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水利 >

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010-03-21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48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307035081 ·条形码:97873070350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去商家看看
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去商家看看

 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48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307035081
·条形码:97873070350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作者,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并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研究三峡库区协调与可持续建设,全面、深入、系统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将库区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库区建设是非优劣的主要标准。其研究具有首创性,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三峡库区研究中的空白。
《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对比研究了库区建设中的“维持基本生存发展模式”、“追求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全面协调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等不同模式,论证了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最优的模式,并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多方面、多角度阐明了三峡库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矛盾、对策措施等一系列问题。研究报告中作为依据部分的理论概述和理论分析精当深入,论证部分资料翔实、论证充分、内容丰富、结论和对策多有创新之处,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和广泛性。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谭崇台教授在序言中所言“《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视野广阔,内容充实,论证缜密,是一部具有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

媒体推荐
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后提出并努力实施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它以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力图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程中贯彻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以最终寻求人类社会文明长远发展的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者的统一。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40年代末产生以来.其发展研究的思路发生了数次变化,其所关注的对象也由单一的经济增长扩展到更多因素和更大范 围的化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发展经济学的内涵。加深和拓宽了我们对人类自身长期追求的真正发展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并且由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和系统性原则,使传统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在横向空间维度和纵向时间维度上都得到了扩展,发达国家或地区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都被纳入发展分析框架之中,使之成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又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双重挑战,如何实现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发展经济学现有的研究进展可以提供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但还不能提供更为直接的解决之道。这就需要我们以身边正在不断发生的发展变化实践为素材,深入研究, 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王冰、朱农主编的《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就在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王冰和朱农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关注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和库区发展问题,在十余年的跟踪研究中多次前往三峡库区实地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数项有关三峡库区发展的科研工作,其成果得到了各方专家的较高评价,在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三峡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多种综合效益,对于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关注三峡工程建设的同时,随着工程兴建而形成的跨渝鄂两省市的广大三峡库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了。三峡库区人口密度大、环境的人口承载力低,是集大面积区域性贫困和生态环境脆弱性为一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发达地区。三峡库区能否抓住三峡工程兴建的机遇,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实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及其效益的充分发挥,并且将直接影响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进而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及生态重建战略,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治理区域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实施地区.如何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走上兴库富民、重建秀美山川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关键在于确定一条符合三峡库区基本区情并能兼顾库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要求的发展思路。
……
目录
第一章 三峡库区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三峡库区的基本状况
二、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
三、不同发展模式对三峡库区移民的要求
四、三峡库区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二章 三峡工程对库区发展的影响
……
文摘 书摘
2.制定缓解资源环境损失而引起矛盾加剧的措施
三峡库区175米淹没线以下的土地资源被淹没后,三峡库区人口与土地资源、环境、陆地活动空间等方面的矛盾加剧,从而使三峡库区发展的困难增大。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制定实施一套缓解矛盾加剧的切实措施。我们知道。土地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三峡库区的部分土地被淹没后不可能再增加新的土地及扩展新的环境,同时,由于三峡库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不仅荒坡草山资源不能再去开发,而且已有的许多坡地还要退耕还林还草,可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很有限,因此,应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去制定措施,即应采取措施缓解三峡库区发展的人口压力,将可以迁移出三峡库区的人口尽量迁移出去。现在,中央政府正在实施的移民外迁政策措施,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三峡库区资源环境损失而引起各种日益加剧的矛盾,从而为三峡库区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三峡库区城镇企业的搬迁重建过程中预留发展的余地
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城镇、厂矿企业在搬迁重建中国家所给予的经济补偿,只是重置和恢复生产能力的费用,并不包括也不可能包括城镇厂矿企业以及整个三峡库区今后发展的需要,三峡库区今后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则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由自己积累资金进行投资。因此,三峡库区各级政府及厂矿企业一定要有清醒的重建指导思想,在搬迁重建进程中一定要正确地处理好当前的搬迁重建、尽快恢复生产与今后发展的关系。在搬迁重建的规划设计中,既不要一次到位,也不要以重置和恢复已有生产能力为最终目标,而应在当前的重置和恢复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预留有今后发展的余地,从而使城镇厂矿企业既能在较短时期内能够重建并恢复生产,又能够在今后的继续发展过程中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潜力,从而避免目前的短视造成今后发展付出更大浪费的不利后果。
4.继续坚持全国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政策
在三峡工程建设开始以后,中央政府就已经制定了全国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政策,这项政策的贯彻实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应继续坚持全国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政策,中央各部门以及各省市、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尽自己的力量,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从资金、市场、教育、科技、人才、管理、信息与物资等等方面与三峡库区建立联系,采取多种方式,支援三峡库区的建设,帮助三峡库区尽快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并迅速脱贫致富,加逮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促使三峡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