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45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304028262 ·条形码:9787304028268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公共关系学 |
 |
|
 |
公共关系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45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304028262
·条形码:97873040282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内容简介 《公共关系学》内容为:关于公共关系诞生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争议。1903年,美国《纽约世界报》记者艾维·李辞去了记者职务,开始为一些政治家进行竞选宣传。1904年初,他与资深记者乔治·帕克共同创办了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开始了他长达31年的职业公关生涯。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提出了“向公众说真话”这样一个区分传统的“报刊宣传运动”和公共关系的根本原则。究竟以1903年、1904年还是1906年作为公共关系出现的年代,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但都无妨认为公共关系正在度过它的百年华诞。回首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公共关系从初期区区数人的小小事务所,凭借着市场经济赋予它的神奇魔力,至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热门行业。在发达国家,不仅公司、企业有公共关系部,就是政府机关、警察局、社会团体,甚至连宗教组织也有公关部。许多国家的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高层公关人才,还出版了大量公共关系学著作,对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践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53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开始教授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公共关系学方面出版的著作有:《公共关系理论与操作》、《公共关系:从理论到实务》、《新编办公室主任丛书》、《新编局长工作丛书》;发表的论文有:《抗击非典与政府公关》、《公共关系评介》、《实用新颖独到》等。
编辑推荐 《公共关系学》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二、“公共关系”一词多义
三、公共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二、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三、公共关系中介——传播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范畴界定
一、公共关系与宣传
二、公共关系与广告
三、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四、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第2章 公共关系的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自发的“公共关系”
二、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
三、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
四、现代公共关系的成熟
五、当代公共关系的普及
第二节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
第三节
公共关系学的构成与特点
一、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
二、公共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
一、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
二、公共关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
三、中国公关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3章 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角色
一、收集信息
二、咨询决策
三、传播沟通
四、教育引导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功能
一、塑造形象
二、协调关系
三、提高素质
四、优化环境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求真务实
二、真诚互惠
三、全员公关
四、遵守法纪
五、平时联络
六、不断创新
第4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一节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一、公共关系部
二、公共关系公司
三、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综合利用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选拔与培养
第5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关调查的内容
二、公关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
一、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
二、公关活动的战术安排
第三节
公共关系实
一、选择传播渠道
二、选择传播内容
三、传播中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四节
公共关系评估
一、公关评估的意义
二、公关评估的内容
三、公关评估的方法
第6章 公众的特点与心理
第一节
目标公众分析
一、员工关系
二、消费者关系
三、媒介关系
四、社区关系
五、政府关系
六、股东关系
七、名流关系
八、国际公众关系
第二节
公众心理研究
一、公众心理的含义及特点
二、公众角色心理
三、公众群体心理
四、公众知觉心理
五、公众需要心理
六、公众态度心理
七、社会流行和流言
八、公众心理的认知
第7章 公共关系传播
第8章 公共关系沟通
第9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10章 公共关系与CI设计
第11章 公共关系礼仪
第12章 行业公共关系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关于公共关系诞生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争议。1903年,美国《纽约世界报》记者艾维·李辞去了记者职务,开始为一些政治家进行竞选宣传。1904年初,他与资深记者乔治·帕克共同创办了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开始了他长达31年的职业公关生涯。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提出了“向公众说真话”这样一个区分传统的“报刊宣传运动”和公共关系的根本原则。究竟以1903年、1904年还是1906年作为公共关系出现的年代,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但都无妨认为公共关系正在度过它的百年华诞。回首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公共关系从初期区区数人的小小事务所,凭借着市场经济赋予它的神奇魔力,至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热门行业。在发达国家,不仅公司、企业有公共关系部,就是政府机关、警察局、社会团体,甚至连宗教组织也有公关部。许多国家的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高层公关人才,还出版了大量公共关系学著作,对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大陆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共关系随着外资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当时的人们还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一“新颖”事物。但是没过多久,社会各界人士便已发现,公共关系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管理科学。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场“公共关系热”便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陆流行开来。许多企业和社会团体,在成功运用公共关系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如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也不够发达一样,目前我国的公共关系事业也有它不够成熟的一面。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将它看成点金术,以为雇几个公关小姐就可以发横财,把公关小姐当成了“促销女郎”;或者将其等同于“庸俗关系学”,认为公共关系就是拉关系、走后门、请客吃饭、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这些现象和偏见的存在歪曲了公共关系的形象,对公关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文摘 插图:

传播学的理论对公共关系学也形成了重大影响。传播学作为一项专门理论,20世纪40年代末才迅速发展起来。它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信息流通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各种传播工具的特点与性能、运用各类传播工具的技巧,为公共关系学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理论。另外,与传播学有关的一些学科,如新闻学、语义学、符号学、广告学等等,也都与公共关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从事公关活动时经常要运用的知识。传播学所研究的各种非语言传播方式,如模拟语言、动作语言、体态语言、时空语言、色彩语言、音乐语言等等,在进行人际沟通的过程中都是很有用的知识。但是,公共关系学与传播学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可以说,传播学的方法和技巧是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但并不是公共关系的目的,更不是公共关系的全部内容。公共关系是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它需要研究社会、研究公众,这些都不是传播学的研究范畴。
人际关系学也是与公共关系学相关紧密的学科,人际关系学是以研究人际关系的本质、特点以及交往规律为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在公共关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涉及与个体公众的人际沟通问题,所以要借助人际关系学的专门知识,如怎样了解对方、怎样劝说对方、怎样求助对方等等。但是公共关系学与人际关系学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关系学与人际关系学的主体不同,人际关系学以个体的人为主体,公共关系学则是以组织为主体的。公共关系学可以达到提高个人交际能力的目的,但它的宗旨并不是专为个人所创建的。其次,从学科内容方面看,人际关系学只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还包括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工作方法方面看,人际关系学的传播主要以人际沟通为主,而公共关系学不仅研究人际传播,还研究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