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2010-03-13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480 页 ·出版日期:1996年11月 ·ISBN:722701701X ·条形码:97872270170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去商家看看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去商家看看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480 页
·出版日期:1996年11月
·ISBN:722701701X
·条形码:97872270170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一书,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余振贵同志所承担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我国历代政权关于伊斯兰教事务治理策略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依时间顺序从唐代写到建国前,阐述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伊斯兰教与西北地区社会安定的密切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分析评估我国历代政权处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治理策略和实际效应为主线,揭示伊斯兰教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二个特点是,鉴于在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关系十分密切,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本书把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考虑历代政权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时,同时分析他们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态度,以及这些少数民族作出的反应。第三个特点是,为了对历代政权伊斯兰教政策的形成及演变作出较清晰完整的勾勒与评价,本书在分析他们推行伊斯兰教政策的动因及社会效果时,深入阐述了历代政权的民族观、宗教观,他们对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认识与态度,制定治理伊斯兰教事务策略的政治、经济、民族、思想、时代与文化背景以及各个时期的社会反映。第四个特点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纵向研究和对同一时期不同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开展横向比较,反映出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上发展的曲折历程。
浏览全书,觉得作者在学术领域亦有新的突破。如首次从中国历史发展整体上,对历代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了大跨度的系统研究,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一些传统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前人鲜有论述的问题,如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了探讨。由于作者以大文化为背景,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了历代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本书的问世,将具有以下意义:第一,使读者通过了解历代政权制定的伊斯兰教政策的环境、动机、内容、措施和效果,加深对伊斯兰教在我国唐宋以来历代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认识,懂得伊斯兰教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相辅相成的历史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在处理伊斯兰教事务方面的政策水平,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第二,通过回顾总结历代政权治理伊斯兰教事务和穆斯林问题的得失,认识到正确对待和处理伊斯兰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为在新时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稳定与发展西北边疆,促进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借鉴。第三,通过探讨中国伊斯兰教和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对历代政权实施有关政策的反应情况,可以从新的角度去发现伊斯兰教得以在中国发展的深层原因,了解其与历代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民族等基础条件及所作出的变通反应,从而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前景及可能发生的变革作出某些预测。第四,本课题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范围,将对编写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政治史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少数民族史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余振贵,回族,原籍南京,1946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著有《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回族部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回族部分)》;编纂有《中国伊斯兰教文献著译提要》、《大西北对外开放的新思路》;合著有《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入选1992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4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一书,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余振贵同志所承担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我国历代政权关于伊斯兰教事务治理策略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依时间顺序从唐代写到建国前,阐述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伊斯兰教与西北地区社会安定的密切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分析评估我国历代政权处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治理策略和实际效应为主线,揭示伊斯兰教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二个特点是,鉴于在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关系十分密切,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本书把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考虑历代政权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时,同时分析他们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态度,以及这些少数民族作出的反应。第三个特点是,为了对历代政权伊斯兰教政策的形成及演变作出较清晰完整的勾勒与评价,本书在分析他们推行伊斯兰教政策的动因及社会效果时,深入阐述了历代政权的民族观、宗教观,他们对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认识与态度,制定治理伊斯兰教事务策略的政治、经济、民族、思想、时代与文化背景以及各个时期的社会反映。第四个特点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纵向研究和对同一时期不同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开展横向比较,反映出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上发展的曲折历程。
浏览全书,觉得作者在学术领域亦有新的突破。如首次从中国历史发展整体上,对历代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了大跨度的系统研究,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一些传统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前人鲜有论述的问题,如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了探讨。由于作者以大文化为背景,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了历代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本书的问世,将具有以下意义:第一,使读者通过了解历代政权制定的伊斯兰教政策的环境、动机、内容、措施和效果,加深对伊斯兰教在我国唐宋以来历代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认识,懂得伊斯兰教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相辅相成的历史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在处理伊斯兰教事务方面的政策水平,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第二,通过回顾总结历代政权治理伊斯兰教事务和穆斯林问题的得失,认识到正确对待和处理伊斯兰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为在新时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稳定与发展西北边疆,促进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借鉴。第三,通过探讨中国伊斯兰教和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对历代政权实施有关政策的反应情况,可以从新的角度去发现伊斯兰教得以在中国发展的深层原因,了解其与历代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民族等基础条件及所作出的变通反应,从而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前景及可能发生的变革作出某些预测。第四,本课题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范围,将对编写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政治史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少数民族史提供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唐宗时代以推动海外贸易为出发点的伊斯兰教政策与地区性伊斯兰教攻权在西北出现(7世纪中叶-12世纪中叶)
第一章 唐朝时期“恩惠抚和”的伊斯兰教政策
第一节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唐代的传播与发展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