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计算机与网络 > 软件工程 >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

2010-04-02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ISBN:9787030140338 ·条形码:97870301403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 去商家看看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 去商家看看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ISBN:9787030140338
·条形码:97870301403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共三篇12章,第l~4章构成基础篇,重点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提出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性和适应性的理念。第5~9章构成应用篇,从身边的实例出发,以理论为指导,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原理的具体应用,以求缩短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际软件开发之间的距离。第10~12章构成发展篇,选择以网络为中心的前沿应用实例CORBA、Web Services、P2P、MAS及Grid来分析软件体系结构的作用,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性、适应性的体现,通过对新应用、新服务中体系结构及其动态性、适应性的初步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的读者群包括计算机及相近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计算机应用和软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软件学院的学生。同时,《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对于在企业和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软件密集型项目及开发团体的软件构架师、项目负责人等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编辑推荐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绪言
第1章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1.1 基本概念
1.1.1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1.2 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认识
1.1.3 各种术语和相关概念
1.2 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
1.2.1 在风险承担和早期设计中的作用
1.2.2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各阶段中的作用
1.2.3 软件体系结构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高层复用
1.3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领域
思考题

第2章 体系结构的风格与模式
2.1 主程序与子过程
2.1.1 结构化控制流
2.1.2 结构化连接方式
2.1.3 主程序与子过程风格的优缺点
2.2 面向对象组织和抽象数据类型
2.2.1 抽象数据类型
2.2.2 面向对象
2.2.3 面向对象的优缺点
2.3 管道过滤器风格
2.3.1 概述
2.3.2 管道过滤器的优缺点
2.4 分层风格
2.4.1 概述
2.4.2 层次系统的优缺点
2.5 事件驱动和隐式激发风格
2.5.1 事件驱动的特征
2.5.2 事件驱动和隐式调用的优缺点
2.6 其他风格
2.6.1 知识库风格
2.6.2 解释器系统
2.7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思考题二

第3章 软件体系结构的形式化方法和集成开发环境
3.1 形式化方法简介
3.1.1 形式化方法的基本概念
3.1.2 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背景
3.2 软件体系结构的Z语言描述
3.2.1 Z语言简介
3.2.2 软件体系结构的Z语言描述
3.3 体系结构的CSP描述
3.3.1 通信顺序进程简介
3.3.2 体系结构的CSP描述
3.4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3.4.1 体系结构描述语言的定义与分类
3.4.2 体系结构描述语言的目标
3.4.3 体系结构描述和分析的要求
3.4.4.体系结构构件和连接件建模
3.4.5 体系结构配置建模
3.5 软件体系结构集成环境
3.5.1 集成环境的设计目标
3.5.2 集成环境的构成元素
3.6 Wreght系统介绍
3.6.1 实现关系与交互关系
3.6.2 体系结构描述的推理
3.6.3 Wright语言的描述
3.7 Darwin系统介绍
3.8 ACME系统介绍
3.8.1 构件的描述
3.8.2 连接件的描述
3.8.3 系统的描述
3.8.4 风格的描述
思考题三

第4章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
4.1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4.1.1 需求变更引起体系结构的变化
4.1.2 对运行时体系结构变化的处理
4.1.3 大型复杂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的动态性
4.2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发展历程
4.2.1 动态体系结构的早期研究
4.2.2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发展
4.2.3 MAS及网格计算中的动态体系结构
4.3 基于Web的大型复杂系统需要动态体系结构
4.3.1 基于Web的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特点
4.3.2 典型应用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
4.4 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
4.4.1 统一过程概述
4.4.2 统一开发过程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
思考题四

第二篇 应用篇
第5章 需求与需求分析
5.1 基本概念
5.1.1 需求
5.1.2 需求分析
5.1.3 需求工程
5.1.4 具有动态性要求的需求与需求的动态性
5.1.5 其他概念
5.2 需求分析
5.2.1 重要性
5.2.2 需求获取与分析
5.2.3 LIML方法与需求分析
5.3 需求表示
5.3.1 需求框架
5.3.2 需求规格说明书
5.3.3 多视点的需求描述方法
5.4 需求验证与管理
5.4.1 需求验证
5.4.2 需求管理
5.5 一个需求获取的实例
5.5.1 实例背景
5.5.2 具有动态性要求的需求
5.5.3 需求的动态变化性
5.5.4 需求分析的实例
5.6 小结
思考题五

第6章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6.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概述
6.1.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过程
6.1.2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进一步认识
6.1.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方法概述
6.2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6.2.1 软件总体需求了解阶段
6.2.2 选择大颗粒度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阶段
6.2.3 需求获取和表示阶段
6.2.4 需求到软件体系结构各要素的映射
6.2.5 软件体系结构各组成要素设计阶段
6.2.6 详细设计软件体系结构阶段
6.2.7 验证软件体系结构的正确性
6.2.8 软件体系结构的文档化和评估
6.2.9 软件体系结构迭代和优化设计
6.3 需求到软件体系结构各要素的映射
6.3.1 系统模型
6.3.2 需求到体系结构的映射机制
6.3.3 体系结构模型之间的约束关系
6.4 设计软件体系结构各组成要素
6.4.1 用户界面设计
6.4.2 数据模型设计
6.4.3 控制模型设计
6.5 详细设计软件体系结构阶段
6.5.1 业务过程建模
6.5.2 领域建模
第7章 文档化体系结构
第8章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第9章 案例分析与设计
第三篇 发展篇
第10章 网络环境下的软件体系结构
第11章 多Agent系统的动态软件体系结构
第12章 网格动态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
序言 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教育的重要性.人们都迫切希望信息教育能有较大发展。教育信息化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实行信息化,要求在未来5年内实现信息化教育课程的数量达到15%-30%。信息社会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计算机高级人才,我国正在加强计算机的高等教育,正着眼于为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以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当前,全国各类高等院校都在各专业基础课程计划中增加计算机的课程内容,而作为与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的计算机、通信、信息等专业,更是在酝酿着教学的全面改革,以期规划出一整套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特色的课程计划和教材体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字[2001]4号)文件也强调指出:“要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
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重点抓了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织并支持了“面向21世纪计算机系列教材规划”研究课题。该课题组成员均由高校计算机系的专家教授组成。他们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该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密切结合国民经济的需要,优化计算机教材体系结构,力求将国际、国内计算机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吸收到本系列教材中,编写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教材,经过推广使用,反复修改,不断提高。
“面向21世纪计算机系列教材规划”课题以编写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软件课程三个系列教材为主要内容,计划在三年内出版13-16种书,服务于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以及网络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学生,本课题把研究系列教材的重点放在影响和带动计算机学科发展的网络与软件,以及直接推动计算机普及和应用的非计算机专业三个方向上,目的是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够在教材建设方面按系列有所突破。
相信本套教材的出版必将对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文摘 插图:


第六,评价模式质量,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在建立一整套表后,应该检查整个模式的质量,消除模式中能够找出的所有问题,高质量的数据模型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1)表中的每行及主键都是唯一的。所有的关系数据库模型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即主键和表中的行应该是唯一的,程序中的数据访问的逻辑基础是关键字。例如销售员表(销售员名称、所属部门),当要从中查找一个销售员时返回的可能不止是一个值,而且无法判断是否重复,因为上面的每个字段都不能唯一表示一条记录.这样的结构使表的查询、修改等操作都不方便。为了使每行不重复应该有一个主键标识,如果销售员表中我们添加字段“销售员号”作为关键字就可以符合要求。
2)数据模型的灵活性。在关系数据库模型最早的规范当中,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是主要目标。如果对数据库模式进行修改,对于已经存在的数据内容和结构造成的影响最小,那么认为这个关系数据库模型是灵活的和可维护的。例如:模式增加一个新的实体,开发人员不需要对已存在的表重新定义。增加一个新的一对多关系只要求给已存的表添加一个外部码。增加一个多对多关系,只需要在模式中添加一个单独的新表.模式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同冗余数据有极大的关系,冗余存储要求额外的维护。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存储在多个地方,那么当数据进行添加、改变或删除时这些数据都要被找到并进行操作。在多个数据存取的地方执行这样的操作比在一个地方进行操作要复杂。对存在多处的同一个信息的更新、修改、删除操作失败时会产生不一致。关系数据库模型故意多次存储关键字段,而对非关键字则只存储一次。作为主键的关键字只被存储一次,而当作为外部码时,会被存储多次。因为主关键字和外部码的对应是表示表之间关系的唯一办法,所以有时冗余的关键字值是必要的。但是使用冗余关键字值也增加了关键字段的复杂性。通过参照完整性的约束来保证主键和外部码之间的一致。但是没有自动化机制来保证其他冗余数据项的一致。因此,关系数据库中避免不一致的最好办法是避免非关键字段的数据冗余。检查和消除冗余的最普遍的办法就是引进数据库规范化。第七,为每个字段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建立表中字段合适的类型和取值范围,如在设计学生表时,对于学号这个字段我们可以设计为整型,也可以设计为字符串,如果设计为整型那么对于新学生学号的生成比较方便,可以自动生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