生多半是学理工科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愿看,于是我这个学文科的被定为主笔。我当时那样地忙,但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为刊物写了上面提到的文章。后来刊物不幸流产,我也就继续写下去,有<博士与教授)两篇,《法学与语言学》、《研究与教学及迟到》等文章诞生。《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神州学人》经常发表一些留学生的散文,弄得我也发表欲大长,不过仅是想想而已,没有投过稿,可能是担心自己水准不够。后来,我把一些散文寄给国内的妻子,托她投稿于各报,却一篇也没有发表过,想来各报都是发表约稿的。于是陌生人不行找熟人,中南政法学院的《政法高等教育研究》发表了我几篇散文。出乎意料的是,发表后影响还不错,一些朋友通过这些文章了解了我的行踪和情感,并给我的文章以赞扬,弄得我都搞不清自己文章的好坏了。回国后,有次听一朋友谈论我文章中写过的一个问题,就把该文打印给他看,他介绍甲乙出版社与我联系出一本随笔,我因时间不能安排谢绝了。后来南方的一家出版社也与我联系过,我也以同样的理由谢绝。出版社的反复约稿使我张狂起来,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作家,打小就有这方面的天分,明珠不能暗投,几篇手中的文章不能随便发,非得演绎成长篇小说,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天分和良好的素材。正作此想之时’中部的一家出版社约我写一本“对意大利的观察与思考”之类的书,我一口答应,并订了合同,18个月后交这本书。在最后3个月时,我开始动手写《我在意大利当中国人》。谁料如此难写,想得好好的事情写出来却十分不耐看,越写越憎恨自己不具有作家天分。过了履约期,我只写出该书的前三章。出版社未催我交稿,我也未主动与之联系。于是,“意大利的中国人”就被搁置下来。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第四家与我联系出随笔的出版社,我一口答应,为的是我已经对自己的作家才能基本丧失信心,也耗不起写长篇小说所需要的时间,只得把已写成的前三章发表算了。一方面,尽管当不了长篇小说作家,也可以博一份随笔作家的薄名。人们说,“学而优则文”,“学而优”,是治学治出了一点板眼的意思;“文”,是兼当随笔作家的意思。君不见贺卫方当随笔作家当得那么火爆,实在叫人眼馋;另一方面,可利用现有资源早点赚得一点稿费改善生活。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奔40岁的人应该避免,谁知道(在意大利当中国人)何时能写出来?先把已经做好的“小事”发表吧,如果出版社不嫌弃的话。当然,如果我的天分和时间在将来都能得到增长,我还是想把“大事”也写出来的。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西口闲笔
……
文摘 书摘
书摘
贺客盈门。有人贺我30年修炼终于得道,干脆把老婆孩子一块整出去;也开始有人根据其对意大利的经济地理的知识托我买意大利的优质低价皮鞋;有人建议我准备一把故乡土,以便在思念故乡或水土不服时泡水冲服;有人劝我到底出国了,还回来作甚?有人传播小道消息,说陈海早有反骨,八成是不会回来了。八字才有了半撇,就已沸反盈天。出国是否等于得道,我心中有数,慈禧太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欢海军留学生去英国的讲话中英明地指出:“出洋乃第一等苦差”,正巧这句要紧话被本人读到了,谨记在心,奉为行动指南。对于这样的贺客,我这样对他说,如果你真的这么羡慕我,我就让你替我去。关于我是否回来的问题,只有两个人相信我肯定会回来,一个是我妈,我烧成了灰她都认得出来;一个是我妻,我肚子里想些啥总瞒不过她。至于带一把土的主张,我断然拒绝了。理由一,本人身体好,游遍祖国大江南北,从来没有闹过水土不服,想那鬼子国的水土也制服不了俺。理由二,本人素来土气,经常在火车上被人询问是哪个公社的。再带把土,岂不更土气了,不利于改善俺的国际形象。理由三,带一把土在身上出国,过我们自己这一边的卡,放在10多年前,那是出卖自己祖国的土地;过那一边的卡,就更麻烦了。由于中西医理的不同以及外语水平的有限,由于我们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出国往往被怀疑为间谍,如果在过那一边的卡时查出这把土来,他们如何理解得了,我如何解释得通这一把土可以治疗怀乡病?如果它被理解为一包特殊的炸药,这个责任算谁的?在西方国家普邊恐惧恐怖主义的条件下,这种担忧并非无理。劝我带土的小姐对我的这一回答十分不满,我也顾不得了,赶紧办下一道出国程序。
下一道手续是到省教委审查是否要交服务费。由于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许多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像荆轲一样一去不归。国家损失了大把的教育经费,害得我们这些后来者要付清了祖国的教育费后才能出国。当然,如果在最后学历完成后已为祖国服务了一段时期,这一费用可以免交。经查,我获得博士学位后已工作了3年,符合免交教育费的条件,出具证明一张,我可以凭此办护照了。
护照我办了两个。一个是在南方省外事办办的因公护照。在办这项手续之前,我要到南方省安全厅办理登记。这个地方不挂牌子,其电话不上电话号码簿,所以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所在。据说在办理这项手续时,人们往往被提出帮自己的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