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4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1108628X/9787811086287 ·条形码:9787811086287 ·版本:第1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安多藏族牧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
 |
|
 |
安多藏族牧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4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1108628X/9787811086287
·条形码:97878110862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安多藏族牧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内容简介:青藏高原各地的草场,又有优劣之分。其中,青海、甘肃和四川阿坝藏族牧区的生态环境、草场质量、畜牧产量等优于西藏牧区。随着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速,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很大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到藏族传统游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与生态都会有所影响。所以,值得我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予以关注和研究。
编辑推荐 《安多藏族牧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是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一、社会概况
甘南农牧区研究论文计量分析与述评
新世纪以来阿坝藏区研究综述
果洛的现代化进程:1970—2000的编年史
甘南主要地名的分类及其历史渊源
论甘南主要藏族部落及其社会组织特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青海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二、经济与民生
果洛藏族自治州定居牧民经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藏族牧区定居化的模式及其面临的困境
甘南藏区牧民定居点人住满意度调查
三、婚姻、家庭与民俗
从游牧到定居的藏族婚姻家庭变迁——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牧民定居点为例
浅谈泽库牧民的婚姻家庭生活
甘南玛曲藏族传统服饰及其变迁
尕巴舞及其象征意义
四、教育与法律
甘南州牧区基础教育现状、困境及其建议
制约青海省藏族牧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初探——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法制下的藏族民间习惯法及其社会功能——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西仓十二部落为个案
论藏区赔命价习惯法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当代藏族社会的影响
五、宗教与文化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世俗化趋势研究
传统与现代的际遇:藏族社会宗教信仰状况考察——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
世俗化浪潮中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模式的变迁——以华锐藏区天堂寺
阿尼玛卿雪山朝圣之旅(节译)
论顿珠仁青大师的生平及其贡献
草场承包对藏族传统游牧文化的影响——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例
六、生态与移民
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生态现状调研报告
论果洛生态移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牧区生态环境与牧民社会的变迁——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
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扎陵湖乡退牧
还草政策与生态移民现状调研报告
后记
……
序言 我国的草场面积达3.1 5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类型可以分为北方牧区的温带草原、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新疆天山、阿尔泰山荒漠区的山地草原等。青藏高原的草场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草场。其普遍特点是产草量低、生长期短、草丛低矮、冬春饲草缺乏、草场载畜潜力较小、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等。青藏高原各地的草场,又有优劣之分。其中,青海、甘肃和四川阿坝藏族牧区的生态环境、草场质量、畜牧产量等优于西藏牧区。随着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速,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很大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到藏族传统游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与生态都会有所影响。所以,值得我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予以关注和研究。
目前,我国共有19个民族以牧业为主要的生计方式,藏族是其中之一。同世界各地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藏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游牧文化,其核心就是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文摘 插图:

外来人口来到甘南,他们无视藏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肆意毁坏草原,到处猎取野生动物,私开金矿,甚至在当地藏民们的神山上采挖药材,不但毁坏草原的生态环境,更破坏了这里的宁静与平和。与此同时,外来人口也带来完全不同于藏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观念,他们的行为影响了藏族人民,导致了传统藏族民俗民风的改变,侵蚀着藏族的传统文明。从前人们在牧区,严守着不动土的原则,严禁在草地胡乱挖掘,以免使得草地的肌肤受伤。即使有一些藏民和牧民在草原采挖药材,他们也只会用兽角挖,因为在他们的风俗中,任何情况下用铁制工具挖掘草原都是被禁止的,用兽角将药材挖出以后,人们会立即用挖出的土或草皮重新填补挖过的洞,不会对剥去草皮置之不理。可是现在不但有很多牧民将自己的牧场出租专门供人采挖虫草,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藏族牧民到了挖虫草的季节,全家人一起去草场挖虫草。
三、目前采取的措施
(一)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面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系统失衡,人们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甘南草原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强了对甘南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除了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畜牧法》,甘南州政府和各级县政府也颁布一系列关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如《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管理办法》、《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管理办法》、《玛曲县生态监察实施方案》等。各县市也采取了各自保护环境的措施,如玛曲县已经全面禁止使用和销售一次性塑料制品,严格控制了玛曲县境内的白色污染。
后记 2008年1月中旬,当我国南方普遍遭遇到百年不遇的寒冷天气,很多地方天寒地裂、大雪弥漫之肘,我们师生一行也踩着厚厚的积雪、冒着彻骨的寒风,穿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玛曲、碌曲和夏河县的草场和牧民定居点之问。虽然气候恶劣,恰好又赶上了少有的风雪天气,但冬日牧场的庄严肃穆、在雪地上缓缓移动的牦牛和羊群,尤其是牧民们的热情好客使我们感到非常的愉悦和温暖。有些调查的场景至今如图画般仍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记得有一次,当我们做完玛曲县阿完仓乡牧民定居点的入户访谈时,已是夜里十点多,天空漆黑一团,没有路灯,也没有其他的行人,周围一片寂静,惟有雪花落地的沙沙声,我们的僧人朋友阿克丹增拿着手电带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向海拔4000米以上的僧舍。当夜,戬们师生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喝着滚烫的热茶,听着西北民族大学的南加才让同学声情并茂地说唱格萨尔王传,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遥远英雄时代……
当年8月7日早晨六点半,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我们师生六人乘坐的长途汽车缓缓离开西宁驶往果洛藏族自治州首府大武镇,42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近20个小时。凌晨两点多,当汽车终于抵达大武镇时,我们已是饥寒交迫、身体都快要散架了。但当手捧一直等候我们到来的朋友们敬献的洁白哈达时,疲惫劳累顿时一扫而光。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我们不但分享了牧民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且领略了果洛草原如诗如画般的美丽景色,目睹了阿尼玛卿雪山冰雪覆盖、云雾缭绕的巍峨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