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7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300099335/9787300099330 ·条形码:9787300099330 ·版本:第2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法社会学(第2版) |
 |
|
 |
法社会学(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7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300099335/9787300099330
·条形码:9787300099330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法律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确认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要求。因而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当时人们关于人、社会、入与人的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同时,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一种最明确的方式,对当时社会成员的言论或行动作出规范与要求,因而也清楚地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对于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种种具体要求和限制。因此,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迁中,同样可以看到人类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文明发展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法律制度乃是维系社会、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工具。同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体现。
目录 第一篇 法社会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
第一章 法社会学的概念和框架
第一节 法社会学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与社会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欧洲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美国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当代法社会学的新发展
第五节 中国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法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三章 法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法社会学范式
第二节 法社会学研究过程
第三节 法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篇 行动中的法:法律、自由裁量与交易
第四章 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和社会学模式
第一节 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
第二节 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第五章 行动中的刑事法律
第一节 刑事案件中的自由裁量
第二节 刑事案件中的交易
第三节 刑事案件的“私了”问题
第六章 行动中的合同法
第一节 商业中的合同关系与非合同关系——一项美国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中国白酒行业中的合同关系和非合同关系
第三节新契约论——合同运作的社会环境
第七章 行动中的交通事故法
第一节美国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经验研究.
第二节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修改看行动中的交通事故法
第八章 行动中的离婚法
第一节法律阴影下的交易还是交易阴影下的审判
——美国学者的观点
第二节 中国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和事实婚的法律规定及其实践
第九章 行动中的民事调解法
第一节行动中的依法调解原则
第二节行动中的法院调解
第十章 解决争端的法律方法与非法律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解决争端的不同方式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解决争端的方式——日本、美国与中国的经验
第三节 制约解决争端方式选择的条件——理论模型
第三篇 社会对法律作用研究社会分工与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分工与法律制度
第一节 分工对法律类型的影响
第二节 对杜尔克姆理论的挑战:调解、警察与辩护人产生的顺序
第三节 共生关系及其法律形式
第十二章 所有制形式与法律制度
——以色列的基布兹和中国的人民公社
第一节以色列的基布兹
第二节中国的人民公社制度
第十三章 社会组织与法律职业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结构:科层制及其危机
第二节中国法律工作者职业化及其反思
第三节法治资本主义和关系资本主义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与灾害法
第一节灾害防治与灾害法
第二节现代社会中的灾害与灾害法
第三节我国的灾害法及其完善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工业事故赔偿法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下属雇员规则(fellows-ervant rule)
第二节 下属雇员规则的削弱和工业事故赔偿法的产生
第三节 工业事故法与社会理论:对工业事故法变迁的不同理论解释
第四节 《社会变迁与工业事故法》对当代中国法律变革的启示
第十六章 社会变迁与民事诉讼率研究
第一节 作为法社会学问题的民事诉讼率
第二节 民事诉讼率的解释理论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的实证研究
第十七章 形式合理的法律体系与资本主义
第一节 马克斯·韦伯论形式合理的法律体系与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第二节 对韦伯法社会学理论的争论和批判
第四篇 法律对社会作用研究
第十八章 法律的作用与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美国禁酒令与北京禁放令
第一节 美国禁酒令
第二节 北京禁放令
第三节 立法与诉讼
第十九章 居民的守法意识
第一节 守法意识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居民守法原因论
第三节 影响守法行为的因素
第四节 农民对法律的支持:实证研究的视角
第二十章 法律效果研究
第一节 法律效果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法律效果的测量
参考文献
……
序言 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曾作出过伟大的贡献,不仅最早开启了世界东方文明的大门,而且对人类法治、法学及法学教育的生成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光辉的实践。
在我们祖先生存繁衍的土地上,自从摆脱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渐形成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维系道德人心、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律制度。应该说,在人类所创造的诸种精神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社会现象。因为作为一项人类的精神成果,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调节社会、谋求发展的各个重要进程中的思想和行动。法律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确认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要求。因而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当时人们关于人、社会、入与人的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同时,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一种最明确的方式,对当时社会成员的言论或行动作出规范与要求,因而也清楚地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对于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种种具体要求和限制。因此,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迁中,同样可以看到人类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文明发展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法律制度乃是维系社会、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工具。同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体现。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