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802038340/9787802038349 ·条形码:9787802038349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宝宝入学完全手册 |
 |
|
 |
宝宝入学完全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802038340/9787802038349
·条形码:97878020383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宝宝入学完全手册》内容简介:幼小衔接,家校合作,才能使宝宝顺利适应小学的新环境、新生活和新的学习任务。《宝宝入学完全手册》为爸爸妈妈提供了全方位的入学适应观念,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人际关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帮助家长为孩子奠定入学的最佳开端!
作者简介 晏红,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早教工作室副组长。现于清华大学从事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在家庭教育咨询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北京市及海淀区的研究课题,多篇论文在全国获奖,曾获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教育改革管理创新奖、北京市海淀区发展早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奖等奖项。
论著专著:《孩子任性怎么办》《如何表扬和激励孩子》《如何批评和惩罚孩子》《培养幼儿好习惯》《宝宝入园完全手册》等。
合著:《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五元家教实用教程》《成长的烦恼》《亲情传递》等。 论文:《父母角色差异的研究》《父母对儿童性别偏爱的差异之研究》《谈形成家园误会的“儿童崇拜”因素》《幼儿教师的反思水平与提高策略的研究》等。
主持报刊专栏 北京《妈咪宝贝》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 《少年儿童研究》 《现代教育报家教周刊》 上海《为了孩子》 杭州《家庭教育》《母婴世界》 山东《妈妈宝宝》 武汉《家长报》。
媒体推荐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著名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编辑推荐 《宝宝入学完全手册》: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妈咪宝贝》《家庭教育》专栏主持。妈妈最想了解的上小学的70个问题,让宝宝快乐上学的300个好办法。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妇女读物研究会强力推荐。
孩子早点上学好,还是晚点上学好?
宝宝有必要上学前班吗宁
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为宝宝做人学准备?
怎样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小学?
小学有必要上名校吗?
怎样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宝宝太好动,上学坐不住怎么办?
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宝宝要不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
怎样帮助孩子和同学、老师顺利交往?
爸爸妈妈要不要陪伴孩子学习?
孩子当班干部好不好?
老师不喜欢孩子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老师怎么办?
老师对孩子不公平怎么办?
家长怎么和老师沟通?
目录 第一章 宝宝入学的准备
一、理念准备——入学为宝宝开启成长新天地/2
从幼儿园到小学有6大变化/2
家庭教育的特殊优势/4
学校教育的特殊优势/9
家校合作使孩子的成长优势最大化/11
二、择校准备——选择最适合宝宝的小学/12
年龄大点入学好or小点入学好/12
选择公立学校or私立学校/17
选择寄宿学校or走读学校/19
选择各种学校都要关注的4个问题/22
精心择校离不开搞好家教/24
三、心理准备——逐渐消解宝宝入学的各种担心/26
怎样判断孩子基本具备上学的能力/26
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28
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教育的4大良策/30
怎样利用暑假为孩子做人学准备/33
小学老师会不会比幼儿园老师态度严厉/35
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38
孩子太好动怎么办/41
第二章 生活习惯的幼小衔接
一、孩子习惯形成的4个渠道/46
渠道1:“熏陶”出来的习惯/47
渠道2:“感化”出来的习惯/48
渠道3:“模仿”出来的习惯/48
渠道4:“教育”出来的习惯/49
二、确保孩子的睡眠质量/51
睡眠质量影响孩子的成长质量/51
孩子睡眠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52
提高孩子睡眠质量的5大良策/53
三、提高学习效率从一日早餐开始/55
早餐质量很重要/55
提高早餐食欲和质量的5大良策/56
四、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58
时间观念对入学适应的影响/59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4大良策/60
五、了解交通安全常识/62
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63
交通安全教育的5大良策/63
六、5大消费误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66
误区1:被垃圾食品包围,损害身体健康/66
误区2:被有害的玩具侵蚀,损害心理人格/67
误区3:花钱购买虚拟游戏,导致脱离现实/68
误区4:追逐时尚盲目攀比,失去天真纯朴/69
误区5: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产生“金钱万能论”/69
七、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70
莫让孩子“头脑发达,四肢简单”/71
掌握体育观念的3个不等式/72
体育锻炼的五项基本原则/73
第三章 学习习惯的幼小衔接
一、认字和写字的入学准备/76
学前儿童认字和写字的基本目标/76
准备认字的9大良策/77
准备写字的5大良策/80
二、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81
写字姿势影响书写质量和身体发育/81
培养正确写字姿势的5大良策/82
三、矫正孩子写反字、写字脏/84
写好汉字是孩子的一项基本功/85
矫正孩子写反字、写字脏的6大良策/85
四、学习艺术≠乓练习技艺/88
艺术教育存在的观念误区/89
判断艺术教育效果的3个关键词/90
五、经常整理学习资料/92
整理学习资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92
培养孩子整理学习资料的5大良策/93
六、不爱写作业的4大表现及其矫正方法/96
磨磨蹭蹭、边写边玩/97
马马虎虎、敷衍潦草/98
丢三落四、忘写作业/99
逃避义务、说谎不写/101
七、要不要学珠心算/103
珠心算有一定的教育价值/103
学习珠心算“见好就收”/104
八、要不要学“奥数”/106
“奥数”本来应该是少数人的学习活动/106
勿让“奥数”伤害孩子学习数学的情感/107
第四章 学习能力的幼小衔接
一、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110
学习风格影响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110
怎样判断孩子属于哪种学习风格/111
根据学习风格指导孩子的4大良策/112
二、元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114
元学习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区别/115
元学习能力反映孩子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的能力/116
培养孩子元学习能力的3大良策/117
一个培养元学习能力的生活实景/118
三、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4个关键/119
关键1:舍小利谋大利——抵制诱惑的能力/120
关键2:打发无聊时光——积极等待的能力/121
关键3:转换游戏规则——控制已有观念的能力/122
关键4:说到做到——提高执行能力/123
……
第五章 道德品质的幼小衔接
第六章 社会交往的幼小衔接
第七章 心理素质的幼小衔接
第八章 家庭教育的幼小衔接
第九章 家校合作的幼小衔接
……
序言 宝宝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从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身份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烦恼,也会给家长的教育智慧带来挑战,孩子面临成长的“拐点”。
在成长的转折时期,孩子需要调动自己已有的人生经验和心理资源,承担入学所带来的环境、生活、学习、交往、品德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发展任务。因为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每个孩子的入学适应状况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入学变化,有的孩子则适应得慢;有的孩子适应得比较顺利,有的孩子则适应困难;有的孩子在生活或环境方面不适应,有的孩子则在学习或交往等方面不适应;有的孩子经过适应期以后所取得的进步明显,有的孩子则不明显……《易经》说:“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密切观察孩子在转折时期的“进退之象”,及时与孩子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家长提供适宜孩子性格个性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是我多年来从事幼小衔接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幼小衔接过程包括入学前的准备和入学后的适应,入学前的准备水平直接影响入学后的适应水平,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入学适应状况。
文摘 提前入学还是推迟入学,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研究成果、思潮与导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脑科学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提前入学的倾向比较突出。研究认为,人的脑细胞大约有140亿一150亿个,其中60%在3岁时已发育完全,在4~9岁又完成30%,剩余的10%是10岁以后完成。根据脑细胞发育的成熟进度,儿童智力发展出现过三次高峰:3岁前为第一次高峰,4~9岁是第二次高峰,10岁后为第三次高峰。儿童在智力发展高峰期接受正规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因此,优良的早期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上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激烈,提前入学、早出人才也成为引人瞩目的倾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国家出现推迟入学的倡议和导向。英国有人呼吁儿童的入学年龄应该提高到7岁,因为太早上学让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童年时光。德国也流行孩子晚上学,以避免孩子因为幼稚而遭遇一些失败经历,例如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业吃力跟不上等,学校教师尤其主张孩子晚点入学。
早入学之利与晚入学之弊
调查表明,早入学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因为早入学的孩子终日与大孩子生活在一起,有很多机会模仿和学习大孩子的生活技能,总是与大孩子一起思考问题,也有利于他们向思维和行为水平高的同学看齐。这样他们的智力水平有可能比同龄的低年级同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