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504543284 ·条形码:9787504543288 ·版本:第1版 ·装帧: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职业生涯规划 |
 |
|
 |
职业生涯规划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504543284
·条形码:97875045432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职业生涯规划》在借鉴、参考目前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答了企业如何运用职业生涯管理方法提升员工价值、职业生涯管理如何与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融合、个人如何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人力资源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职业发展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杨河清,留日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教学与实践研究分会副会长,劳动关系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雇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级职称人力资源评审组组长等。
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一部,主编出版教材四种(其中《劳动经济学》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系列教材)、论文集一部,主持完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项目、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项目各一项,主持在研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重大课题各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3篇。共获得省部级奖了项。其中,包括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市精品课程各一项
编辑推荐 《职业生涯规划》编者长期从事就业和职业生涯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比较系统地思考、梳理、整合、提炼职业生涯学科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职业生涯规划》。
目录 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分类、职业评价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
第二节 职业分类
第三节 职业评价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二章 职业管理与职业发展观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管理的一般职能
第二节 职业发展观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三章 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生命周期与生涯发展
第二节 职业生涯周期与发展
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四章 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选择
第二节 职业选择方法
第三节 职业选择决策
第四节 职业指导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五章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与原则
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评估
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六章 职业生涯发展的自我管理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
第二节 职业生涯中期管理
第三节 职业生涯后期阶段的管理
第四节 职业生涯资源的自我开发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七章 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组织职业发展规划概述
第二节 组织人力计划与职业发展
第三节 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建立
第四节 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八章 组织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组织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概述
第二节 组织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模式
第三节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中的角色与职能
第四节 组织职业生涯的阶段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九章 工作-家庭平衡规划管理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工作与家庭概述
第二节 工作-生活的冲突与诊断
第三节 工作-家庭平衡规
第四节 工作-家庭关系理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十章 组织发展与职业生涯管理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组织发展与职业生涯管理
第二节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化管理
第三节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化管理策略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
参考文献
……
序言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在劳动人事专业的基础上,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促进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个新专业。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各级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以及经营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80余所高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满足迅速发展起来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需要,有关部门及高校组织编写了一系列教材,为这一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应该看到,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立时间不长,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变化较大,教材编写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材建设从总体上讲还相当薄弱,存在体系不健全、内容陈旧、大量交叉重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这一专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以上背景,基于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及这一专业人才培养高度负责的精神,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在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发起“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建设项目,并于2002年底正式启动。
文摘 插图:

(二)个人的心理特征
在职业生涯中期,由于客观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个人心态也发生了不同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一系列变化。
1.职业认同感受到冲击,青春期的心理冲突复活
进入职业生涯中期,特别是人到中年后,开始面临个人梦想和实际成就之间的不一致,青春期曾发生的在选择职业和生活道路时的矛盾与冲突的情感,会复萌和再现。子女长大成人后,子女的职业认同或角色定位尚不明朗,此情此景会引起自己对昔日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不满和焦虑。此外,父母同子女间存在代沟,年轻的子女常常向父母亲的价值观、成就提出挑战,问及父母为何如此卖力地工作,工作再多再好又如何,谁认同你的工作成就等等。这就会进一步影响和加重他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焦虑和怀疑。
这些感情和心理的变化会给中年人的职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一部分人会看轻工作和工作要求以及组织的准则和政策,并依据个人的价值观和心愿,对其进行重新评估;然后以重新评估出的新抱负、新成功为标准,审视自己现在的工作。如果个人的认同要素和需要从未得到满足,他便会毅然去寻找新的职业或某种业余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