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中国人的精神

2010-03-28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9787561337479 ·条形码:978756133747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人的精神 去商家看看
中国人的精神 去商家看看

 中国人的精神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9787561337479
·条形码:97875613374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思考者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精神》(贰)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包括两部分:《尊王篇》和《中国牛津运动故事》。《尊王篇》是辜鸿铭在1900年所撰各种论文的结集。据辜氏的同僚好友赵凤昌记述:《尊王篇》出版时,销量极好,“各国竞购读之”。罗振玉亦说:“欧人争传诵,当时为之纸贵”。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因《尊王篇》一书在世人以上中的声望,尤其是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而言,都远远超过了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甚至严复等人。有人说,近代西方世界之真正认识中国,就是从辜鸿铭开始的,而他们之真正认识辜鸿铭,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中国牛津故事》是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把张之洞所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义的牛津运动作了对比研究,指出张之洞的清流运动和纽曼的牛津运动反对和攻击的都是同一个敌人——现代欧洲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破坏力量。
作者简介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侧的槟榔屿,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曾为6国使节当翻译,因此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第一”。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作为第一位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典籍、中国精神的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他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跨越了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1928年4月30日,潦倒的辜鸿铭在北京病故,结束了他奇异的一生。
媒体推荐 “辜作洋文、讲儒道,耸动一时,辜亦一怪杰矣。其旷达自喜,睥睨中外,诚近于狂。然能言顾其行,潦倒以终世,较之奴颜婢膝以事权贵者,不亦有人畜之别乎?”
  ——翻译大家兼幽默大师 林语堂
“愚以为中国2500余年文化所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20世纪之世界。”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 李大钊
“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
  ——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巨擘 吴宓
“在生前,辜鸿铭已经成了传奇人物;逝世之后,恐怕有可能化为神话人物了。”
  ——北京大学英文教授 温源宁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精神》:知识创造奇迹,好书改变命运。
目录
上篇:尊王篇
总督衙门论文集
序言
总督衙门论文集
一个中国人对于义和团运动和欧洲文明的看法
为吾国吾民争辩书
有关目前外国传教士与近年教案之关系的结论
为了中国的良治
实践的结论
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一(首次发表于1900年12月22日)
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二(首次发表于1901年1月5日)
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三(首次发表于1901年1月12日)
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四(首次发表于1901年3月16日)
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五(首次发表于1901年5月25日)

文明与无政府状态
抑或远东问题中的道德难题
美国海军将军艾文斯致辜鸿铭的信

下篇:清流传
中国牛津运动故事
卷首引语
再版记言
自序
雅各宾主义的中国
一个中国官员致一位德国牧师的信
导论
第一章 满人当权
第二章 中产阶级儒生之崛起
第三章 满洲贵族重新掌权
第四章 空位期:中国三头执政
尾声
关于已故皇太后
致《字林西报》编辑的信
中国的皇太后
一个公正的评价辜鸿铭评论德龄著《清宫二年记》
注释索引
……
序言 下面的文章,除了其中的一篇之外,都曾在横滨出版的《日本邮报》上发表过,而那篇文章则题为《为吾国吾民争辩书》,于1891年长江教案期间发表在上海。这些文章以现在的形式结集再版,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读者读到它。我本来希望像以前一样也匿名发表这些文章,但是考虑到这一系列文章中最为重要的篇章创作的特殊背景及其性质,我不得不署上真名了。此外,我公开自己的身份还有其他原因。正如英国人自然会对勋爵之位心存敬慕一样,在华的外国人也会仰慕他们所住地方的总督。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注:意思就是说道德高尚的人关注的是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而道德低劣的人只关心地位的高低与实际利益的得失。)因此,当人们知道这些作品不是一个总督写的,而是出自一个总督的幕僚之手时,这些作品可能会因此失去吸引“怀土”诸君的魅力。
鉴于上述原因,这些文章这次便以我的真名面世了。下述戈登先生评价埃及的话,似乎也适用于当前的中国:“异族统治埃及多久,埃及人民的声音被压制多久,那么埃及作为最低等王国的时间就有多久。”
文摘 插图:


“请记住:一个不满的民族意味着更多的军队。”
——出自一封戈登将军发于毛里求斯的信
中国的事态现已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在某些人看来,眼下似乎只有奉行“公理通行之前只有依靠强权”的信条,非诉诸武力不可了。然而,本人却宁可倾向于赞同索尔兹伯理侯爵的做法,他在克里特危机发生之后,为了支持海军将领,反对那些只会卖弄口舌的外交官员,应付那场严重的危机,表达了一种不同于“强权即公理”的看法。同样,在中国这里,白这场危机(庚子事变)爆发以来,欧美列强所采取的最为明智的措施,乃是联军司令所发布的那则重要通知。那则通知发得正是时候,它使得中国南方各省的督抚们能够以之安抚其管辖范围内的民众,使他们不必再面对那种正在中国北方蔓延的恐慌。
不过,此时此刻,所有具备思考能力和责任心的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是:“所谓‘公理’,它还可行吗?”对于这个问题,长江流域诸省的总督们已经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肯定性的答复。如果说正义还是可行的,那么接下来要问的问题就是:如何实行?为了有助于回答第二个问题,本人拟通过报章杂志等媒体提出下列建议:
首先,列强应尽可能快地同意我们的做法,他们必须充分而清楚地说明此次各国联军出兵中国北方的目的,以及他们关于中国之未来所存的意图;列强应专门指派某个人,并令其作为他们的全权代表,去公开地向所有中国人宣布这一消息,而这个人必须具有权威性。
其次,除非列强决定承担统治中国的责任,否则,他们首先应该立即向外界公开保证,在对待我大清国的皇太后陛下时,要与对待我国的皇帝陛下一样,不得侵犯其人身自由、权利、尊严和荣誉。
下面,本人欲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
其一,各总督、各省巡抚以及所有现在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的良治和秩序维持负有责任的人,都绝对不应该同情设立于上海的外国报刊媒体谈到的所谓“新党”。
其二,对于中国人民对皇太后陛下个人及其正统权威所存的感情,那些所谓的“新党”在国内散播、随后又经上海的外国报刊加以附和的断言,绝对是虚妄而毫无根据的。
其三,中国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国家,因此,中国最根本的国法乃是基于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原则。作为国母的皇太后陛下在中国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得到了中国人的绝对认可,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四,在当前局势中,所谓的“新党”在中国的上海及国外报刊上所散布的种种谣言,以及那些
……
后记 孟子曾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中文里的“乱臣”,我译作“the sneak”(鬼鬼祟祟,暗中生乱之人),而一般均译成“a traitorous minister”(叛乱之臣)这个词的本意是指一个无法无天、惹事生乱的臣子和官员,或者如卡莱尔所言的“不守法的生乱之人”(ananarchicperson),他之生乱,并不一定出自冥顽不化的私念,而是由于其内心混乱的状态,由于现代“走狗人生观’’和“坦诚之伪”的混合物的催化。这些东西使他背叛了本性中的君王风度,背叛了他的君王、人民与国家。事实上,他给人们带来的不是秩序、和平与亲善,而是乱世。中文里的“贼子”一词,我翻作“the cad”(举止粗俗、行为不端的无赖),而一般译为“robber”(盗贼),或“son of a thief”(窃贼之子)。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麻木不仁、无情无义,但破坏性不大的人。罗斯金说:“与上帝的力量相对抗的东西或力量,那称之为‘钱财’的‘首敌’,始终可以从如下两种魔鬼的功能中简单地分辨出来:那就是‘欺骗之主’(Lord of Lies)和‘灾难之主’(Lord of Pain)。”如今,拥有伪律师、伪政客或外交家以及骗人报纸的欧美现代政治或外交,就是“欺骗之主”的化身“乱臣”。拥有作为伪军人的自动机器——警察及其机枪的现代军国主义,就是“灾难之主”的化身“贼子”。法国大革命期间,一个激情冲动的人高喊:“我要求把乱臣和贼子们抓起来!”Et.nunc,reges,intelligite:erudimini,quijudicatis terrain(且听着,统治者们,请明察:决定世界事务的人,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