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职场 >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2010-04-03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111289633/9787111289630 ·条形码:978711128963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去商家看看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去商家看看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111289633/9787111289630
·条形码:97871112896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甘霖智慧培训文库
·图书品牌:华章图书

内容简介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内容简介: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这是每个工作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素养,是实现职业化最根本的保证。《工作没有任何借口》通过对众多职场人物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工作没有任何借口”正是“团队战斗力之根”、“个人发展力之本”。并对工作中找借口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如何彻底杜绝工作中的借口,从理论到行动都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分析探究,对塑造工作者一流的责任心、确保完成任务的执行力,以及打造最优秀的团队文化,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迪作用。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观点鲜明透亮,描写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行动手册”等方式,体现极强的操作性,是一本格外适合单位培训和个人发展的职场读物。
备注:凡一次购买本书50册的客户,可免费获得作者培训光盘一张。客户将收货后的小票,连同邮寄光盘的地址、邮编、收件人、联系电话等信息传真至010-68326294即可。
作者简介 吴甘霖,著名管理学家和培训师,被众多媒体誉为“商界布道师”。历任香港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美国美中国际创造力开发中心总裁等职,现任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理事长、国资委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及考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管理培训七剑客之一。
吴甘霖开设的管理智慧系列课程.其培训对象有: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几十个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高级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众多高级总裁班、以及包括全球服务业第一明星企业在内的众多著名企业集团,深受各界欢迎。
吴甘霖还主编了“甘霖智慧培训文库”,出版了众多深受欢迎的书籍。其中2005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一年之内重印19次,在雅虎上发表的读后感和新闻达1100多万条,创造中国图书之最,是近年来全国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邓小兰,历任中国青年报记者、全国妇联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主任等职,现为甘霖智慧培训机构副理事长、高级培训师。
邓小兰女士多年担任管理者,对执行力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为她制作专题报道。
编辑推荐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畅销书《方法总比问题多》、《执行重在到位》作者又一重量级作品
文化培育与员工发展首选读物,解读解决中国职业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团队战斗力之根,个人发展之本。《工作没有任何借口》后附行动手册。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最适合三种人学习:
希望在单位发展最快的员工
希望打造最优秀团队的领导
希望将事情做到完美的各界人士
绝不错过此书的三大理由:
根治职场最大恶习
有效提升职业素养
快速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的三大理由:
这是职业化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
这是一流团队战斗力之根
这是一流员工发展力之本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更是一种杰出的人生态度
·团队战斗力的坚实根基,更是个人发展的根本保证
·直面职场根本问题,实现职业化建设的有效方案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能够改变人生的轨迹
·能够挖掘最大的潜能
·能够保持永久的激情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最难完成的任务能完成
·最难解决的问题能解决
·最难处理的关系能处理
目录
序 向工作中最大的恶习宣战
第一单元 人生价值最大化工作绝不找借口
工作体现最大人生价值,最不应该找借口
1.只有“岗位发光”,才能“人生无悔”
2.工作就是“让爱看得见”
3.工作境界有多高,人生世界有多大

不找借口,是从根本上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1.要想发展快,先不找借口
2.找借口寸步难行,找方法前途无量
3.“忽悠”工作的人,最终“忽悠”了自己

工作激情决定人生成败,就得永不找借口
1.要有辉煌的事业,就得有燃烧的激情
2.选择工作,就选择了不断“被要求”
3.永不言败,激情贵在持续

职业化造就好人生,“没有任何借口!”
1.以基本素质要求,“没有任何借口!”
2.以一流标准要求,“没有任何借口!”
3.以崇高品格要求,“没有任何借口!”

第二单元 没有任何借口一切皆有可能
不找借口,“最难完成”的任务能完成
1.“紧盯”目标的人,连恒星也会为他让路
2.心不难,事就不难
3.迎难而上,而非知难而退

不找借口,“最难解决”的问题能解决
1.越能解决问题,越能体现工作价值
2.要想“不难”,少点“我烦”
3.把困难和问题当成最好的机会

不找借口,“最难处理”的关系能处理
1.世界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
2.奇迹,从先改善自己开始
3.要圆通,不要圆滑

不找借口,“我不行”能变“我真棒”
1.挖掘潜能,“小草”也可成“大树”
2.小事做到“放光”,就能承担大事
3.一两“认真”胜过一斤“聪明”

第三单元 四个到位确保“没有任何借口”
责任到位,没有任何借口
1.别找借口,起码你领导着你自己
2.对单位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3.责任未尽完,行动绝不止

心态到位,没有任何借口
1.少想外界怎样差,多想自己如何做
2.合理的是锻炼,不合理的是磨炼
3.期望二,做到十

姿态到位,没有任何借口
1.工作不当“在野党”
2.工作一分钟,做足六十秒
3.错后申辩错上错,一错就改步步高
4.假如一件事值得你去做,就值得你做到最好

方法到位,没有任何借口
1.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2.锻炼“思维肌肉”,工作处处有方法
3.条件有限,方法无穷

附录 “没有任何借口”行动手册
消灭工作中的十大主要借口
一.消灭不完成任务的借口——“太难了”
二.消灭不负责任的借口——“不关我的事”
三.消灭不找方法的借口——“条件不够”
四.消灭不努力的借口——“我不行”
五.消灭拖延的借口——“不着急”
六.消灭不专业的借口——“差不多”
七.消灭不超越的借口——“到顶了”
八.消灭效率低下的借口——“太忙了”
九.消灭不成长的借口——“我就这样了,怎么着?”
十.消灭不学习的借口——“我够明白了”
……
序言 这是一本早在几年前就想写透写足并出版的书。然而,从目前职场的现象来看,现在出版可以说恰逢其时,因为它直面中国职场的根本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四年多以前,也是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我出版了《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总结为何受到读者热烈欢迎时,许多人都说与这本书的定位和观念密切相关。这从该书的副标题和核心理念就能看出来:副标题——“打造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一流员工”,而其核心理念——“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这是我第一次把“不找借口”作为员工的重要职业素养来阐述。但是,在写作该书时,我认为“不找借口”应该是一种常识,也许不需要太多的阐述。所以没有去全面分析借口现象以及如何战胜借口,而是将主要内容放在了如何找方法这一方面。
文摘 第四,把别人的借口当成自己的机会。
敌人的部队开始也是连夜冒雨赶路的,但是当他们以“雨太大”、“路太难走”、“人太累”、“红军也许不会这么拼命赶路”等理由放弃时,红军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抢先赶到泸定桥。
红军最终胜利了。因为,敌人找借口,而红军没有找任何借口。敌人的这些借口,成为红军成功的契机。
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当今的时代不也同样吗?
在工作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紧盯”目标不放松的精神,心中惟有目标,就会把精力集中到想办法完成任务上。当一个人集中精力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还有什么能阻拦他呢?
让我们记住罗曼?罗兰的名言:“紧盯目标的人,连恒星也会为他让路!”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感到的“难”,到底来自何处呢?证严法师的一句名言,也许为我们揭露了其中的奥秘——
2.“心不难,事就不难。”
所谓“难”,往往是靠不住的一种心理反应。只要我们心理上不畏难,原来看起来无法克服的“难”,就有可能烟消云散。
在所有难完成的任务中,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并顺利返回,应该算是其中之一吧。这一壮举的完成,与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的杰出表现关系很大。
从一名普通飞行员到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跨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首先是知识关。
杨利伟至今仍记得所在飞行部队师长为他送行时说的话,“利伟,到那儿好好干。别的我都不担心,你飞了10年,操作没问题,你遇到的最大挑战可能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果然如此,杨利伟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对师长这句话的认识还不深,因为根据这么多年的飞行经历,我以为只是训练会比飞行员更多一些。到了航天员训练中心后才发现,在基础理论上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要学的课程涉及三十多个学科、十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好多知识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困难。”杨利伟说。而一个对比的现象是:有些战友在这方面明显要高于他。
那怎么办呢?他的方法很简单:废寝忘食,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刚刚成为宇航员的前两年,他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针对自己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攻克英语关,他经常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在电话中当英语陪练。这样一来,英语考试时,他居然得了100分。而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
其二是体能关。
太空旅行对人的体能要求很高,尤其是耐力。杨利伟虽然爆发力不错,短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