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5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0479603/9787500479604 ·条形码:978750047960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美国妇女与妇女运动(1920-1939) |
 |
|
 |
美国妇女与妇女运动(1920-1939)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5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0479603/9787500479604
·条形码:97875004796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史学术书系
内容简介 《美国妇女与妇女运动(1920-1939)》内容简介:1920年代和1931年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也是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和第二次女权运动之间的一个低潮期,此时美国社会经历了经济繁荣——危机——复苏的过程,处于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急剧转变时期,美国妇女生活丰富多彩,其外表、行为、婚姻家庭和就业都呈现新的特点。《美国妇女与妇女运动(1920-1939)》在个案研究基础上,探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与妇女地位和角色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妇女的生存状态受到外部世界的规范,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动对她们的生活有根本性的影响,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自身的努力是关键,其中经济独立是妇女走向平等和解放的基础。无论在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女性的地位与角色很大程度取决于其经济独立能力,这是女性思想解放、个人发展的原动力,但经济平等不仅取决于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受制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时,传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样是强大的,在女性走向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上,观念上的解放与经济上的平等同等重要。
作者简介 周莉萍,1972年生,浙江宁波人。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2006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在《世界历史》、《历史教学问题》、《国际论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推荐 《美国妇女与妇女运动(1920-1939)》:世界史学术书系
目录 导言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浮华下的自由
——1920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及地位与角色变迁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
一 工业化、城市化及其对美国妇女的影响
二 妇女与战争、进步主义改革和选举权运动
三 消费社会与美国妇女
第二节 “火红的青春”——“新女性
一 “新女性”的特点
二 “新女性”出现的原因
三 “新女性”群体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1920年代美国妇女就业状况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
一 1920年代之前美国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二 1920年代美国妇女就业发展的特点
三 1920年代美国妇女就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得失
第四节 1920年代美国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特点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
一 恋爱与婚姻关系特点
二 美国城市女性家庭生活特点
三 美国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变迁
小结
第二章 危难时的坚持
——1930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及地位与角色变迁
第一节 “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与社会特点
一 “大萧条”的到来
二 “新政
三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妇女
第二节 1930年代美国妇女就业状况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
一 1930年代美国女性就业特点
二 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状况
三 美国黑人妇女就业状况
四 1930年代美国妇女就业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第三节 1930年代美国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特点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
一 恋爱和婚姻关系特点
二 经济困境中的美国家庭生活特点
三 美国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变迁
第四节 美国妇女与“新政
一 “新政”救济计划的实施与对美国女性的救济
二 美国女性与保护性立法和现代社会福利政策
三 “新政”时期的参政女性
小结
第三章 沉默还是爆发?
——1920—1930年代美国妇女在公共领域中的生存状况与地位和角色的变迁
第一节 1920—1930年代期间美国妇女组织与集体行动
一 孤独的斗争:全国妇女党与《平等权利修正案》
二 徒劳的努力:1920年代美国女性在保护性立法上的挫败
三 激情燃烧的年代:1930年代美国妇女组织及其集体行动
第二节 1920—1930年代期间劳工运动中的美国妇女
一 被遗忘的角落:1920年代美国妇女劳工运动的沉寂
二 春风吹又生:1930年代美国妇女劳工运动的高涨
三 性别平等?:美国妇女与美国共产党
第三节 1920—1930年代期间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衰落
一 “我们是公民”:192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消沉
二 “女权主义死亡了吗”:193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停滞
三 1920—1930年代的美国女权主义和妇女家庭角色
小结
结语
附录重要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插图: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妇女投身于国内各种生产领域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人数激增,不仅诸如钢铁等原来属于男性领域的工业部门出现了女性的身影,而且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的办公室中妇女更是随处可见。女性以其出色的表现证明了她们有足够的体力和智力从事各种职业,改变了一般美国人对妇女能力的传统看法。公众对她们的表现高度赞扬,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称:“妇女的支持对赢得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①在战时热情所激发的乐观主义潮流中,妇女运动的领导们确信一个女性平等的新时代即将来临。玛格丽特·德雷尔·罗宾斯(Margaret Dreier Robins)在1917年对妇女商业工会联盟说:“此时对民主和劳动力来说是极好的时刻,对世界上的妇女来说它是历史上的最初时刻……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和受歧视,妇女终于在与男性平等的关系上进人劳动力市场和生活的喜庆日。”②
妇女团体的努力和妇女公共形象的变化,推动了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发展。1918年,美国众议院终于通过了关于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19年6月,参议院批准该法案。此前华盛顿、俄勒冈、亚利桑那、内华达、堪萨斯等州1914年已经给予妇女选举权,其余一些州相继通过给妇女选举权的法案。1920年8月,选举权法案在美国36个州获得通过,美国联邦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正式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后记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在丽娃河畔转瞬已有五年。多年来奔波于宁波、上海之间,过着“双城记”的生活,现在终于可告结束,欣慰之余又复遗憾:欣慰的是五年来潜心学习,虽然资质愚鲁,但学业有进步,生活更丰富,聊可自慰;遗憾的是论文因种种原因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文稿粗糙,疏误不少,只能留待日后雕琢完善了。
在华东师大的五年也是我生命中的流金岁月,不仅有知识的增益,更有良师益友的扶持。首先要感谢恩师王斯德先生。先生为人豁达慈爱,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治学严谨,道德学识皆为后学楷模,有幸入先生门下,三年来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论文的开题、写作、修改到最后成稿,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只是才疏学浅,力不从心,有负恩师教诲。感谢师母郭女士三年来的关心与爱护,犹如和煦春风,温暖心田。
衷心感谢恩师王春来副教授。犹记得五年前怀着忐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