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807580935 ·条形码:97878075809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绝境逢生: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 |
 |
|
 |
绝境逢生: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807580935
·条形码:97878075809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绝境逢生: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内容简介:纵观全书,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即“一种方法”、“一种观点”、“一种关切”。
“一种方法”:以西医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是当前我国提高癌症疗效的重要方法。中医药在缓解西医治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和患者的长期康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种观点”:癌症属于“生活方式性”疾病。在其长达十年以上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因中的百分之八十来自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能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对自己健康的影响,加强预防癌症的意识,那么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种关切”:大部分癌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整好患者的心态不仅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绝境逢生: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力图从上述三个方面,用日记的形式加以展开。全书内容生动丰富、通俗易懂,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好书。
编辑推荐 《绝境逢生: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既是一本文艺类读本,又是一本癌症防治的科普书籍。以“我”为代表,真实地反映了广大癌症患者的呼声和期盼;同时又塑造了以“林大夫”为代表的,奋战在抗癌第一线的,具有无私奉献和努力探索的敬业精神的广大医护人员形象。
本文重点描写怎样充分地把癌症治疗中的社会心理肿瘤学的宗旨结合到临床实践中去的路径和方法,怎样充分地发挥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各自优势来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怎样充分调动医患两者的积极性使疗效达到最大化。
目录 序
前言
不测遭遇
巧遇良医
铁骨傲霜
后记
……
序言 《绝境逢生》既是一本文艺类读本,又是一本癌症防治的科普书籍。
纵观全书,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即“一种方法”、“一种观点”、“一种关切”。
“一种方法”:以西医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是当前我国提高癌症疗效的重要方法。中医药在缓解西医治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和患者的长期康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种观点”:癌症属于“生活方式性”疾病。在其长达十年以上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因中的百分之八十来自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能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对自己健康的影响,加强预防癌症的意识,那么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种关切”:大部分癌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整好患者的心态不仅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绝境逢生》力图从上述三个方面,用日记的形式加以展开。全书内容生动丰富、通俗易懂,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好书。
作者陈留先生是在省级医院肿瘤科工作的副主任医师。他在20世纪80年代参加“西学中”学习后,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诊治的临床工作。该书提及的诊治方法和实例,均为来自真实的医疗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编者
文摘 2005年5月16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是我必须复查血常规的日子。
一大早,丈夫请了假陪我去离家不远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化验血常规。
这是城西最大的“三甲”公立医院,是在最近十多年中,随着城西商住楼大规模开发而同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现代化医院。
医院大厅里设有方便门诊。化验血常规不用挂号,由一位方便门诊的年轻医师在电脑上登记一下,然后去收费处交化验费就可以了,十分方便。但是化验室抽血的窗口却排满了病人,我排了二十多分钟才轮到。大约又过了一小时,血常规报告出来了。不用多说,白细胞比上星期又低了400多,只有3000左右。
怎么办?
丈夫的口袋里装着朱大夫给我开的升白针,是否要打这种专门对付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升白针呢?
其实我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打针吧!
因为打针一定要有医师的医嘱,于是我们就挂了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门诊一位林大夫的号。
林大夫的门诊设在医院门诊大楼的二楼。丈夫陪着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找到了那个诊室。这是一间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已经有不少病人在等着看病。门诊室内靠外墙的窗台上排列着四台排气扇,转动的风叶发出“咝咝”的响声。室内放着四张铺着白色床单的治疗床,那些躺在床上的病人身上扎了许多针,有的针柄上还插着方块糖大小的被点燃的中药块。被点燃的中药块中冉冉升起的青烟,使整个诊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坐在诊室门边的办公桌前,正在给一位病人看病的人,就是这里的主治医师林大夫。
林大夫,五十多岁,身高体健,脸色红润,让人见后顿生成熟和可信的感觉。整个诊室里气氛轻松、和谐,全没有我在其他地方经常见到的癌症病人常有的那种低沉、压抑的气氛。丈夫以为找错了地方,这里更像是中医院里的针灸科。
在我们疑惑之际,林大夫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当我们说明来意后,林大夫让我坐在他办公桌旁的一只椅子上,随后仔细地查看我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同时又详细地询问我在肿瘤医院治疗期间的全过程,说:“你现在出现白细胞下降的情况属于两次化疗后的正常反应。按西医的治疗原则,你已经有了打升白针的适应证。不过用中医的方法也能解决白细胞下降的问题。”
“什么方法?”
“针灸。”
只有中药在癌症治疗中有减毒增效的说法。可是我每周千辛万苦地去章老那里配中药,白细胞还是降了下来。针灸可以升白细胞?就像这些躺在治疗床上的病人那样,在身上扎几针,能扎出白细胞来?我治疗癌症快两个月了,见到的医
……
后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癌症在内的“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代人类体质的构成的预期寿命应该比目前实际平均寿命更长。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状况呢?其中先天的遗传因素只占百分之十五,而其他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中,社会因素占百分之十,医疗条件占百分之八,气候影响占百分之七,而个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占百分之六。十左右。有专家指出,有近八成的癌症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现代医学已经由过去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的模式转变。在对癌症的研究中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预防方面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为此,诞生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社会心理肿瘤学的新型学科。这对癌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如今,在癌症的防治方面要达到彻底攻克的目标还需时日。但是,在面对全球癌症病人迅速增长的严酷现头下,我们只有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各种与健康有关的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治成果,同时加倍努力地发挥社会心理肿瘤学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提高癌症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本书以“我”为代表,真实地反映了广大癌症患者的呼声和期盼;同时又塑造了以“林大夫”为代表的,奋战在抗癌第一线的,具有无私奉献和努力探索的敬业精神的广大医护人员形象。
本文重点描写怎样充分地把癌症治疗中的社会心理肿瘤学的宗旨结合到临床实践中去的路径和方法,怎样充分地发挥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各自优势来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怎样充分调动医患两者的积极性使疗效达到最大化。
特别要指出的是社会心理肿瘤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尚需经过不断完善和规范的过程。但是它既然已经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提出来了,必然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为此本书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初浅的尝试和探索。
由于这些尝试是初步的,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完全有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错误的地方。因此希望通过本书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使更多的有识志士来把这件有益的工作不断地完善、充实、规范,使之在当前的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如果本书能起到哪怕是非常有限的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作者也会因此感到欣慰。
由于本书内容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其中许多内容的专业知识性很强,对癌症综合治疗又是一种新的探索,对其中可能出现的不正确或理解有误的地方,恳请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同时也对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的许多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作者
2007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