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统计学

2010-03-06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41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 ·ISBN:704007074X ·条形码:97870400707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统计学 去商家看看
统计学 去商家看看

 统计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41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
·ISBN:704007074X
·条形码:97870400707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使用对象:成人院校师生
·丛书名: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统计学》是教育部组编写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之一。《统计学》以教育部制订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注重成人教育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一般方法,表述上力求准确、简明,内容安排适度,各章均有内容提要、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等内容。适宜成人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使用,也适用于其他层次的读者使用。
编辑推荐 《统计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统计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统计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 统计与统计学
、统计的三种涵义
二、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基本职能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四、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三、变异与变量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方式分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三、统计调查方式的分类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式及改革目标
一、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典型调查
五、抽样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应用的改革目标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
三、采访法
四、问卷法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
四、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
五、拟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检查
一、调查误差
二、调查资料的检查方法

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第一节 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问题
一一、统计资料的概念
二、统计资料的整理
三、统计资料的审核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分组标志的选择
四、统计分组方法
第三节 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
二、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
第四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和结构
二、统计表的种类
三、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四、总量指标统计的要求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三、相对指标计算的要求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意义
二、平均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 变异指标
一、变异指标的意义
二、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意义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第二节 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第三节 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二、增长量
三、增长速度
四、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节 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一、现象变动趋势分析的意义
二、长期趋势的测定
三、季节变动的测定

第六章 指数
第一节 指数的意义和分类
一、指数的概念
二、指数的意义
三、指数的分类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意义
二、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三、综合指数的其他编制方法
第三节 平均指数
一、平均指数的意义和分类
二、综合指数变形权数的平均指数
三、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用途
二、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三、平均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四、含有平均指标的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五、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第五节 指数数列
一、指数数列的概念和分类
二、指数数列的编制方法
三、不变权数的数量指标定基指数数列的应用

第七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相关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一、相关分析的涵义
二、相关分析的分类
三、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相关关系的测定
一、相关关系的判断
二、相关系数
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回归分析的意义
第八章 抽样推断
第九章 假设检验
第十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参考书目
……
序言 《统计学》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是一部适用于成人专科水平的统计学专业教材。
在本书的编写中,编者注意到成人教材的特点,在吸收国内外有关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我们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在概念表述上力求准确,在内容安排上力求适度。每章都有内容提示、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等,在内容论述中也安排了大量的例解,以尽可能地适应成人学习的需要。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东北财经大学邱东(第一章、第十章),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熊应进(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东北财经大学李培军(第六章、第七章)。由邱东任主编,负责全书的审订、修改、总纂和定稿工作,李培军协助主编做了大量工作。本书还请中国统计学会投资统计分会副会长、东北财经大学马秀岩教授主审。
我们非常感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领导对本书编写的组织和领导,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孙乃彬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马秀岩教授为提高本书质量所做的辛苦工作。在本书编写中,我们还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教材的内容,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会有一些不恰当乃至错误的地方,我们衷心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的指教,以便在今后加以改进。
文摘 插图:


统计分析是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计算各种统计分析指标,描述所研究事物量的方面,以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规律性。
统计资料提供和管理是指将统计整理和分析所得到的统计资料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和信息网络,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各界用户提供资料和咨询。这是统计资料开发利用、统计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统计信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统计工作对社会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工作者根据统计方法制度,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存贮和传递以数量描述为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
统计咨询职能是统计工作者利用已经掌握的系统的统计信息,再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社会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
统计监督职能是根据已经掌握的统计信息,及时地、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以确定其是否正常,有无警情,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提供统计支持。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数量性
统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统计的首要特点是其数量性。从事社会经济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例关系和普遍程度等等。
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性是说,为了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而研究其数量,而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又必须结合其质量方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