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营销 >

产品第一品牌第二

2010-03-2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1787859/9787501787852 ·条形码:978750178785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产品第一品牌第二 去商家看看
产品第一品牌第二 去商家看看

 产品第一品牌第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1787859/9787501787852
·条形码:97875017878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Product first 1 ,Brand second 2

内容简介 在品牌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有人把产品放在第一位,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因为品牌专家实在太多,有人笑言“中国的品牌专家比品牌还要多”。
写下“产品第一,品牌第二”八个大字,并不是向品牌专家宣战,也不是让他们靠边站,而是正本清源,把不应该被忽略的品牌落脚点——产品,放到了本来应有的位置上。 创造了品牌神话的星巴克董事长舒尔茨,也不得不承认:“建立一个影响久远的伟大品牌,首先要有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这一点无可替代。”
每一位营销人士都渴望顾客能够主动购买自己的产品,并为此绞尽脑汁。人们往往以为做品牌才是有效途径——殊不知,那是何其艰辛与漫长的一个过程?
于是,就造成了过度追求品牌效应的局面,最基本的产品却被忽略了。
事实上,让产品开口说话,提升产品力才是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产品第一,品牌第二:让产品开口说》明确提出了“产品第一,品牌第二”的观点。
《产品第一,品牌第二:让产品开口说》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产品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从实战角度慎重地归纳出如何提升产品力的实效型作业体系,为渴望“实现产品自动销售”的有识之士和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希望通过《产品第一,品牌第二:让产品开口说》观点与方法的传播,在把握咨询专家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让新产品旗开得胜,让老产品重获新生,让好产品利润倍增。
作者简介 爱墨能助,原名艾日良,深圳把握咨询公司合伙人,首席文案。毕业于“遥远的地方”——新疆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一直从事一线营销工作。2004年至今,在陈邦跃总顾问的指导下,担任多个经典案例的主创,在营销实战方面获得较大提升。潜心钻研国际品牌营销泰斗的真传,擅长策略与创意文案。曾就职于多家国内外企业。
2006年,创办营销专业点评网——非点不可。
爱墨能助,把握文案。
爱墨之人,能助新产品旗开得胜,老产品重获新生,好产品利润倍增。
墨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墨守,守正不阿,安分守己。
欺上者,欺下者;欺内者,欺外者,爱莫能助也!
陈邦跃,深圳把握咨询公司创始人,总顾问。从事营销咨询工作10年有余,20多年外企、私企以及国企和大学任教工作经验,历任大学老师,英文翻译,销售业务员,策划主管,广告经理,分公司经理,项目总监,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总经理。对品牌,营销,尤其是产品吸引力,有独到的见解。在营销实战中屡建奇功并留下不少经典案例。
小糖果,大面子——“第一喜”品牌糖果案例荣获第四届中国杰出营销奖总决赛铜奖。
为牛奶找一个搭档——华美新产品“牛奶搭档”案例荣获第二届中国杰出营销奖优秀奖。
飞亚达,英语六龄通,雅居名店等三个策划案例荣获第一届中国杰出营销奖提名。
媒体推荐 “建立一个影响久远的伟大品牌,首先要有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这一点无可替代。”
——星巴克创始人,全球董事长霍德华·舒尔茨
看到《产品第一,品牌第二》的书名时,我马上产生了共鸣:能出现这样理性的声音难能可贵,也许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毕竟他们回归到了市场营销的本来面目,回归到了原点。
——著名营销战略顾问 高建华
产品没有力,品牌也无力。把握产品力,品牌更有力。
——把握咨询公司创始人,总顾问陈邦跃
助新产品旗开得胜,助老产品重获新生,助好产品利润倍增。
——把握咨询公司合伙人,首席文案爱墨能助

目录
高老师说:不要迷信品牌神话
序 为品牌找一个落脚点
前言 把握营销,从产品力开始
第一章 产品力:产品第一,品牌第二
 1.1 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
 1.2 产品力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1.3 驱动力:本能吸引
 1.4 想象力:角色吸引
 1.5 影响力:习惯吸引
 案例解读:海飞丝VS清扬——谁更去屑?
第二章 驱动力:概念第一,卖点第二
 2.1 概念点:把声音削得更尖一点
 2.2支撑点:把地基打得更牢一点
 2.3差异点:你是葡萄,我是樱桃
 案例解读:21世纪经济报道VS 经济观察报——谁更“经济”?
第三章 想象力:角色第一,形象第二
 3.1角色酝酿:情境仿真化
 3.2角色体验:情节典型化
 3.3角色强化:情感积极化
 案例解读:中国人寿VS中国平安——谁更“保险”?
第四章 影响力:习惯第一,忠诚第二
 4.1记忆点:习惯形成的起点——叫我如何不想她
 4.2生命线:习惯形成的载体——众里寻她千百度
 4.3接触面:习惯形成的规律——想说爱她不容易
 案例解读: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谁更“可乐”?
 特别视角:品牌像什么
附录一 精华回顾
附录二 案例索引
结语 10毫米的高度,整整爬了10年!
后记:爱墨……能助
郑重承诺

……
序言 当看到《产品第一,品牌第二》的书名时,我马上产生了共鸣。
在中国这样一个浮躁的市场环境中,在众多策划公司拼命鼓吹品牌建设就是品牌宣传,品牌建设就是概念炒作的时代,能出现这样理性的声音难能可贵,也许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毕竟他们回归到了市场营销的本 来面目,回归到了原点。
其实,不管是4P还是4C,首先考虑的都是产品,一个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产品。因为中国的市场环境目前还处于大众化消费的阶段,所以很多人并不理解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和体系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基于小众化消费的特点。在小众化消费阶段,企业仅为部分人服务,所以要靠差异化的产品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要,而不是靠策划或炒作把同质化的产品说成是差异化,否则中国企业出不了国门,更无法征服世界。
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有良心的,而有良心的具体表现就是给消费者放心的产品,无论是质量方面,还是环保,健康,安全(EHS)方面,否则都是空谈,品牌沦为一个虚拟的幻觉,那些号称品牌价值几十亿的企业可以一夜之间就倒下,这样的品牌价值说明了什么?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没有了好产品,早晚一天品牌会透支,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

文摘 1.1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
“产品力”这三个字似乎很专业,令人望而生畏。
我等非专业人士,若是假装专业,不但让您弄不明白“产品力”是怎么同事,还可能落得贻笑大方的下场。
“产品力”这三个字似乎又很不专业,任何人都能说上一段。
我们很担心说得过于平淡,满足不了您的胃口。
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我们左右为难。
专业的“产品力”
一直以来,我们对“产品力”三个字是心怀敬畏的。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芜法弄清楚、“产品力”的含义,该如何提升产品力。
我们一直认为,“产品力”是专家们研究的专业问题,与我们何干?
或许,您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想法。
产品力听起来很专业
如果您留意一些关于产品力的说法,它往往是和另外几个力同时“发力”的。
营销力,品牌力,销售力,还有人把渠道力也一并提出来,这些“力”被糅合在一起,俨然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营销理论”,还曾经被联想、康佳等大企业引用过。
产品力,也因此沾了点光,被打上“专业”的烙印。
产品力,仿佛也变得更动听。

后记 2004年进入营销顾问行业,2008年执笔写成此书,其间,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其中,写书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入行3年,就开始动笔写书。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足够的功底和悟性,根本就无 法完成这个高难度的作业。
从2004年开始,爱墨能助与其他年轻的同事一道,开始了陈老师提出的苦练基本功863工程(通读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第十版,正好是863页),一个月之后,其他同事都半途而废,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每天10页,雷打不动。用了3个月的时间,啃完了第一遍。这件事,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迄今为止,包括营销专业的任课老师在内,能够把这本书通读一遍的人,仍然寥寥无几。在营销顾问行业出现那么多低级的错误,虽然不能说跟这件事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与咨询人员自身营销基础知识的匮乏,基本功的缺失还是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现象在营销顾问行业是比较普遍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