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ISBN:7806218602 ·条形码:97878062186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清江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文集 |
 |
|
 |
清江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文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ISBN:7806218602
·条形码:97878062186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手册》是《土木工程测量》课程配套教材,分测量课堂实习指导与测量教学实习指导两部分。《清江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文集》主要讲述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及使用技能,高差、距离、角度的测量方法以及测设的具体实习过程。《清江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文集》包括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方法与步骤,实习注意事项,实习所用仪器、工具、记录表格、上交资料,实习报告等项目。
《清江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文集》可供从事各种土建工程测量的教师、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清江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文集》有以下原则:一是均衡性与代表性相结合,所谓均衡性就是工程各个重要阶段不能遗漏,各主要参建单位要有入选论文;代表就是入选论文能代表同类文章的水准,论文作者在本单位也有其代表性。二是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由于作者自身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文章理论色彩多一些,有的则实践过程多一些。在选编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地判别每篇文章的价值,不搞一刀切。
《清江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文集》的第二部分是精心浓缩的按块划分的工作分部技术概况,有一定的基础性、数据性、系统性的功能。可作为研阅第一部分内容的查证资料。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工程技术论文
Ⅰ 建设管理
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
抓住机遇 精心组织 把高坝洲水电站建成一流工程
高坝洲水电站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回顾
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工程建设
优化施工方案 缩短建设工期
高坝洲水利枢纽经济合理性分析
高坝洲水电站的开发效益
工期一效益优化法在高坝洲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
Ⅱ 勘测设计
高坝洲水电站设计概述
高坝洲水利枢纽设计洪水
高坝洲水利枢纽综合厂房设计
高坝洲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设计
高坝洲水利枢纽金属结构设计
高坝洲水电站机电设计
高坝洲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施工导流设计
高坝洲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
清江高坝洲枢纽对外交通工程后高公路桥梁设计
高坝洲工程两岸防渗线路选择和帷幕灌浆优化设计
高坝洲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选型设计
清江高坝洲垂直升船机方案比选
高坝洲水电站弧形闸门设计和原型观测试验
高坝洲水电站碾压混凝土纵向围堰拆除爆破设计与实践
Ⅲ 科研与新技术应用
碾压混凝土在高坝洲水利枢纽中的应用
清江高坝洲工程左岸边坡开挖爆破试验研究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蜗壳的结构研究与应用
高坝洲碾压混凝土大坝廊道设置研究
高坝洲工程RCC现场试验及其成果
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研究
高坝洲水利枢纽水库渗漏封闭条件的论证
高坝洲水利枢纽调节库容研究及效益分析
高坝洲砂石混凝土系统若干问题研究与处理
高坝洲水利枢纽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高坝洲水利枢纽泄洪消能试验研究
高坝洲水利枢纽坝基渗流控制
高坝洲电站厂房、深孔坝段接缝灌浆、宽槽回填及温控措施研究
景家桥承载力复核计算
升船机工程NL14施工期结构计算
高坝洲升船机主机室630KN/2*100KN桥机主梁吊装时的水平力及混凝土柱强度计算
高坝洲水电站大坝抗滑稳定分析
高坝洲工程基坑岩溶漏水通道堵漏灌浆技术
高坝洲水利枢纽岩溶渗漏研究与工程检验
钢岔管展开图的数解法
Ⅳ 工程施工
第二部分 工程建设概述
第一章 设计与施工概述
第二章 土石方及基础
第三章 混凝土工程
第四章 金属结构
第五章 机电设备
第六章 升船机
第七章 建设管理与运行
附录 工程建设大事记
后记
……
序言 高坝洲在湖北。湖北西南部有一条叫清江的河流,清江干流自上而下布置有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3个梯级电站。装机l 84万kw的水布垭在建,坝高233m,它是日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装机121.2万kw的隔河岩电站建成投用已逾10年,凶在1998年长江抗洪的危急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声名显赫;高坝洲水电站装机25.2万kw,是清江干流最下游的一个梯级,年发电量8.98亿kw.h,枢纽F}1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组成,大坝全长439.5m,坝高57m,总库容4.863亿m3。
很显然,高坝洲工程规模并不算大,但它却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同规模水电工程工期最短的新记录。1996年1O月一期工程截流,1999年7月首台机组具备发电条件,2000年4月主体工程(除升船机外)完工,正式下闸蓄水。设计发电工期为4年,完工工期为6年,实际上分别只用了3年和3年半时间,甩掉了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的帽子。
从地质条件、坝型、坝高等技术参数看,这个工程都比较常规,建设过程中却大量开展科研与新技术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如对水轮机蜗壳结构型式研究中,首次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蜗壳,较好地适应了径流式电站上下游运行水头差40m的结构要求。与传统钢衬钢筋混凝土蜗壳相比,既节省了投资,又缩短了直线工期,大大加快了进度。这项新技术填补了中水头钢筋混凝土蜗壳设计和施工的一项空白。又如二期坝体采用全断而RCC筑坝形式,既有利于坝体快速上升,又可省去原上游RCC:过水同堰,并可提前一年实现正常蓄水发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摘 插图:
后记 高坝洲工程建设期间,先后编印、出版各类渎物十余种,有正式出版的专著、文集,有内部印刷品,也有专辑。尽管如此,工程建设数百篇技术论文,仍然散落在各类书刊上,找起来不易,参考、借鉴、利用也不便。随着工程建设进人竣工验收阶段,我们萌动着一个想法:尽量将各种工程技术论文收集起来,删繁就简,编辑出版一部具有一定水准的高坝洲水电站工程建设技术论文集。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半年的努力,这一心愿得以实现。
这些论文篇幅上有长有短,总量有一两百万字;作者分布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单位,年龄有长幼,职级有高低;不仅论述对象涉及一项水电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文风也不尽相同,或宏观或微观,或理论或实践……把它们浓缩进一本书,我们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均衡性与代表性相结合,所谓均衡性就是工程各个重要阶段不能遗漏,各主要参建单位要有人选论文;代表性就是入选论文能代表同类文章的水准,论文作者在本单位也有其代表性。二是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南于作者自身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文章理论色彩多一些,有的则实践过程多一些。在选编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地判别每篇文章的价值,不搞一刀切。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精心浓缩的按块划分的工作分部技术概况,有一定的基础性、数据性、系统性的功能。可作为研阅第一部分内容的查证资料。
因篇幅所限,许多论文尚未收入,工程技术以外的众多文章也一概未入,遗憾之余企望理解。
感谢各位作者对本书编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清江公司领导对本书m版的关心,特别感谢曾是高坝洲工程建设者一员、现任水利部总工程师的刘宁同志为本书拨冗作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差错在所难免,如能得到业内同仁的批评、指教,则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