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301154205 ·条形码:97873011542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 |
 |
|
 |
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301154205
·条形码:97873011542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讲述了:新中国的成立不知不觉已近六十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出版这样一本离休干部访谈录自然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对《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的出版发行,谨致以热烈的祝贺。离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革命志士,如今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也已过古稀之年。从北京大学到北京市乃至全中国,遍布祖国各地的离休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不曲脊梁。他们一向勇于发扬“战场上不怕牺牲,工作上不怕艰苦,环境上不怕恶劣,条件上不怕困难”的“四不怕”精神,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先锋模范;他们具有强烈的自豪心和荣誉感,为自己能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洪流中而骄傲自豪,始终跟党走,始终为人民服务是他们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他们具有坚强的党性,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克己奉公、勇于牺牲,始终在为人民服务的征程上奋勇向前;他们具有艰苦创业、勇于进取的崇高品质,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成就,不少人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优良党风、作风和学风,永远会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编辑推荐 《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所采访的50多位老教授、老干部,是北大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北大精神的鲜明体现,他们的生命与这所大学割舍不断,他们的名字与这所大学紧紧相连。今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倾听北大离休干部,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为国为民执著奋斗的奉献精神,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学术风骨,胸怀坦荡不计得失的思想境界。
目录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代序一)
大力弘扬离休干部的革命精神(代序二)
第一辑校本部
于效谦:我以我生鉴理想
马振明:做一个乐观通达的爱国者
仇永炎:教书育人,勤勤恳恳
尹宏:朴实做学问,冬泳健体魄
王学珍:我这一辈子都交给了北大
王禹功一谢福苓:老北大人的“黄金心态
王善:我就是一颗螺丝钉
王镜岩:爱党情深,业务精通
冯序鹏:志则洁,行则廉
伊敏:艰苦奋斗,与时俱进
孙亦棵: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
严宝瑜:畅游于文学与艺术之间
吴季兰:迎难而上育人才,老骥伏枥为学术
张友仁:一腔热血报中华
李守中:信念的魅力
李恂:一张薄纸的分量
李家恩:踏实工作,豁达生活
李景荫:无私奉献,严谨求实
杨辛:美伴人生一路行
沈克琦:追忆求学岁月,寄语青年学子
沈承昌:无私奉献北大六十年
沈昆朋:心潮起伏话往年
苏勉曾:个人命运系于国家
陆嘉玉:用诗来记录历史
岳麟章-崔一华:以天下为己任
范明一何健:革命的年代,革命的家庭,革命的事业
侯仁之:有这样一种感动
姜德珍:亲人般的笑容
柯高:北大精神是一种魅力
贺剑城:爱国情深,乐观豁达
赵宝煦:用热情和自由之心书写学术人生
赵琏:学术上勤奋,思想上坚定
高作民:为党的事业不断充实自己
曹芝圃:活到老,学到老
黄楠森:一蓑烟雨任平生
龚人放:乐观豁达,笑对人生
彭家声:从热血革命青年到教育战线的先锋
程鹏:桃李满天下,此生最大幸福
谢龙: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第二辑医学部
马旭:无畏无私苦,有文有德香
马模贞:在北大精神哺育下成长
王悦玲:坚定信仰,自觉奉献
刘波:坎坷铸就辉煌人生
何端僧:俯首甘为孺子牛
陈化:卫生战线上的普通一兵
徐天民:踏踏实实,荣辱不惊
钱玉昆:辛勤耕耘,教书育人
彭瑞骢:用责任和信念刻画生命印记的老党员
后记
……
序言 新中国的成立不知不觉已近六十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出版这样一本离休干部访谈录自然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对《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的出版发行,谨致以热烈的祝贺。
离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革命志士,如今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也已过古稀之年。从北京大学到北京市乃至全中国,遍布祖国各地的离休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不曲脊梁。他们一向勇于发扬“战场上不怕牺牲,工作上不怕艰苦,环境上不怕恶劣,条件上不怕困难”的“四不怕”精神,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先锋模范;他们具有强烈的自豪心和荣誉感,为自己能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洪流中而骄傲自豪,始终跟党走,始终为人民服务是他们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他们具有坚强的党性,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克己奉公、勇于牺牲,始终在为人民服务的征程上奋勇向前;他们具有艰苦创业、勇于进取的崇高品质,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成就,不少人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优良党风、作风和学风,永远会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与中国离休干部共同的优良特点一样,北大的离休干部既具有这些优良特点的普遍性,同时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北大的离休干部分布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个领域,担负着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做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北大的离休干部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他们将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始终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北大的离休干部一生坦荡、两袖清风,他们情系天下但甘于清贫,坚定于在校园中孜孜上进、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教育开盛花就是他们最满意的追求;北大的离休干部艰苦创业、斗志昂扬,在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上团结一致、殚精竭虑,他们硬是凭着辛勤与汗水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摘 插图:

而我所在的第四支队则很注重与群众的关系,与驻扎地的百姓们相处得很好。这一点更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信念,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站得住脚。我以前有好几次遇险都是老百姓救过来的,那是抗战时期,说来话长了。1942年,我已经是部队某个连的干部了。1943年到了武工队,主要负责到敌占区宣传抗日。那是抗日战争中期,在国民党和日寇的双重压迫下,部队处境十分艰难。有一次我们三个人到一个敌占区,向百姓宣传抗日的主张,天晚了就在那里住下了。我记得去的时候还开了封介绍信,上面盖着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龙彪的章,介绍信的大意是:“……到你村视察抗日工作,请予以联系并保证安全。”我们把信交给村长和保甲长,他们很重视,把我们安排住在村边一个地主家废弃的园子里,因为那里比较偏僻,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三四点钟的时候,甲长过来了,告诉我们和平救国军来了。他让我们别动,保证我们不会出事。国民党的部队投靠了鬼子,叫和平救国军,就是汉奸。他们对共产党是不客气的,因为蒋介石和日本鬼子都下达了绞杀共产党的指令。村长和保甲长们不让我们出来,他们中的一个人负责给我们送饭,其余的都去跟那些汉奸周旋。在那里整整藏了一天。天黑以后,正好下起雨来。给我们送饭的人已经打探好岗哨的位置,他领着我们,小心快速地避过岗哨,把我们送了出去。
后记 2009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值此契机,《赤霞长歌——北京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书稿付梓出版,很高兴写这样一段话,记录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作为本书的后记。
北京大学111周年来风雨前行的路程中,离不开这样一批脚踏实地的播种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伴随着北大的兴衰荣辱,始终与学校发展同甘共苦,为学校建设加砖添瓦。本书采访到的离休老干部们,就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
北大离休干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时期,他们怀着追求光明、反抗黑暗的革命理想,团结进步向上的学生力量,反抗腐朽落后的反动派,为新北大的建立和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惜奋斗牺牲;在百废待兴的建设岁月,他们以主人翁的豪情壮志,战斗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条战线,为北京大学的艰苦创业和新中国的人才培养鞠躬尽瘁;在拨乱反正的改革年代,他们重新拾起了被耽搁已久的学术事业,在专业研究和教书育人事业上继续发挥余热,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再立新功。他们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成为今天鼓励我们继续奋斗的宝贵财富。
一直以来,北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觉地把继承老一辈精神财富和关心青年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始终珍视老同志们的光荣传统,始终把关心他们的生活、达成他们的心愿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为离休干部延续精神血脉、哺育北大新人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本书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北大离休干部的精神风貌,为我们深入理解北大历史、继承和发扬北大精神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材。本书所采访的50多位老教授、老干部,是北大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北大精神的鲜明体现,他们的生命与这所大学割舍不断,他们的名字与这所大学紧紧相连。今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倾听北大离休干部,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为国为民执著奋斗的奉献精神,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学术风骨,胸怀坦荡不计得失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