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美食 >

书·影·茶韵:普洱之魅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页码:7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7806955933/9787806955932 ·条形码:978780695593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书·影·茶韵:普洱之魅 去商家看看
书·影·茶韵:普洱之魅 去商家看看

 书·影·茶韵:普洱之魅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页码:7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7806955933/9787806955932
·条形码:97878069559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0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CHARM OF PUER TEA

内容简介 中国名茶家族的历史、传统茶具的声名,边地各民族饮茶的习俗,海内外茶人的孜孜以求……都在作者的点划下,重构一种境界,别具一番意味。 茶,苦而后甘,茶中之圣品的普洱茶,则还有别具一格的越陈越香。书法与茶,尤其与普洱茶,通过作者的倾心演绎,已然生命的一种全新流淌……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普洱茶
普洱茶的标准定义
普洱之魅一
普洱之魅二
普洱之魅三
普洱之魅四
普洱之魅五
普洱之魅六
普洱之魅七
普洱之魅八
普洱茶的产区
普洱茶的分类
普洱茶的冲泡
普洱茶的制作
普洱茶的选购
普洱茶的储藏
后记
……
序言 与黄庆兄在一起,有时默默无言,彼此心领神会;有时天地山川、风土人情、茶道诗书……有无尽的话可以聊下去;有时几个情趣投合的朋友相聚,喝到酣畅时,听他老兄海阔天空说个不停,甚至说了些什么他自己也浑然不知!
我们认识时问不算长,大约两年。市井里一个乱中取静的傣味小食馆,一个办普洱刊物的兄弟约他来,说是应该见个面,米酒喝上几小盅,说了一堆普洱茶的大话,没迸发太多的感觉……
后来看到他为澜沧占茶公司杜春峄大姐搞的一本企业文化的书,策划、散文、摄影、书法全是他,蛮能耐的——然而,紧紧扣住我眼球的,并非是这本宣传普洱产品的书做得多么不露声色,而是书法,他的书法!
后来我们常在一块儿喝茶,形形色色的普洱茶。茶只是一种交流媒介,生茶、熟茶、易武老树、景迈古树、三年老茶、百年古董茶……喝来喝去,茶的形态霎时即被精神的感染超越,退居于苦涩渐渐淡去的茶汤之中,不再显得那么神乎其神。
我试图用品茶的方式去咀嚼他狂草的书体之美,以把玩的心态去赏识那斗方间蛇一般舞动的字形和天马行空的布白,品味他怎样在瞬间的凝神里将飞扬的生命赓续在灵动的字符上。
说实在地,他草书的狂放足以让观者不易辨识连缀膜带的汉字,但飘逸的造型和鬼斧神工的线条会引诱你的眼睛,走向字符的深处,走向平面的深处,走向自由的造化—一视觉感应与对精神之谜的好奇激烈撞击,缓缓托举随后又消逝于没无踪影的幻象。
他的每一幅书法作品似乎在三个向度上发生关系,即是:书体的线条墨色与纸张或平面空间的关系;书法作品中每一个字的符号表达与整个作品的符号系统的关系,每一个字的造型表达与其它字的表达如何协调合成地完成整体的美学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足书法艺术的整体构成与人(包括书者和观者)的关系。
我比较避讳传统的书法作品,师从何种门派呵、中锋侧锋的修习、真行篆隶草的兼容、临碑摹帖的功力和渐进秩序……孩子们自小就被这些框框条条箍紧,苦练十年磨成一剑,人多足师长们的一厢情愿。
黄庆的书法呈现出一股天地灵气和动态的音乐之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功夫其实在书法之外。他自小规避课本的陈辞说教,独自饕餮国学诗书,成年之后又瑰意奇行地游历大江南北,寻奇探古、造访名家,并用肩头的摄像机记录了中华大地的万千胜景——数卜载蓄积的见识学养非一般的间龄书家可以比肩;而他书法构成中眩乱的繁赜是学识之上那种超然独处的情怀、淡定沉着的人品、悲天悯人的心性,以及广纳万象的视野等融合汇成!
文摘 插图:




后记 说不尽……
说实话,黄庆是个“懒惰”的人,许多朋友常向他约稿,就凭他的才学与阅历,足以丰富和精彩我们的世界,可他宁愿睡觉或是不停地行走,就是不动笔。
今年看到了他的《古茶·古道·古风》,照他说是应时之作,但内含的灵气还是挡不住。一个企业的文化,不经意的、巧妙的被化入了靓图美文之中,创意之妙,真是足智多谋。尤其是收录其中的一篇电视散文《古道沧桑》,极美的音韵感,朗朗上口,显露出他一贯的散文风格,洒脱而又不失厚重。若再看到他的电视版,优美的文字,精美的画面,唯美的风格,让人一下了落入美的意境之中,但对于熟知他的朋友来说,这美的背后,是山道上孑立行走的背影,村寨里的一个不速之客,苍茫中一个孤寂的灵魂……
刚认识黄庆的时候,他正好由学校转到电视台,那时只知道他是个学者,书法篆刻家。整个20世纪80年代,他驰骋书坛,思考多,论述多,作品多,他的隶书,草书,独树一帜,风靡海内外。许多“黄草迷”,以能得到黄庆的一个字为一大幸事。正在这时,他神秘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干什么。当人们再见到他时,他已是故事满仓,筋骨风流,原来他沿着那些过去马帮行走的山路溜趾了一圈。那时,人们的生活尚处在封闭状态,精神世界也封闭,长江漂流,黄河漂流,激发了多少志比天高的年轻人,黄庆却默默地走上了古道。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想验证一下怀揣一百大钞行游天下,会不会把自己饿死!理由似乎就这么简单,但从此也注定了他一生与山川、与民族的情谊。当他有机会把手中的毛笔换成摄像机,更使他如虎添翼,他一头扎进澜沧江流域,从此乐不思蜀。
我毫不怀疑,行走之于黄庆是一种生活形态,乃至生命状态,他是用心在走。尤其近几年,身怀大爱,行遍神州,如饥似渴,体味风情。他认定自己是旁观者,喜欢看不同地域,各色人等不同的生活,但往往他也会被融入其中,常换角色,常换常新,进村象农夫,行路是蛮夫,混进文人堆里不失儒雅,各类社交场所应付自如,只有在城里,才见他温顺得像只绵羊,真一个无常的黄庆!
看似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黄庆,其骨子里还是现实大于烂漫,理智大于任性,风流倜傥的表象背后是牢锁心中的自律和责任。黄夫人曾对我说,他一点也不潇洒,甚至有心灵自虐倾向。难怪,一杯小酒会让黄庆释放得无比灿烂。
几天前路过昆明,正好他在家。黄夫人在为他设计一本画册,两人情趣相投,男才女貌,相濡以沫,好一个温馨之家,羡慕不已。黄兄说,近来休闲,弄点小品玩玩,嘱我写一篇文为记,我应承了下来,却也犯了难,熟知黄庆,却难解黄庆……
才情中的黄庆,具有无师自通的本领,要说师承,就是那些汗牛充栋的历代文献和山川灵气,他无论钻到哪个行当里,都会以极高的悟性让同道折服。而与他长时间相处,便会发现,更具魅力的是他的性情,那张永远微笑的脸,什么事也难不倒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的处世态度,曾感染过许多他身边的人,他常说自己一文不名,只求自在。我说,黄兄啊!人可不能太贪了,你赚走了我们多少爱!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