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职场 >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301149123/9787301149126 ·条形码:978730114912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 去商家看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 去商家看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301149123/9787301149126
·条形码:97873011491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通识课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是一部以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经验为基础编写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全书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读者系统把握就业的基本要素,为就业奠定扎实基础,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应聘与面试技巧,择业观念与技巧,创业带动就业等具体指导,有利于读者掌握就业策略,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培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可以作为大学生求职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就业者参考。
编辑推荐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是一部以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经验为基础编写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全书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读者系统把握就业的基本要素,为就业奠定扎实基础,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应聘与面试技巧,择业观念与技巧,创业带动就业等具体指导,有利于读者掌握就业策略,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培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并配有大量阅读材料和实例说明,适合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第一节 就业制度的演变
一、统包统分
二、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
三、自主择业
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节 就业形势
一、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
二、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就业形式的分析
三、其他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提高就业率的措施

第二章 就业能力
第一节 就业能力的概念
一、就业能力
二、就业能力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第三节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二、社会适应能力-_嵌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四、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基础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差异性能力的培养
第五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培训
一、工作能力
二、适应能力
三、求职能力

第三章 职业生涯的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的概念及其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要克服的几种常见现象

第四章 劳动法与就业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基本含义
二、我国劳动法基本内容概要
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一、劳动者的权利
二、劳动者的义务
第三节 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形式和内容
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四、劳动合同的效力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
六、劳动合同的解除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
第四节 劳动争议的解决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征
二、劳动争议的范围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与程序

第五章 求职应聘与面试技巧
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获取
一、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二、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第二节 自荐材料的准备
一、求职信
二、中文简历
三、英文简历
四、电子简历
第三节 求职应聘四步曲
一、认清自己
二、应聘四部曲
第四节 面试与面试技巧
一、面试的种类
二、面试技巧的训练
第五节 面试常见问题剖析及应对
一、面试问题含义的分析
二、回答面试问题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就业与择业
第一节 就业
一、就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
三、大学生就业态势的社会影响
四、做好就业前的多方面准备
五、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
六、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
第二节 择业
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二、大学生应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
三、大学生择业的技巧

第七章 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节 创业
一、创业的基本含义及步骤
二、创业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个人创业的必备条件
四、创业计划
五、走出创业的误区
第二节 创业带动就业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提出
二、政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三、高等院校大力推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随之蓬勃发展,不断地向大众化深入,国民素质和教育实力同时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由于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大量毕业生走出校门涌入社会,给就业市场巨大的压力,使毕业就业压力更为严峻,不少大学生和家长在就业问题上迷茫彷徨,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众所周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然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加之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过于理想化,缺乏正确的教育和指导等,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由于就业而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因而高等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多次指示,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了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就业形势,熟悉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就业观。正是基于高校就业教育和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号召,在高校中进行创业带动就业的试点工作,我们编写了这本《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教材,以期能对广大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有所帮助,这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初衷和殷切希望。
本书由主编王海棠同志负责全书审订工作,副主编冯居秦、冉千里、王卓、杨国峰等四位同志负责全书的编写及统稿工作。本书具体分工:杨国峰(前言、附录);冉千里(第一章);吕波(第二章);朱金来(第三章);原朝阳(第四、五章):翟大羽(第六、七章)。
文摘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方面,设计的问题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经历、毕业学校的名气等13个方面。
从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中,均居第一位。而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也将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点。
根据统计情况,在综合了第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因素和第三重要因素的统计数据后,13个因素的排序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统计总表,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13个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提及率在40%左右,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第二层次提及率在15%左右,主要包括团体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第三层次提及率在5%左右,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对每个层次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经过分析可知,在三个层次的每个层次内部,所有因素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层次的四个因素,可以归纳为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因素,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用人单位才认可其为大学毕业生。第二层次涉及的团体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等五个因素,可以归纳为中层因素。具备了这些素质之中的一项或者几项,选人时用人单位才会进一步将其列入候选范围进行考虑。毕业生具备的第三层次为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精英因素。具备了这些因素一项或者多项的毕业生,就有可能被用人单位列入录用人员的范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