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

2010-03-18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9787105099535 ·条形码:97871050995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 去商家看看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 去商家看看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9787105099535
·条形码:97871050995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学生、研究生人文社会科学通用推荐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讲术了:民族文化的衰落,则会削弱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21世纪,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年代,也是一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处在这种全球化的格局中,每一个中国人既应该胸怀世界,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确立本区域在世界格局中的坐标,从而缩短差距,迎头赶上;更应该立足本民族,依托本民族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与世界各国对话,在沟通和交流中,将本民族原有的优势发扬光大,从而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编辑推荐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上编
前言
第一章 文化·民族·民族文化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一词的来源
三、文化的本质
第二节 民族与民族文化
一、民族与少数民族
二、民族文化的定义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现象分类及特点
一、民族文化分类
二、民族文化特点
第四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

第二章 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及组织
第一节 研究民族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及组织的意义
第二节 多种生态经济文化类型
第三节 复杂多样的社会政治制度及组织
一、原始民主型
二、血缘纽带型
三、封建朝廷委任型

第三章 社会习俗规范
第一节 习俗的含义
第二节 民族习俗的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 民族习俗规范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库——西部
第一节 西部民族概述
一、西部民族构成与划分
二、西部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三、西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理类型
第二节 西部民族文化
一、西部民族文化的形成
二、西部民族文化的特性
三、厚重、多彩的西部民族文化

中篇
第一章 图腾文化
第一节 图腾、图腾崇拜
第二节 图腾文化及意义
第三节 民族图腾物及其传说
一、龙
二、虎
三、狼
四、牛
五、火
六、水
七、太阳
八、树

第二章 西部民族饮食文化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含义
第二节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概述
一、民族风味的奶制品
二、风味独特的酸食
三、花样繁多的稻米制作
第三节 别具一格的烹饪技术
第四节 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一、酿酒特色
二、饮酒习俗
第五节 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发展

第三章 多姿多彩的西部民族服饰文化
第一节 服饰的起源
第二节 服饰构成的要素
第三节 西部民族服饰概述
一、概述
二、部分民族服饰举例
第四节 民族服饰的文化意蕴
一、服饰与民族的生活地理条件、经济从业和生活方式
二、服饰与民族历史发展
三、服饰与民族民间工艺技术
四、服饰与原始图腾崇拜、宗教信仰
五、服饰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六、服饰与民族文化积淀

第四章 民族住居、建筑文化
第一节 民族民间建筑
第二节 住居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西部民族住居建筑特征
一、空间的差异性
二、形式的同一性
三、时间的持续稳定性
四、构筑的集体性
第四节 部分民族住居的建筑形式
一、石筑住居建筑
二、木筑住居建筑
第五节 民族建筑艺术精粹
一、精美绝伦的藏族建筑
二、典雅柔美的傣族寺、塔建筑
三、巍峨庄严的回族宗教建筑
四、工艺精湛的侗族建筑
第六节 民族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民族建筑是研究建筑史和建筑艺术的巨大宝库
二、风格独特的民族建筑是代表民族的重要的永久性标识
三、住居建筑构件与装饰是研究民族祖先信仰、图腾崇拜等宗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四、民族民间建筑为研究民族婚姻家庭、丧葬文化提供有价信息
五、民族建筑为研究民族间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社会世俗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六、民族建筑表现出丰富的民间工艺技术

第五章 婚姻家庭人生礼仪文化
第一节 恋爱婚姻家庭
一、恋爱
……
下篇
……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哲学、宗教、史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建筑科技、工艺等门类齐全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各族人民,成为他们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每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促进民族的繁荣,文化的落后则制约民族的进步。民族文化的兴盛,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推动民族走向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衰落,则会削弱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21世纪,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年代,也是一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处在这种全球化的格局中,每一个中国人既应该胸怀世界,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确立本区域在世界格局中的坐标,从而缩短差距,迎头赶上;更应该立足本民族,依托本民族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与世界各国对话,在沟通和交流中,将本民族原有的优势发扬光大,从而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说,在当前的语境中,“民族文化”必定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与魅力。
文摘 四、工艺精湛的侗族建筑
侗族是擅长建筑的民族,他们多聚居于风景秀丽、河溪环绕的河谷坝区,或一姓一寨,或几姓同寨。寨中木楼林立,鼓楼雄伟多姿;寨边鱼塘禾晾,风雨桥横跨寨脚的溪流上,形成了侗族建筑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
鼓楼鼓楼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侗族建筑艺术之精华,被视为侗族文化的标志。在古人所撰书册典籍中,关于鼓楼多有记载,如“侗人居溪洞中……春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又鼓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落鳞矣”。耸立于侗寨中的鼓楼,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像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塔,俯瞰着寨中鳞次栉比的木楼,十分引人注目。而这些美观独特的鼓楼,都是侗族的能工巧匠们,在没有任何图纸情况下,全部用木榫、木栓,将层层楼梁、枋、柱头有机巧妙地衔接起来的。同时还精妙地运用杠杆原理,采取挂枋吊柱的形式,配以雕梁画柱、飞檐重阁。站在鼓楼里抬头望上去,密密麻麻蛛网式的结构象撑开的雨伞里紧绷的骨架一样,相互穿插,不用一颗铁钉却非常牢固。所用木料均经过涂桐油呈棕黑色,层层紧缩的结构体系在棕黑色中,产生了一种高深的神秘的气氛,令人肃然起敬。
遍布侗族村寨的鼓楼,基造型分宝塔式和殿阁式两种,其周边均为偶数,有“四檐四角”、“六檐六角”、“八檐八角”,其层数都是单层。最高的鼓楼是今贵州省从江县的鼓楼,有29层。鼓楼一般分为三部分,上部即伞形宝盖顶,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状,工艺精巧,造型别致;中部是层层叠楼,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每一层的楼檐突出部分都有翅角,精巧独特;下部即底部,多系正方形。整座楼的楼身是由4根粗壮、笔直、特长的大杉树作主柱,另有4根至10根粗壮的圆木为副柱。在楼内的横梁和边缘的椽板上,多刻绘各种各样的人物、飞禽走兽、花木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明朗和谐,栩栩如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