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环球科学杂志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71673515092 ·条形码:9771673515092 ·ISSN:16735153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地球3.0(环球科学增刊) |
 |
|
 |
地球3.0(环球科学增刊)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环球科学杂志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71673515092
·条形码:9771673515092
·ISSN:167351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电脑报
内容简介 《地球3.0(环球科学增刊)》包括了: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警戒线?让细菌分泌燃料、汽车最爱氢燃料、自然保护区有意义吗、在荒漠中重建婆罗洲雨林、绿色建筑标准:先锋还是误导、预测下一场森林大火、电视迫使公园关门等内容。
编辑推荐 《地球3.0(环球科学增刊)》是由环球科学杂志社出版的。
目录 客座总编
管理亚健康的地球
采访整理虞骏
专家观点
警惕温室效应疾病
撰文/凯瑟琳·M·谢伊(Katherine M.Shea)
保持高油价,拜托
撰文/史蒂文·凯尔(steven Kyle)
塑料有毒?
撰文/谢尔登·克日姆斯基(sheldon Krimsky)
互联网的启示
撰文/罗伯特·M·梅特卡夫(Robert M.Metcalfe)
电视迫使公园关门
撰文/帕特里夏·齐拉迪克(Patricia zaradic)
危机中的地球
证据确凿是人类活动让地球变暖
撰文/威廉·柯林斯(william Collins)
罗伯特·科尔曼(Robert Colman)
詹姆斯·海伍德(James Haywood)
马丁·R·曼宁(Martin R.Manning)
菲利普·莫特(philip Mote)
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警戒线?
撰文/迈克尔·D·莱蒙聂克(Michael D.Lemonick)
气候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旦超过警戒线,全球变暖的情况将迅速恶化。引起海平面迅速上升.导致灾难性后果。而这个警戒线的具体数字还在争论中。有气候学家认为,现在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如果他是对的,我们能做什么?
埋葬二氧化碳
撰文/戴维·G·霍金斯(David G.Hawkins)
丹尼尔·A·拉肖夫(Daniel A.Lashof)
罗伯特·H·威廉斯(Robert H.wilIiams)
无法抉择的恐慌:要水,还是要能源?
撰文/迈克尔·E·韦伯(Michael E.webber)
当你阅读本文时,更多的人正面临痛苦的抉择:乌拉圭人必须决定是喝掉水库里的水,还是用它们来发电;沙特阿拉伯人也在犹豫。是高价出售石油和天然气,还是用它们来生产宝贵的淡水?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缩略图:我们不断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来生产能源,又消耗大量能源来净化水。当两种资源都濒于桔竭,地球该何去何从?
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
撰文/莱斯特·R·布朗(Lester R.Brown)
全球变暖引起水资源短缺、土壤流失、气温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而日益蔓延的粮食危机正使贫困国家陷入混乱。并引发一系列政府崩溃事件,甚至最终将毁灭全球文明。究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逆转这些趋势。拯救文明和我们的家园?
太阳世纪
撰文/肯·茨魏贝尔(Ken zweibel)
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
瓦西利斯·弗塞纳基斯(vasilis Fthenakis)
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对化石燃料数千年的依赖,并把地球从温室效应的悬崖边拉回来?看看科学家的宏伟计划吧:到2050年,美国69%的电力和35%的总能量将来自太阳能。当我们开始在阳光炙热的沙漠中建造起太阳能电站,太阳世纪的序幕正在拉开。
核能有竞争力吗
撰文/马修·L·沃尔德(Matthew L.wald)
让细菌分泌燃料
撰文/梅琳达·温纳(Melinda wenner)
除了以玉米、植物纤维、藻类等原料生产生物能源,科学家还找到了新的生产方式:经过基因改造。细菌仅需空气、水和阳光,就能快速分泌生物燃料。
为新能源构建主干电网
撰文/马修·L·沃尔德(Matthew L.wald)
草原和沙漠蕴藏着丰富风能和太阳能。然而这些地区离城市太远,长距离电能输送势必消耗大量能源,致使这两种清洁能源沦为“鸡肋”。现在,这种局面即将改变:科学家正在改造现有电网,甚至采用直流输送。减少输电途中的能源消耗。
海洋能源逼近商业化
撰文/拉里·格林迈耶(Larrv Greenemeier)
汽车最爱氢燃料
撰文/琼·奥格登(Joan Ogden)
科技的角色
CPU大改造截杀垃圾邮件
撰文/加里·斯蒂克斯(Gary Stix)
赛道存储:突破存储极限
撰文/斯图尔特·s·P·帕金(Smart S.P.Parkin)
问世50多年来,硬盘的基本结构其实并没有变化。当我们越来越容易获得海量数据,它的软肋已经暴露无遗:稳定性差,读取速度慢。新的存储技术打破常规,将数据保存在纳米线组成的“赛道”上,实现存储器的终极梦想:容量提升1000倍、更稳定、读取速度更快。
人道救援的高科技武器
撰丈/谢里·费克(Sheri Fink)
自然灾害和武装冲突时时刻刻在地球上发生,救援工作担负起越来越多的责任。信息技术、卫星成像技术和有关人道救援工作的各项研究,都将帮助救援活动更为高效、有序。
预测下一场森林大火
撰文/帕特里夏·安德鲁斯(Patricia Andrews)
马克·芬尼(Mark Finney)
马克·菲谢蒂(Mark Fischetti)
城市与生态
未来的生态城市
撰文/戴维·别洛(David Biello)
生态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本刊记者/褚波
让生活更环保
撰文/史蒂文·阿什利(Steven Ashley)
绿色建筑标准:先锋还是误导
撰文/丹尼尔·布鲁克(Daniel Brook)
“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绿色建筑的评定标准,但这一标准刻板的核查单打分制度,不仅限制了建筑设计师们的发挥,更让很多建筑披上“绿色外衣”,成为房地产企业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收不到任何环保实效。
在摩天大楼里种粮食
撰文/迪克森·德斯坡米尔(Dickson Despommier)
在荒漠中重建婆罗洲雨林
撰文/简·布拉克斯顿·利特尔(Jane Braxton Little)
在婆罗洲岛,热带雨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世界上幸存的红毛猩猩数量也随之锐减。在其他人试图保护现存雨林,挽救红毛猩猩的时候,印尼科学家斯米茨却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他要在荒漠中重建热带雨林,为红毛猩猩营造最后的天堂。
自然保护区有意义吗
撰文/罗伯特·孔齐希(Robert Kunzig)
……
文摘 插图:


或许你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趋势将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人们游览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次数越少,他们对自然命运的关心就越少,而且客流量减少还会导致政府对这部分土地的维护预算大幅削减。
到国家公园旅游一直是美国家庭传统的度假方式。但这一传统在兴盛了50年之后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到2007年,人均游览国家公园的次数减少了23%。作为一个河流生态学者,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当我看到这个数字时,心里不由响起了警钟:我们这一代的遗产保护工作到底能给后代留下些什么?
我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奥利弗·佩尔冈(Oliver Pergams)共同寻找答案。佩尔冈是一名生态保护遗传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父亲。我们惊讶地发现,国家公园游览人数下降中的97.5%可能由以下四个因素导致:油价上涨以及上网、打游戏和看电影的时间增加。虽然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但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术语“影像亲近症”(videophilia)来描述这种新的趋势,即“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久坐不动地专注电子媒介”。这种现象与“亲生命性”(biophilia)截然相反,“亲生命性”主要用来描述人们最基本的亲近自然的特性。
为了确认这一重大变化是否属实,我和佩尔冈评估了16项针对美国人与大自然交流互动(包括获取钓鱼执照、徒步旅行等)的调查研究。同时我们也考察了西班牙和日本国家公园的游览情况。结果很明显,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人游览州立公园、国家公园以及国家森林的时间确实越来越少了。
自然爱好者或许会欢迎这类数据。在他们看来,闯入自然的人类越少,自然被破坏和损失的程度就越小。然而研究显示,人们(尤其是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时间越多,成为自然保护者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体验的时间越少,自然归属感就越弱,也就越容易优先考虑城市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矿和伐木的需求。绿色运动或许会受到欢迎,但每到选举、投资或预算削减的时候,优先考虑的需求就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州立公园正在一家家倒闭。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科学主管彼得·卡雷瓦(Peter Kareiva)在谈到我们的研究时说:“如果人们从未体验过大自然,已经忽略了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资源,那么人们就不大可能会选择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