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643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 ·ISBN:7806811060 ·条形码:978780681106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新发现的16-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 |
 |
|
 |
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新发现的16-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643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
·ISBN:7806811060
·条形码:978780681106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作者简介 王振忠,福州人,生于1964年。1992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翌年成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地理学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媒体推荐 序
我与王振忠教授首次相见时,他的年轻令我惊讶。年轻而又做出卓越的成绩,往往令人羡慕,乃至于妒忌。在此之前,我读过他的书、论文,并读过他给我的长信。真实的他和我意想中的形象是不同的。他的质朴、拘谨、诚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相见增多,彼此就熟悉了。后来,我从徽州人士处得知他是当地的常客。徽州的村落、市镇,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踪迹。他不仅深入村落田野,考察人文地理生态环境,而且穿村人户,搜集历史资料。他同徽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凄风苦雨,只要他能安排空档的时间,就到徽州去作田野考察和搜集资料。自90年代初以来,先后到徽州达数十次之多。其间,搜集到大批的文书资料。内有契约、成册的稿本、抄本,计达一万多份。这批资料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比较集中地反映徽州的民众生活和社会文化。
记得1989年冬,我作为访问学者寓居香港中文大学期间,当时任教于该校人类学系的陈其南先生来访,曾谈及同我合作重建徽商生活史的意向。当时我正致力于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无暇顾及。于是推荐安徽省社科院的郑力民先生协助他实现这一愿望。他们后来似乎没有完成这一计划。但此事一直耿耿萦怀,苦于不能转到这一课题上来。今看到王振忠先生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已经写出《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一书,自然感到无比欣慰。
徽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勃然兴起,硕果累累,新论迭出。今已蔚然成大国,耸立于学术界之林。1999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被选定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安徽省组织撰写多卷本的《徽州文化全书》,由卢家丰副省长担任编委会主任,由国内四十多位徽学专家组成编撰小组,分工撰写:徽州土地所有制、徽州宗族制、徽州商人、新安理学、徽州科技、徽州朴学、徽州工艺、徽州建筑、徽州民俗、徽州戏剧、徽州版画、徽州篆刻、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历史档案、徽州教育、徽州村落、徽州方言、徽州历史人物、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和徽菜等22卷,经过五年的努力,各卷已经完稿,即将分卷独立成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徽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只不过显示了徽学的博大精深,及其深远广阔的研究前景。
王振忠先生的研究不仅在深挖与扩大徽学研究资源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他推出的这部著作也是别开生面,富有开拓精神的。从他著作中透露出来的对学术的使命感和全情投入,以及对史料作勾沉搜隐的功夫,不得不令人钦佩。作为一个未届不惑之年的年轻学者,在学风趋向浮躁、急于求成的今天,能对喧嚣的俗情世界保持距离,养成纯学者的气质,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本书作者依然以对明清徽州文书的研究为主,但与其他的学者有所不同。以往的学者对徽州文书的研究主要注重于商业、土地关系和诉讼案卷等专题,王先生则力图透过村落文书、家族文书、宗教科仪及相关的文书、商业文书、教育科举文书、徽商的尺牍和诉讼文书等所展示的基层社会之不同侧面,着重于徽州社会文化史特别是民众日常生活的研究。这种研究,也可视为心态史的研究。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其心声的吐露,举止言谈都能直指本心。日常生活的变异反映着其心态的变迁,亦即反映着他们不同时期的意志和愿望。当我们强调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所起的极其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应当忽略了庶民百姓的愿望和意志也是推动历史演进的重要因素。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指的是他们对历史变迁所做出的抉择。社会生活史、心态史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日趋盛行,在中国却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王先生在本书中着眼于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力图发掘文化底蕴,引出富有启迪的洞见,是值得称许的。
……
编辑推荐 徽州地处皖南的低山丘陵地区,这里不仅山川景色异常秀丽,而且,地表人文景观亦极为丰富。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的古民居,以及保存完好的宗祠、牌坊,迄今仍矗立于黄山白岳之间,为人们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繁盛。公元二OOO年,以黟县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域热土,从此愈益受到世人的关注。
目录 序
前言:徽州档案文书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拓展
第一章 村落、宗族与社会变迁
一、《复初集》所见明代徽商与徽州社会
二、一个歙南山村社会的生活世界
三、《绩溪庙于山王氏谱》的社会文化解读
……
文摘 书摘
除了婺源人之外,歙南小溪的项氏也是塾师世家。据《项茂才传》记载:项化中居住在歙县南乡的小溪,当时,“里多句读师”,项“家甚贫,无中家产”。项茂中总角之时,就教许多童子句读,所得报酬赡给家用。此后,他更加努力地攻读经术,“深于《易》,为《易》诸生嚆矢”。于是,受业者愈益增多,收入也愈益饶裕,成为歙县南乡一带门下学生最多的一位塾师。另一位歙南小溪人项元表,是方承训的启蒙老师。他“以童子师终其身,为句读师嚆矢”。“凡问字乞书者,屦履盈其门,书贽多束修,岁书贽什六,求修什四,业骎缦裕”。他设帐的范围不超过七乡,以定潭居多,其次是昌溪,再其次也就是瀹江一带。门下的生徒,常常多达七八十人。传载,小溪项氏一族有十余人,均世代以童子师为业。在歙县各族中,项氏一族“户诗书礼乐”,句读师最多。而在项氏一族中,句读师“业精且多生徒”,又没有人能超过项元表。族中句读师,有的找不到馆地,项元表就常常为之推荐。碰到门下生徒太多,也分给其他人一些。他设帐授读长达50余年,“起家几千金”。
此外,其他的一些塾师也颇值得一提。如歙县岑山人范廷忠,终身为瀹潭和北岸二乡塾师,“凡邑南乡师规条模则,绳尺教庋,为四乡师嚆矢,化公之属也”。所授生徒多达百人,凡出其门下,后来都成了歙县各地的塾师。方承训的老师方洪是歙县岩镇东溪人,门下经生多至六七十人。所到之处设帐授徒,门庭若市。据载,在他初年,父亲经商不利,“贾无中人三家产”。及至其人晚年,“贽礼繁夥,起家至干金”。歙县黄埠口人曹钟弃儒授徒,门下之士愈益增多,于是专一设帐授徒,“因资生,生日益饶”。歙东长径里人胡沛然门下生徒众多,“起家千金”。上述这些都是专业的塾师。而有的人只是在未中举之前充当塾师,如唐泽“为春秋诸生嚆矢,诸史百家书靡不精究,门下士常数十百人,宁、池、太、严诸郡治春秋经,从讲业者愈益多”。
综上所述,小溪项氏一族,竟有十余人从事童子师业,从他们获取的报酬来看,也与经商所得的利润差不多。之所以如此,显然与明代中后期徽商崛起所引发的文风兴盛以及皖南的富裕程度有关。而塾师的大量出现,又反过来促进了徽州文风的兴盛。
医家 在徽州历史上,“新安医学”相当著名,所谓新安医学,是指徽州一府六县(歙、休宁、绩溪、祁门、黟县和婺源)自宋代至清末出现的、颇具影响的医家群体。其中,明代医家群体的出现,显然与徽商的崛起有关。方承训著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