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水利 >

山东黄河大事记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64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806219684 ·条形码:978780621968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山东黄河大事记 去商家看看
山东黄河大事记 去商家看看

 山东黄河大事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64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806219684
·条形码:978780621968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源远流长,哺育了华夏各族儿女,孕育了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黄河又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历史上频繁决口,给人民群众造成深重灾难。山东省地处黄河最下游,历史上曾饱受洪(凌)灾之苦。从1855年到1938年,黄河在山东行水83年,其中就有57年发生决溢灾害。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山东黄河的治理开发与形成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了继往开来,山东黄河志编篡办公室在届修志的基础上,编辑完成了这部《山东黄河大事记》。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成为让社会了解黄、认识黄河的重要窗口,对今后山东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目录

凡例
1946年
调查黄河故道社会经济情况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在开封成立
花园口堵复工程破土动工
沿黄各专署及县设立黄河故道管理委员会
冀鲁豫黄委会第四修防处成立
国共商淡黄河堵口复堤问题
国共达成《开封协议》
国共达成《菏泽协议》
渤海行署成立修治黄河工作机构
中共中央坚决反对国民政府违反协议提前堵口
周恩来与薛弼商谈达成《南京协议》
沿黄各县速建码头和渡口应对提前堵口
渤海行署确定架设北镇到济阳长途电话
渤海行署设立级治黄机构
复堤工程开工
关于治河大举动工前之准备工作的通知
渤海行署训领加强复堤
冀鲁豫黄委会召开各县修防段长联席会议
范铭德到渤海区视察修堤深受感动
渤海行署积极动员修提浚河
各县治河办事处成为常设机构
王化云确定冀鲁豫放氏复堤工程施工计划
冀鲁豫黄委会第三修防处成立
美籍顾问塔视察复堤工程
河务局及沿河各县成立河防大队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第一期复堤工程开工
治黄总指挥部与河务局联合通知赶修大堤
治黄总指挥部与河务局指示抓紧整修堤防险工
周恩来与薛笃弼等在上海达成十项治黄协议
沿河各县黄河复堤完成土方416万立方米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复堤工程第一总段成立
河务局向省政府报告治黄工作情况
积极筹备防汛料物
河套耕地被淹可酌减免公粮田赋
河务局编制渤海区治黄工程计划草案
河务局按市价收购护堤抢险用料
河务局开办测绘训练班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组成中游三段
河务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花园口堵口后来水
中共代表提出花园口堵口工程必须推迟5个月
国民政府违反协议向我解放区放水
渤海行署训令研究河床居民迁移救济问题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由开封迁至济南

1947年
中共代表强烈谴责国民党违约堵口行径
周恩来就黄河堵口问题发表严正声明
花园口引河分流水头向山东推进
董必武电示堵口事宜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所属各段成立
河务局、修治黄河工程总指挥部指示抓紧抢修险工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嘉勉冀鲁豫黄河复堤工作
河务局成立造船厂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第二期复堤工程竣工
章历治河办事处成立
冀鲁豫军区成立黄河指挥部
冀鲁豫黄委会在东阿召开治黄会议
王化云主持会议,部署造船支前事宜
花园口堵口工程合龙
河务局召开治黄总结会议
冀鲁豫行署训令把治黄作为重要的中心工作
禚宝楠等任职
李植庭声讨蒋介石放水罪行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设立测量队
黎玉致联合国抗议联总助蒋违约放水
各县成立防汛指挥部,星夜抢修险工埽坝
渤海行署颁布黄河两岸土地税契补订办法
河务局召开各县治河办事处副主任会议
行政院通令冀鲁豫修防处有权指挥沿河县政府
渤海行署与河务局联合召开治黄工程会议
河务局迁址至滨县孙家楼办公
冀鲁豫黄委会在阳谷召开复堤会议
段君毅等号召全区人民行动起来修堤自救
金堤复堤工程先后开工
冀鲁豫临黄堤复堤工程开工
北岸渡口架设军用电话
河务局成立航运科
河务局在滨县召开治黄会议
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
河务局下达开展立功运动指示
刘邓首长赞扬黄河司令部
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发出黄河防汛紧急通知
河务局致联总备忘录,抗议国民党军飞机轰炸罪行
河务局向联总递交治黄备忘录
大车集至水牛赵大堤复堤工程提前完成
河务局、渤海区总指挥部联合发出防汛指示
冀鲁豫行署增设修防机构,确定隶属关系
冀鲁豫部队阻击国民党军决堤放水获胜
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改组为黄河水利工程总局
春修复堤整险工程基本竣工
冀鲁豫行署、黄委会召开紧急防汛会议
冀鲁豫黄委会黄河北岸复堤伤亡民工情况
宫家建立窑厂,解决抢修险工料源困难
河务局迁址至利津三大王村办公
河务局部署大汛期防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措施
汛期增设常备民工并建立直属工程队
黄河归故汛期多次涨水抢险极为紧张
河务局建立工程初估复估制度
国民党军在黄花寺扒堤决口
河务局指示总结经验教训
河务局及各县办事处召开安澜庆功大会
冀鲁豫解放区召开安澜大会
沿黄各县实地调查受灾情况
各级政府下达冬季集料及运输任务
钱正英任河务局副局长

1948年
渤海行署发布修工备料训令
河务局迁址至滨县山柳杜村办公
河务局指示各县总结凌汛,做好春修准备
河务局发出《关于工程队查整精简的指示》
渡口管理所改由县办事处负责
国民政府山东修防处改组沿河机构
渤海行署发出《关于黄河春修工作指示》
河务局印发《修堤须知》
冀鲁豫黄委会召开春季复堤会议
冀鲁豫黄委会发布《关于复堤各项制度的决定》
渤海行署作出植树护堤决定
渤海行署批准调整治黄料物运输工资
河务局通知开展群众献石献砖立功运动
春修工程奖励办法下达
河务局发出《关于平工管理的指示》
冀鲁豫行署决定沿河基层组织增设护堤委员
张方职务调整
渤海区党委、行署召开黄河修防会议

附录
编后记
……
序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源远流长,哺育了华夏各族儿女,孕育了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黄河又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历史上频繁决口,给人民群众造成深重灾难。山东省地处黄河最下游,历史上曾饱受洪(凌)灾之苦。从1855年到1938年,黄河在山东行水83年,其中就有57年发生决溢灾害。
1946年,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除害兴利的方针,山东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加高、加固堤防,石化险工,整治河道,兴建蓄滞洪工程,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特别是1998年之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投入,加快了黄河治理的建设步伐,提高了机械化施工程度和治黄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建设;加强东平湖治理,加固二级湖堤,开挖退水河道,修复戴村坝,新建排水工程;实施了河口挖河疏浚,启动了河口模型基地建设;完成了第一期标准化堤防建设任务。1998~2005年国家安排山东黄河基本建设投资达60多亿元,土方24219万立方米,石方298万立方米。共加高加宽大堤417.2公里,加固堤防405.6公里;新建、改建险工、控导坝岸2152段:硬化堤顶道路399公里,建设防浪林370公里。工程整体强度明显提高,为抗御洪水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不懈的奋斗,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战胜了历年洪水,确保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
文摘 4月19日 黄委会转发水利部颁发的《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暂行规定》。为兴利避害,达到一不淤河、二不碱地和灌溉改土增产的要求,规定黄河下游引黄灌溉要继续贯彻积极慎重的方针,认真做到全面规划,旱、涝、碱综合治理,排灌配套,渠井结合,搞好沉沙,放淤改土,加强管理,科学用水,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而奋斗。
山东省防汛工作会议召开
4月25~29日 山东省防汛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振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分别传达并讨论了内河、黄河防汛工作意见,针对今年防汛的新情况,研究各项度汛措施,特别强调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行领导包水库、包河段、包工程的办法,分级负责,加强组织纪律性,一切行动听指挥,确保安全度汛。
山东省政府发出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
5月8日 山东省政府发出《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立足于抗御特大洪水,对黄河、内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和汛前的准备工作,普遍进行检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措施、有对策,尽最大努力避免或缩小洪涝灾害的损失。
袁隆带队检查黄河防汛工作
6月下旬 黄河防总派出防汛检查组,由黄委会袁隆副主任带队,分别检查了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防汛工作。
山东黄河春修工程结束
6月30日 山东黄河春修工程基本结束。堤防培修重点在垦利、利津等修防段,上堤民工5.1万多人,机淤固堤有139只吸泥船投入运转,共计完成人工修堤土方462.8万立方米,机淤土方1159万立方米,险工加高改建完成石方10万立方米。春修加强了施工管理和经济核算,险工改建试行定额管理超产奖励办法,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机淤土方综合单价为0.4元每立方米,比计划单价降低了0.05元,运转成本0.1元左右。全局有四个铲运机施工队投入施工,利津队台班效率达112.4立方米,土方单价1.08元。
后记 《山东黄河大事记》经过编写人员的辛勤劳动,已编辑完成,并与广大读者见面。这部大事记全面概要地记述了1946~2005年山东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大事要事,希望能为治黄工作者和关心治黄事业的广大读者提供翔实的史料和有益帮助。其中,1946~1985年部分(含晚清至民国期间山东黄河治理辑要),是首届修志工作者张学信、包锡成、史尚儒、窦守宽、王式元、宋传国等编写的,在这次编纂过程中,对有关条目进行了修订,加注了标题,并增补了部分条目。1986~2005年山东黄河大事记编写完成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了由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黄委黄河志总编室及山东河务局领导、专家参加的评审会进行了评审,主编杜玉海进行了总体审改。本书共载入山东黄河大事、要事2737条。
本书的编纂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山东河务局机关部门、局属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原局长齐兆庆、原副局长张学信、首届《山东黄河志》副主编窦守宽等老领导、老专家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山东省水利厅、黄委档案馆、黄河志总编室等单位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郝文红、张桂珍、侯日杰、李静、曹洪海、徐惠、许日坤、陈洪山、崔爱华、李长海、苏京兰、钟明臣、王莉莉、孙文香、张志斌、姜华、崔学文、韩业深、高庆久、张含光、李斌、孙开岗、张需东、万景绪、侯霞、王建春、赵新中等同志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山东黄河大事记》文字记述量大,时间跨度长,搜集资料、核实工作较为困难,加之编者工作经验不足及水平所限,错误或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