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曾胡治兵语录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页码:18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044774/9787802044777 ·条形码:978780204477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曾胡治兵语录 去商家看看
曾胡治兵语录 去商家看看

 曾胡治兵语录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页码:18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044774/9787802044777
·条形码:97878020447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镀层干部读经典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曾胡治兵语录》主要辑录了蔡锷的《曾胡治兵语录》,附录了曾国藩的部分书信等内容。前者是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用兵言论的一部语录体兵书,由蔡锷辑录。中国十大兵书之一。全书分将材、用人、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治心等,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前十章围绕置将、整军、训练等,论述治军中的种种问题;后三章则专门论述战略战术中的重要问题。后者是曾国藩在书信等文件当中体现治兵思想的材料。
媒体推荐 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为名利而出者,保举稍迟则怨,稍不如意则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故又次之。身体赢弱者,过劳则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则散。故又次之。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万不可带兵。故吾谓带兵之人,须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曾国藩
大将以救大局为主,并以救他人为主。须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气度,乃可包容一切,觉得胜仗无可骄人,败仗无可尤人。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当救人。
  ——胡林翼
编辑推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曾胡治兵语录》也是其中一本!
目录
出版说明
代序
自序
第一章 将材
第二章 用人
第三章 尚志
第四章 诚实
第五章 勇毅
第六章 严明
第七章 公明
第八章 仁爱
第九章 勤劳
第十章 和辑
第十一章 兵机
第十二章 战守
附录 曾国藩治兵语录
编后记
……
序言 松坡既死于国事,越一年,国人刊其遗著《曾胡治兵语录》行于世。世知松坡之事功,读此书,可以知其事功所由来矣。自古圣贤豪杰,初未尝求见事功于当世也。惟其精神积于中,著于外,世人见之,以为事功耳。阅世以后,事功或已磨灭,而精神不敝。传之后世,‘遭际时会,此精神复现为事功焉。松坡论曾、胡二公之事,谓其为良心血性二者所驱使,则松坡之事功,亦为此良心血性所驱使而已。曾、胡二公,一生竞竞于存诚去伪,松坡于此,尤阐发不遗余力。精神所至,金石为开,二公屡言之,松坡亦屡述之。二公之言,不啻诏示松坡,使其出生死,冒危难,掬一诚
文摘 第一章 将材
1.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为名利而出者,保举稍迟则怨,稍不如意则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故又次之。身体赢弱者,过劳则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则散。故又次之。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万不可带兵。故吾谓带兵之人,须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数月以来,梦想以求之,焚香以祷之,盖无须臾或忘诸怀。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2.带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以上曾语)
3.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
4.天下强兵在将。上将之道,严明果断,以浩气举事,一片肫诚。其次者,刚而无虚,朴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义。要未可误于矜骄虚浮之辈,使得以巧饰取容。真意不存,则成败利钝之间,顾忌太多,而趋避逾熟。必至败乃公事。
5.将材难得。上驷之选,未易猝求,但得朴勇之士,相与讲明大义,不为虚骄之气、夸大之词所中伤,而缓急即云可恃。
6.兵易募而将难求。求勇敢之将易,而求廉正之将难。盖勇敢倡先,是将帅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则粮饷不欺,赏罚不滥,乃可固结士心,历久常胜。
7.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专尚驯谨之人,则久而必惰;专求悍鸷之士,则久而必骄。兵事毕竟归于豪杰一流,气不盛者,遇事而气先慑,而目先逃,而心先摇。平时一一禀承,奉命惟谨,临大难而中无主,其识力既钝,其胆力必减,固可忧之大矣。(以上胡语)
后记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湖南邵阳人。1911年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辛亥革命,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平定了云南全境,成立云南军政府,被推选为云南都督。袁世凯上台后,为防止地方势力扩张,纷纷将非嫡系地方都督调人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3年10月蔡锷也被调入,云南都督由反对“二次革命’’的唐继尧接任。1915年底,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迷恋艺妓小凤仙,麻痹袁世凯,然后在梁启超的鼓励下,潜逃出京,回到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