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

2010-03-0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13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300107982/9787300107981 ·条形码:9787300107981 ·版本:第2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 去商家看看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 去商家看看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13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300107982/9787300107981
·条形码:978730010798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社会工作实务译丛

内容简介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在1983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福利社会政策对残疾人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并根据立法方面的变化以及残疾人工作领域的理论发展,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如何为残疾人清除障碍。《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为广大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扶助残疾人的指导方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迈克尔·奥利弗,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残疾人研究专业的教授,现已退休。曾任英国残疾人协会(BritishCouncilofDisabledPeople)的研究顾问、《社会与残疾》一书的执行编辑,著有《理解残疾:从理论到实践》、《残疾人的政治:了解过去,改变未来》。
鲍勃’萨佩,中央兰开夏大学的高级讲师,多年讲授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曾参与残疾人住房研究项目,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事业30多年。
编辑推荐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导论 本书的布局
第一章 社会工作与残疾人新旧指导原则
第一节 社会服务部门的任务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服务工作
第三节 个体型残疾
第四节 社会型残疾
第五节 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型及其含义
第六节 结论

第二章 残疾的意义
第一节 残疾的一般观点
第二节 现代对残疾人的专业定义
第三节 残疾的功能定义
第四节 自我定义

第三章 失能的原因和残疾的产生
第一节 预防
第二节 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任务
第三节 进行干预的构架
第四节 评定
第五节 建立护理者与受助者的伙伴关系

第四章 家庭中的残疾人
第一节 残疾儿童
第二节 虐待残疾儿童
第三节 残疾儿童的成长:建立人际关系
第四节 残疾人的两性问题
第五节 残疾人的婚姻与伙伴关系
第六节 残疾人老龄化
第七节 残疾与护理

第五章 残疾人的居所
第一节 膳宿关怀
第二节 立法方面的情况
第三节 残疾人膳宿供应设施:一种受到抨击的设施
第四节 膳宿关怀的替换模式
第五节 社会工作、社会型残疾和膳宿关怀
第六节 日间护理设施
第七节 社会工作和自立生活

第六章 立法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残疾人的法定权利
第二节 教育
第三节 就业
第四节 福利权
第五节 残疾人的权利:前面的道路?

第七章 绪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和组织
第一节 1983年专业的重心
第二节 1983年组织方面的重心
第三节 1983年以后的解决之道
第四节 理论方面和专业方面的发展
第五节 组织问题和结构发展
第六节 社会工作的战略
第七节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
序言 中国的社会工作在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在200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2008世界社会工作日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二十年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科学化、人性化和个性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可见,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作为社会工作教育者,在社会工作的春天到来的时候,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好了吗?纵观这些年的社会工作教育和专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0余所高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可以培养近1万名本科毕业生;差不多有30%~40%的毕业生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在上海,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深圳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形式来扶持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首次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将于2008年6月在全国展开……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教育和实务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专业师资的缺乏、研究不足、教学与实务的脱节、毕业生出路过窄、实务领域的专业性不强,等等。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的、从国外引进的专业,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系统地学习国外的知识和经验,是建立适合本土社会文化环境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文摘 插图:


不同的经济形式是形成有关各种不同残疾观点差异的重要因素。行动受到限制的人,生活在农业社会里,问题可能就少些,而在以狩猎或是采集为生的社会里,行动受限就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了。如上文所及,生产的组织方法差异对残疾人有直接利害关系。在生产速度较低、生产方法较灵活、有较多自主权的工厂,曾经有很多残疾人参加工作。但是,“在现代化生产中,工厂生产的高速度、强化了的生产纪律、严格的时间观念和实行生产定额管理等变化,使得残疾人难以适应而被工作世界隔离”[瑞安和托马斯(Ryanand Thomas),1980:101]。
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在形成有关残疾的文化观点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英国的阶级制度推崇由个人取得的成就大小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社会价值观念。而残疾人由于工作能力减退,在平等的条件下与任何人竞争都处于劣势,从而无可避免地处于等级社会的下层。在以宗教为主要价值标准的社会,很可能把残疾解释为:恶魔迷惑、对罪恶的惩罚,或者是被上帝选中神迹。
上述因素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形成了社会对残疾人的不同态度。在英国文化中,明显地把残疾视为个人灾难和个人悲剧。然而这却不仅仅是唯一的观点,可以肯定地说,把残疾视为个人灾难是工业社会的普遍想法。但是,在专业领域,对于残疾人的观点却相当多元化,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和专业人员对残疾人的干预的含义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观点。斯科特(Scott)[见道格拉斯(DolJglas),1970]对美国、瑞典、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关于失明分析的文章中,就这一点已经明确做了说明。英国关于残疾的专业概念和残疾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将在本章的余下部分加以阐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