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统计学基础

2010-03-04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1153309/9787301153307 ·条形码:978730115330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统计学基础 去商家看看
统计学基础 去商家看看

 统计学基础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1153309/9787301153307
·条形码:97873011533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统计学基础》是一本统计入门读物,阐述如何通过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指数、国民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实验这10个项目。《统计学基础》紧密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实用、适用、先进”的编写原则和“通俗、精练、可操作”的编写风格,在适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体系覆盖下,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可操作性,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基础》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基本教材,也可供广大统计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学习参考。
编辑推荐 《统计学基础》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模块一 基础知识
项目1 总论
第1讲 统计的基本问题
1.1.1 统计实践的起源与发展
1.1.2 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1.3 统计的含义
1.1.4 统计学的性质
第2讲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2.2 统计的工作过程
1.2.3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第3讲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3.1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3.2 标志和变量
1.3.3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第4讲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模块二 基础技能
项目2 统计调查
第1讲统计调查概述
2.1.1 统计调查的含义
2.1.2 统计调查的种类
2.1.3 统计调查的方式
第2讲 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第3讲 统计调查的方法
第4讲 调查问卷的设计
2.4.1 调查问卷设计的结构
2.4.2 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
第5讲 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3 统计整理
第1讲 统计整理概述
3.1.1 统计整理的意义
3.1.2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第2讲 统计分组
3.2.1 统计分组的概念
3.2.2 统计分组的作用
3.2.3 统计分组的类型
3.2.4 数量分组中常用的几个概念
第3讲 分配数列
3.3.1 分配数列的概念
3.3.2 分配数列的种类
3.3.3 分配数列的编制
第4讲 统计表和统计图
3.4.1 统计表
3.4.2 统计图
第5讲 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模块三 分析技能之描述统计
项目4 综合指标
第1讲 总量指标
4.1.1 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4.1.3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1.4 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2讲 相对指标
4.2.1 相对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4.2.2 相对指标的计算
4.2.3 相对指标分析时注意的问题
第3讲 平均指标
4.3.1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3.2 平均指标的计算
4.3.3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第4讲 标志变异指标
4.4.1 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4.2 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
第5讲 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5 动态数列
第1讲动态数列概述
5.1.1 动态数列的概念
5.1.2 动态数列的种类
5.1.3 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2讲 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
5.2.1 发展水平
5.2.2 平均发展水平
5.2.3 增长量
5.2.4 平均增长量
第3讲 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
5.3.1 发展速度
5.3.2 增长速度
5.3.3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5.3.4 增长1%的绝对值
第4讲 动态数列的趋势分析
5.4.1 动态数列的因素构成
5.4.2 长期趋势分析
5.4.3 季节变动分析
第5讲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模块四 分析技能之推断统计
项目6 抽样推断
第1讲 抽样推断概述
6.1.1 抽样推断的含义
6.1.2 抽样推断的特点
6.1.3 抽样推断的应用
6.1.4 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
6.1.5 抽样方法和样本可能数目
6.1.6 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
第2讲 抽样误差
6.2.1 抽样误差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6.2.2 抽样平均误差
6.2.3 抽样极限误差
6.2.4 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第3讲 抽样估计
6.3.1 参数的点估计
6.3.2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4讲 样本容量的确定
6.4.1 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公式
6.4.2 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
第5讲 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7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1讲 相关分析
7.1.1 相关关系的概述
7.1.2 简单线性相关分析
第2讲 回归分析
7.2.1 回归分析
7.2.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7.2.3 估计标准误差
7.2.4 回归模型的预测及应用
7.2.5 应用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3讲 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模块五 分析技能之社会经济统计
项目8 统计指数
第1讲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8.1.1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8.1.2 统计指数的种类
第2讲 综合指数
8.2.1 综合指数的概念
8.2.2 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8.2.3 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第3讲 平均指数
8.3.1 平均指数的概念
8.3.2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8.3.3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8.3.4 平均指数的应用
第4讲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8.4.1 指数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8.4.2 指数体系的种类
8.4.3 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8.4.4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第5讲案例分析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9 国民经济核算
第1讲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9.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作用
9.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9.1.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第2讲 国民经济总量核算及指标
9.2.1 生产核算及主要指标
9.2.2 分配核算及主要指标
9.2.3 相关指标
第3讲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及指标
9.3.1 投入产出核算及指标
9.3.2 资金流量核算及指标
9.3.3 国际收支核算及指标
9.3.4 资产负债核算及指标
9.3.5 核算体系附属表及指标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模块六 统计实验
项目10 统计实验
第1讲 Excel统计功能概述
10.1.1 Excel概述
10.1.2 Excel常用的统计函数
第2讲 统计实验
10.2.1 利用Excel进行统计数据的统计和整理
10.2.2 利用Excel制作统计图
10.2.3 利用Excel统计函数计算平均指标
10.2.4 利用Excel测定离中趋势
10.2.5 利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
10.2.6 利用Excel进行区间估计
10.2.7 利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
10.2.8 利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10.2.9 利用Excel进行动态数列的统计分析
10.2.10 利用Excel进行统计指数分析
10.2.11 利用Excel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附录一 常用统计术语汉英对照表
附录二 正态分布概率表
参考文献
……
序言 《统计学基础》是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总结了编者多年统计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教材编写充分贯彻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要突出“工学结合”的精神,突出以“任务”为导向,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书内容由六大模块共10个项目构成:模块一为基础知识,主要是项目1总论;模块二为基础技能,主要包括项目2统计调查和项目3统计整理;模块三为分析技能之描述统计,主要包括项目4综合指标和项目5动态数列;模块四为分析技能之推断统计,主要包括项目6抽样推断和项目7相关与同归分析;模块五为分析技能之社会经济统计,主要包括项目8统计指数和项目9国民经济核算;模块六为统计实验,主要是项目10统计实验。
本书的编写坚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实践,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下特色。
1.教材内容简明适用,突出应用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一体化格式设计。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主要的统计思想、统计方法和统计技能,在相关项目安排了知识交流、案例解读、讨论交流、应用案例等。这些案例和阅读材料来自于生活,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知识的愿望。
2.将统计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本教材中加入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内容,实现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强化学生统计信息现代化处理技能的培养。
文摘 插图:


2.1.3 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调查的方式指的是调查者使用各种方式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式。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它们各有其特点。1994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我国大多数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全部单位填报,属于全面调查范畴,所以又称全面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点。
目前我国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组成,其中国家统计报表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本部分。
2.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全面调查。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状况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
普查的主要特点是不连续调查。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另一种是利用普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调查单位自填上报。
普查按资料汇总的特点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前者逐级上报资料,后者越过中间环节,由基层单位将资料直接报送给最高领导机关。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
热点排行