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衍生工具

2010-03-10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60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1290407 ·条形码:97871112904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衍生工具 去商家看看
衍生工具 去商家看看

 衍生工具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60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1290407
·条形码:97871112904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金融教材译丛
·外文书名:Derivatives:Markets,Valuation,and Risk Management

内容简介 《衍生工具》是由美国金融衍生工具权威、范德堡大学首席金融学教授罗伯特 E.惠利集28年从业经验写就的一本系统性介绍衍生工具、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定价以及如何利用衍生合同来管理风险的书。全书从衍生工具及市场的历史谈起,以衍生工具的基本特征,其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为主线,将运用各类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贯穿其中,以翔实的数据及现实的案例来讲解先进的衍生工具交易技巧,使衍生工具这一神秘而用处极广的风险管理工具以最平实的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希望对衍生工具及其市场有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衍生工具》既适用于金融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MBA课程,也对个人理财、企业财务以及政府监管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罗伯特E.惠利(Robert E.Whaley)惠利教授是范德堡大学欧文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在阿尔伯塔大学获得商业学士学位,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商业管理的研究生和博士学位,曾在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担任研究职务。
惠利教授当前的研究领域主要在市场微观结构、市场波动率、对冲基金绩效、指数构建及员工薪酬补偿等几个方面,过去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程序交易对股票价格的效果分析、指数期货和期权的到期日效果、期权及期货期权合约的定价以及市场效率等方面。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多家顶尖的理论和实务杂志上,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大型会议和研讨会,出版了6本书,包括一本有关期货和期权合约理论及应用的教科书。
惠利教授担任着多家杂志的编辑职务,包括《期货市场杂志》、《衍生品杂志》、《风险杂志》、《太平洋金融杂志》以及《期货和期权研究前沿杂志》的副总编。过去,他还曾担任过《期货市场评论》、《金融学杂志》、《金融经济学杂志》、《管理科学》、《中国会计和金融评论》以及《加拿大管理科学杂志》的编辑。另外,他还是50多家杂志的顾问和授权代理,是西部金融协会和美国金融协会前董事会成员。现在,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中心国际顾问处的成员。
惠利教授也是衍生合约定价和风险管理及市场运作方面的资深专家。他担任着多家大型投资公司、证券(期货、期权和股票)交易所、政府代理处、会计和法律公司的顾问。惠利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合作,于1993年推出了市场波动率指数(VIX),2000年推出NASDAQ市场波动率指数(VXN),2001年推出了买卖指数(BXM)。
在其职业生涯中,惠利教授获得过一系列奖励,包括1989年由于在金融学研究中的创新获得了Richard和Hinda Rosenthal基金的奖励,1991年由于在Fuqua商学院的研究、教学和服务而获得NCNB职员奖励,1993年由于对期货行业的贡献而获得Ead M combs,Jr奖励。他的很多研究论文也获得奖励,包括1986年由于在《金融分析杂志》上所发表的金融文章的突出表现而获得Graham和DoddSc“)lls奖励;1987年由于在《组合管理杂志》上所发表的优秀文章而获得Bemstein Fahozzi/Jacobs Levy奖励;1997年由于其在程序交易和期货期权定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评为澳大利亚管理杂志的最佳论文,并获得E.Yetton奖励;1993年,由于其在双头交易的研究成果,被西部金融协会评为最佳期货类论文,并获得CBOT的奖励;1989年,由于其在市场波动率预测方面的研究,被北部金融协会评为最佳投资类论文,并获加拿大证券协会奖励;1995年,由于其在确定性波动率函数方面的研究,获得数量投资研究协会欧洲部的EOE奖励。
编辑推荐 《衍生工具》:金融教材译丛。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致谢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 衍生市场
第1章 衍生合约及市场
1.1 远期合约
1.2 期权
1.3 为何衍生工具市场会存在
1.4 衍生工具市场的演化
1.5 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
1.6 场外交易衍生工具市场的特征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A挤压大豆市场

第二部分 定价基础
第2章 假设和利率计算方法
2.1 基本假设
2.2 利率计算方法
2.3 贴现债券
2.4 附息债券
2.5 利率的期限结构
2.6 股票定价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2A债券价值的泰勒级数展开式
附录2B等比序列求和

第3章 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3.1 效用理论
3.2 组合理论
3.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4 组合绩效度量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定价
第4章 无套利价格关系:远期、期货和互换
4.1 理解持有成本/收益
4.2 远期合约定价
4.3 期货定价
4.4 隐含的远期净持有成本变动率
4.5 互换定价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风险管理策略:期货合约
5.1 预期收益和风险
5.2 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
5.3 收益风险的套期保值
5.4 利润风险的保值
5.5 资产组合价值的保值
5.6 多种风险源的保值
5.7 回归问题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期权定价
第6章 无套利价格关系:期权
6.1 期权和远期合约
6.2 连续变动率
6.3 离散现金流
6.4 期货期权的无套利关系
6.5 市场间的无套利关系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标准化期权的解析法定价
7.1 风险中性定价的直观分析
7.2 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价格
7.3 欧式看涨期权的定价
7.4 欧式看跌期权的定价
7.5 欧式期权的风险度量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7AIto定理的应用
附录7B连续复利均值收益率和连续复利收益率均值的关系
附录7C单变量正态分布概率的近似值
附录7D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公式的推导
附录7E“希腊字母”的推导

第8章 非标准化期权的解析法定价
8.1 全部或无期权
8.2 跳跃式期权
8.3 支付未定式期权
8.4 未来生效期权
8.5 棘轮期权
8.6 选择性期权
8.7 交换期权
8.8 最大值和最小值期权
8.9 复合期权
8.10 回顾式期权
8.11 障碍式期权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8A双变量正态分布概率的近似值

第9章 期权的数值法定价
9.1 二项式法
9.2 三项式法
9.3 蒙特卡罗模拟
9.4 四项式近似法
9.5 数值法度量风险
小结2
参考文献

第10章 风险管理策略:期权
10.1 预期收益和风险
10.2 管理未预期变化
10.3 利润函数
10.4 盈亏平衡的概率
10.5 预期期末利润/回报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股票衍生工具
第11章 股票产品
11.1 市场
11.2 定价
11.3 交易和风险管理策略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1A付息股票美式看涨期权的精确定价

第12章 公司证券
12.1 公司债券的定价
12.2 次级债券的定价
12.3 认股权证的定价
12.4 可转债定价问题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补偿协议
13.1 标准员工股票期权
13.2 保留期
13.3 提前行权
13.4 固定股息收益率模型
13.5 执行价格与指数挂钩的ESO
13.6 具有重置特征的ESOS
13.7 员工股票购买计划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股票指数衍生工具
第14章 股票指数产品:期货和期权
14.1 市场
14.2 股票指数的构成
14.3 无套利关系式和定价
14.4 收益/风险管理策略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 股票指数产品:策略
15.1 股票组合保险
15.2 指数期权的买入-建仓策略
15.3 波动率衍生品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5ACBOE市场波动率指数的构建

第七部分 外汇衍生工具
第16章 外汇产品
16.1 市场
16.2 定价
16.3 风险管理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部分 利率衍生工具
第17章 利率产品:期货和期权
17.1 市场
17.2 无套利关系式与定价
17.3 风险管理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 利率产品:互换
18.1 零息债券收益率曲线的估计
18.2 利率互换
18.3 利率上限、利率下限以及利率上下限
18.4 互换期权的定价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9章 信用产品
19.1 信用产品市场
19.2 总收益率互换
19.3 信用违约互换
19.4 信用关联票据
19.5 复合有抵押债务担保
19.6 信用价差远期合约
19.7 信用价差期权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0章 利率产品的数值法定价
20.1 固定参数模型
20.2 无套利利率模型
20.3 债券定价
20.4 债券期权定价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部分 商品衍生工具
第21章 商品衍生合约
21.1 净持有成本关系式
21.2 能源:石油
21.3 农产品:大豆
21.4 金属:黄金
21.5 其他:葡萄酒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部分 学到的教训
第22章 主要的经验
附录A 统计学基础
附录B 回归分析
附录C 统计表
术语表
……
序言 本书概括了衍生品市场概况、衍生品定价以及如何利用衍生合同来管理风险。本书的第一部分“衍生市场”,是对全书内容的概览,什么是衍生合同,它们在哪里交易,为什么会有衍生工具。随着本书内容的深入,读者可能会感觉衍生合同的结构种类繁多,但请不要误解,基本的合同结构只有两类——远期和期权,而其他所有产品结构不过是这两类的组合而已。类似地,市场上提供衍生产品的企业和机构,如经纪公司、银行、投资公司、产品制造商、进出口商等,似乎也很多,但同样不要误解,衍生市场也基本只有两类——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OTC)。交易所市场进行的交易促进了标准化合约的买卖,提供了一个富有深度和流动性的市场,交易的完整性由交易所的清算中心负责保障。场外交易市场可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合同,但是交易双方必须自己采取措施防范对手违约的风险。最后,衍生工具不过是后备证券,它们的价值来自于其基础证券的价格,为何衍生市场还如此繁荣呢?该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衍生品的交易费用较低,很多情况下不用受基础证券市场上的交易限制。
定价和风险管理是本书的另外一个重点。我们将在贯穿本书的各章节中说明,衍生合同是管理头寸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特征的强有力工具。为了充分利用其提供的机会,我们需要详细了解衍生合同是如何定价的。如果不理解哪些经济因素影响定价,我们就无法精确测度风险,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管理。
接着将介绍以下本书的主要内容。表0-1列出了本书所包含的主要部分及各部分所包含的章节。以下简要说明每部分的内容。如前所述,第一部分是关于衍生品的概览。第二部分以及附录A和附录B回顾了证券定价的原则,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读者掌握有关必要的基础知识,以便学习接下来的衍生合同定价和风险管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重点关注衍生品定价和风险管理,这些原则是基于基础资产的一般性而提出的,因此这些定价和风险管理原则并不针对特定资产,外汇衍生工具的定价公式或方法和风险管理策略与股票衍生产品、股票指数衍生产品、利率衍生产品和实物衍生产品的原则并无不同。在了解了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总体架构后,我们将在第五至第九部分重点分析特定资产的衍生合同。有可能影响定价的资产市场特性暂不考虑,本文仅讨论适用于特定资产市场的特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第十部分将本书所提出的众多思想结合起来,从一个广阔的视角探讨衍生品的运用。
文摘 插图:


欧洲美元期货期权表1-6显示了2004年7月20日星期五CME交易的欧洲美元期货期权合约交易的状况。该表只提供看涨期权的信息。期货期权与普通期权基本一样,其不同之处在于,当期货期权被执行时,需要交付期货头寸,而不是某种资产。该种期权是美式的,其到期日同其期货到期日一样是在到期月第三个星期三之前的第二个伦敦工作日。在到期日之前执行欧洲美元期权会交割面值为100万美元的期货合约。
表1.6最左边的一栏列出了期权的执行价格,第一行是9 625,这表示看涨期权使其持有者可以在指数水平为96.25时买进期货,而欧洲美元定期存单的利率则可以用100减去这一指数水平。因此,买人执行价格为9 800的2004年9月期看涨期货期权,意味着获得了在2004年9月以100 00—98.00:2.00的利率向外贷款的权利,其贷款额为1(30万美元,而该期权的价格是 900美元(即0.09%或0.000 9×1 000 000美元=900美元)。
1.6场外交易衍生工具市场的特征
最早的衍生工具是以场外交易的方式存在的。由于市场缺乏深度与流动性,要想在到期日之前进行解套,通常需要与交易对方进行谈判,而大多情况下交易条款很不利。更有甚者,违约行为十分常见,使市场统一性受损。因此,交易所交易逐渐取而代之。交易所设计了诸如股票、股票指数、债券、货币等金融产品衍生工具,而且规定了现金结算的方式,而银行业也很快意识到他们也可以为顾客量身定做各种交易工具。实际上,他们甚至可以不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而向其客户设计任何其需要的工具。我们现在来讲述场外交易市场的几个重要特征:合约的灵活性以及场外市场的监管环境。接下来我们会讨论场外市场透明度问题以及信用风险和两个交易最活跃的场外衍生工具合约设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