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

2010-03-1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208079897/9787208079892 ·条形码:978720807989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 去商家看看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 去商家看看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208079897/9787208079892
·条形码:97872080798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这本专著立足于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探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对政府和市场进行补充和完善的第三部门,其自身发展对社会环境、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带动作用,并试图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重点关注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研究影响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供求因素和功能定位;二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对治理变迁的影响,即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宏观与微观)的影响;三是根据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策略和培育措施,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作者简介 温艳萍,女,辽宁大连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风险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及经济效应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比较会计研究》(第二作者),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相关研究课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
第一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第二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划分
第三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基本经济理论

第二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经济行为分析
第一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制度需求
第二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供给

第三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效应
第一节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
第三节 民办教育的社会效应研究及政策分析——以上海市民办教育为例进行的社会满意度调查研究
附录:对上海市民办教育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第四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总体经济效应
第一节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模与走势
第二节 基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宏观经济发展的经济贡献分析
第三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经济效应的功能定位

第五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区域经济效应
第一节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区域发展特征
第二节 各地区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第六章 基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建设
第一节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困境的分析
第二节 政策和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省际社会团体发展状况
附表2 省际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状况
附表3 省际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附表4 省际民办教育的经费投入
附表5 省际慈善团体募集资金状况
附表6 省际民办社区服务单位的发展状况
附表7 省际民办收养性单位的发展状况

……
序言 非营利组织(NPO)也被称为非政府组织(NGO)、第三部门、独立部门、志愿者组织等,它作为一种组织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学者萨拉蒙认为,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非营利组织这类团体的增长可能永久地改变了国家和公民的关系,它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们所提供的物质服务。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登记社会团体17.2万个①,比上年增长11.6%;民办非企业单位14.8万个,比上年增加9.2 9/6。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摆脱“全能政府”的角色,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逐步交给市场和社会;同时,中国在经济转型期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客观上需要第三部门的介入和参与。在此背景下,非营利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发展起来。
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办事业单位,其中国办事业单位由于带有明显的政府色彩而引起国内外的很多争议。

文摘 第二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经济行为分析①
到底什么原因会促使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又是什么因素在制约或者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结构与规模?本章试图在界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对影响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供求和发展趋势的因素进行探究,为本书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分析组织的基本工具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最初由科斯在其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运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它包括获取市场信息的费用,分析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寻求交易对象、了解市场价格的费用,谈判和签约等费用。1960年在科斯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将交易费用概念更一般化地拓展为社会成本范畴,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和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科斯以他对经济现实的高度洞察力,研究了产权、交易费用和效率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即所谓“科斯定理”。②交易费用概念是对经济学分析的重大贡献。因为有了“交易费用”范畴,可以把社会性质不同的各种组织按照交易费用的大小,来比较其效率和存在的必要。
后记 《企业道德风险及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一书,也许是对我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所学所思、所获所得的很好总结。企业究竟只是天生逐利的经济组织,抑或是道德能成为其内在的追求?关于这个主题,几十年来争论双方都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答案,企业伦理研究陷入困境。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面临解答“企业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形成它们的伦理世界”、“企业伦理行为如何培养”的挑战。在参与我的导师苏勇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课题“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伦理与企业业绩的互动机制研究”之时,我就对这一主题萌生了极大的兴趣,苏先生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苏先生不仅对本书的立意和结构提出了详尽而富有见地的意见,他谦虚严谨的治学风范、独立开放的研究态度也使我在写作过程中受益匪浅。我对苏先生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我还要向复旦大学的薛求知教授、许晓明教授、项保华教授、芮明杰教授、丁栋虹教授、郁义鸿教授、杨永康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贺小刚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的金润圭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的顾宝炎教授在学术上给予我的出色指导致以诚挚的谢意。刘巨钦教授、李翠薇老师、张玲玲老师、黄国新老师、陆荣兴老师、蒋以铮老师在学习与生活中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谨致以真诚的谢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