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203745X/9787802037458 ·条形码:9787802037458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
 |
|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203745X/9787802037458
·条形码:97878020374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讲述了:作者精选了跟家庭教育有关的心理学效应(定律),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心理困惑、社交能力等方面,结合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旨在教给家长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贴近孩子的内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孩子更加优秀。现在,你无须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发愁,无须再为怎样科学而生动地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而困扰了,也无须为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解答孩子心中的困惑,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引导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局而无奈和抓狂了。因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利用晨练的一点时间,午休的一刻钟,或者黄昏里喝茶的时光来读读这本有趣而富有激情的书。
作者简介 郑小兰,社会心理学硕士,曾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后在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对个体心理现象与教育心理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著有《远离危险的孩子最幸福》《他信力》等图书。
编辑推荐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教给孩子科学而有趣味的学习方法,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解答孩子心中的困惑,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你是好家长,更是好老师!
手表定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步调要一致;
投射心理
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椰壳效应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遗忘曲线
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孩子做好学习计划;
成就动机
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感官协同效应
多感官同参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目录 第一章 以心交心,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
“幽默效应”:幽默让孩子更能接受
“手表定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步调要一致
“超限效应”:批评要有“度”
“南风效应”:孩子表现不好,关怀、激励最重要
“边际递减效应”:表扬要有原则
“归因偏差思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蝴蝶效应”:从小事温暖孩子的心
“低声效应”:低声讲述比高声斥责更有效
“投射心理”: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代偿心理”:孩子不是实现大人理想的工具
“自己人效应”: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第二章 欲擒故纵,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椰壳效应”:用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提高他的学习
“异性效应”:善用促进孩子的学习
“家庭氛围效应”:在家中为孩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潘多拉效应”:欲擒故纵,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2法则”:短时间内,让孩子记忆的东西别超过9个
“遗忘曲线”: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孩子做好记忆计划
“灯塔效应”:帮孩子点燃一盏心灯
“门槛效应”:帮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
“鲶鱼效应”:有竞争才能有动力
“感官协同效应”:多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增强记忆力
“暗示效应”:善用暗示激励孩子的学习
第三章 以心攻心,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德西效应”:警惕奖励取向改变孩子
“成就动机”:善于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安慰剂效应”:善于使用“安慰剂”,提高孩子的自信
“兴趣心理”:有兴趣,才能学好
“激将法”:善用激将法激励孩子更优秀
“保龄球效应”:教育孩子时要多鼓励,少批评
“不值得定律”:避免“不值得”心理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青蛙法则”:有危机才有动力
“半途效应”:不要让成功停在半路
“思维定式”:换个角度看问题,避免成见禁锢孩子的思想
“短板定理”:不要只关注成绩,应全面培养孩子
“比伦定律”:在失败中寻找机会
第四章 换位思考,帮孩子赶走心中困惑
“蘑菇定律”:少些抱怨,多些努力和自信
“音乐效应”:用音乐来激发孩子愉快的情绪
“习得性无助”:不要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情绪ABC理论”:好坏在我心,换个角度看问题
“优势效应”:扬长避短,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存肢效应”:把失去当成财富
“多米诺骨牌效应”:不要让不诚实毁了孩子
“延迟满足”:教孩子学会等待
“墨菲效应”:只有多犯错,才会多进步
“逆反心理”:用爱消除孩子的叛逆
“巴纳姆效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巧妙化解早恋问题
“留面子效应”:欲制故纵,分步引导孩子走出网瘾
“第十名现象”: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过分苛刻
“空间法则”: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第五章 将心比心,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自适应效应”:强化孩子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模仿效应”: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
“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见解
“跷跷板互惠原则”:你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以貌取人心理”:待人接物不要以貌取人
“亲和效应”:与人亲近,他们才会与你亲近
“光环效应”:不要仅仅靠主观感受看人
“踢猫效应”:别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
“刺猬效应”:交往要保持适当距离
“海格力斯效应”:以德报怨,宽容他人
“阿伦森效应”:与人交往要注意说话分寸
“第一印象效应”: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序言 有一天你急需300元钱,但是你没带,于是你跟朋友说:“能借我300元钱吗?”朋友可能很为难地说:“不好意思呀,我手头也紧呢。”这是你最不愿意听到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总是有这种遭遇。如果你对朋友说:“我现在有急事,能借我1000元钱吗?如果没有的话,300也行。”1000元钱他可能不借给你,但300元他可能就同意了。这样,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必然没有希望,或是死路一条,但只要转变一下方式,或换种口吻、方式说话,往往就有新的转机了。
心理学不仅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法宝。家长就应该像门神一样严肃吗?一定要用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吗?如果采用灵活而有趣的方式行不行?当孩子的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家长必须用棍棒威慑孩子“改邪归正”吗?有一天,你发现孩子早恋了,你是不是也会武力解决或强制隔离?
我想,不光是孩子,就是你,也是很难接受的。这些教条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厌烦、失落、无奈、恐惧,也许,最后孩子不得不选择最极端的方式摆脱这些死板的教育。
文摘 第一章 以心交心,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
“南风效应”:孩子表现不好,关怀、激励最重要
家长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采用过激的教育方式,比如,打骂、挖苦、奚落等。其实,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家长费力地去说教,甚至于打骂孩子,还不如试试夸奖一下孩子,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开卷有益
什么是“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暖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因而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运用到教育中,就是要家长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时要多一些“人情味”,不能总是批评孩子的错误,应该要多夸奖孩子的长处,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教子有“理”
“在教育孩子时运用‘南风效应’就真的有用吗?”很多家长都表达了这样的疑问。即使再差的孩子,他的身上也会有很多优点。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知道自身的优点。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时,数落他的十个错误,不如夸奖他的一个长处,毕竟孩子们还是喜欢“温暖”胜于“严寒”的。这也正是“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这个方法在经过众多的实践后也得到了印证。
卡耐基是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可是在小时候,卡耐基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在他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找了个继母。互相介绍时,父亲指着卡耐基对继母介绍说:“他是个很坏的孩子,经常会做出让人想不到的坏事,需要小心提防他……”而继母却不以为然,她认真地跟卡耐基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继母这句赞赏,成为激励卡耐基一生的动力,最后,卡耐基成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已被认为很坏的孩子,他们都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表扬和赞赏。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运用“南风效应”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励孩子进步。
一位教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课间活动结束了,同学们都非常口渴,就各自从座位拿出了水或饮料来喝。这时不知是谁的饮料商标纸掉在了地上,正好掉在李洋旁边,老师很想知道李洋会不会捡起来,便偷偷地关注着她,谁知,她却用脚悄悄地把纸踢到了杨帆的座位旁,老师说她当时心里很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